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李漢卿:加快構建國家現代應急物流體係

發布時間:2023-08-11 15:20:32 中國交通報

在抗洪搶險等突發事件中,應急物流作為(wei) “生命線”為(wei) 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然而,我國應急物流體(ti) 係在協調機製、資源保障及服務能力等方麵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迫切需要加快推動現代物流應急體(ti) 係建設,有關(guan) 部門應按照“平急結合,軍(jun) 地協同”的原則,抓好“三個(ge) 統籌”,提高“三種能力”,建好“三大網絡”,為(wei) 今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應急物流服務保障。

抓好“三個(ge) 統籌” 

完善應急物流工作機製

做好各部門統籌。形成以“中央協調,地方負責,軍(jun) 隊參與(yu) ”為(wei) 主的應急物流管理模式,聯合組建“應急物流調度指揮中心”,並製定詳細分工的國家應急物流職責體(ti) 係。根據相關(guan) 部門在不同領域的職責分成應急物流體(ti) 係協調員、主要機構、支持機構三種角色,規定三種角色應起到的主要領導責任和配合義(yi) 務。在應急事件下集中調配車、機、船、物、倉(cang) 、路等各類物流資源,全鏈條掌控采購、生產(chan) 、儲(chu) 備、調撥等物流環節。各級地方政府可參考成立相應機構並賦予相關(guan) 職責,遇有突發應急事件時統一聽令於(yu) 調度指揮中心。

做好央地統籌。充分發揮央地兩(liang) 級作用,形成上下聯動合力。涉及到跨區域重大應急事件或地方協調不了的應急物流問題,由中央指揮、宏觀協調。在應急物資儲(chu) 備資源和運力調用上,應鼓勵地方因地製宜,主動作為(wei) ,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

做好軍(jun) 民統籌。在非戰應急物流中,軍(jun) 隊運輸力量應根據實際情況,就近調配運力,就地駐紮,執行物資配送運輸等保障任務。

提高“三種能力” 

實現全球全域通達

加強國際物流能力。提升國際運力資源保障,鼓勵大型航空公司和快遞企業(ye) 通過采購、收購兼並、租賃等途徑,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航空貨運機隊,快速提升我國國際航空物流運力資源水平,增強對全球航空運力資源的控製能力。強化對重要國際物流樞紐和關(guan) 鍵節點設施的控製能力,完善我國國際物流通道布局。支持物流企業(ye) “走出去”,通過國際物流能力提升帶動國際供應鏈服務能力提升。

加強全國應急物資快速調撥能力。構建長距離直達與(yu) 重裝化、集裝化運輸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幹線運輸體(ti) 係。在末端應急配送環節,構建軍(jun) 民運力相結合的“敏捷反應”配送小隊,提高末端響應時效。

提升軍(jun) 地銜接的戰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兼顧平時與(yu) 戰時、當前與(yu) 長遠,提升跨層次支援、跨區域的戰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

打通“三張網絡” 

重構物流要素布局

全麵打通應急物流通道網。從(cong) 國內(nei) 看,依托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和重大樞紐建設,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等戰略基礎上,提供過硬的交通基礎設施支撐。從(cong) 國際看,要加快籌劃國際通道預置戰略儲(chu) 備,完善國際通道網絡,鼓勵海外倉(cang) 建設。

優(you) 化國家應急物資儲(chu) 備樞紐網。結合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體(ti) 係建設規劃,統籌優(you) 化應急資源戰略布局。建立一個(ge) “以中央戰略儲(chu) 備樞紐為(wei) 主體(ti) ,國家物流樞紐和大型物流園區為(wei) 骨幹,大型企業(ye)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為(wei) 補充”的全國應急物資儲(chu) 備樞紐網絡,為(wei) 全國各地各類應急突發事件的應急物資保障提供強大後盾。

建立平戰結合的應急物流“數字化平台”網絡。將各級應急物流指揮調度平台連通對接,打通應急物流體(ti) 係的“大腦中樞”,引導應急物資供應鏈基於(yu) 不同資源和需求做出快速響應並抵抗風險。

保障措施

創新應急物流技術與(yu) 應用。運用雲(yun) 計算等先進技術對全國應急物資調運通道和車輛組織進行動態模擬,提高應急物資的車貨匹配效率,優(you) 化運輸組織。創新應急物流組織方式,采取甩掛運輸、托盤單元化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在中轉園區實現接駁運輸。對於(yu) 偏遠地區的應急物流調運需求,可探索進行無人機配送。創新發展配送終端實體(ti) ,推廣智能配送機器人、智能快遞櫃,實現“無接觸配送”。加快與(yu) 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推廣智慧物流裝備在應急物流中使用。

建立應急物流補償(chang) 機製。製定對參與(yu) 應急物流社會(hui) 力量的補償(chang) 機製,明確補償(chang) 主體(ti) 以及補償(chang) 標準。可根據應急物流征用前和征用後兩(liang) 個(ge) 階段進行差異化補償(chang) 。

加強應急物流人力資源後備力量培養(yang) 。從(cong) 民營、國有企業(ye) 、軍(jun) 隊中遴選素質過硬的人員,組建應急物流後備力量,平時幹好本職工作,定期進行應急物流場景下的協同演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漢卿)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