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港口是銜接雙循環、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樞紐節點和戰略資源,像一串串發光的珍珠,鑲嵌在沿海沿江漫長的岸線上,發揮著地盡其用、聯通世界、創啟未來的範本作用。
新時代加快港口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成為(wei) 整合生產(chan) 全要素創新發展的引擎,成為(wei) 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場景。
我國港口綠色低碳水平總體(ti) 與(yu) 世界發達國家港口處在同一水平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港口的綠色低碳發展,在發展理念轉變、政策體(ti) 係完善、技術標準製定、技術創新應用、“龍頭”港口企業(ye) 示範引領等方麵持續發力,取得積極成效。截至今年5月,以洋山四期集裝箱碼頭和國能黃驊煤炭碼頭為(wei) 代表的53家港口企業(ye) (集裝箱和專(zhuan) 業(ye) 幹散貨碼頭)獲得“中國綠色港口”稱號。中國港口在綠色低碳方麵總體(ti) 上與(yu) 世界發達國家港口處在同一水平,在某些方麵處於(yu) 領跑地位,以實際行動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
一是綠色低碳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相關(guan) 戰略部署,陸續發布《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一部三局”貫徹落實雙碳工作意見的實施意見,同時製修訂了《綠色交通標準體(ti) 係(2022年)》《綠色港口等級評價(jia) 指南》《水運工程節能設計規範》等標準規範,全麵推動水運綠色低碳發展。
二是以港口為(wei) 關(guan) 鍵節點的綠色運輸組織方式占比穩步提升。大宗貨物水路運輸量及占比不斷提高,全國鐵水聯運量連續三年增長超過15%,運輸結構持續優(you) 化,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綜合運輸效率有效提升,全行業(ye) 減汙降碳成效明顯。
三是港口環境汙染防治成效顯著。煤炭筒倉(cang) 、煤棚等新型設施得到推廣應用,港區雨汙水循環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國能黃驊港建成世界最大儲(chu) 煤筒倉(cang) 群、建成“兩(liang) 湖三濕地”生態水係統、率先建立生態環境智能管控平台;天津港率先打造國內(nei) 首個(ge) “近零碳”智慧碼頭,推進花園式港口建設;中國交建積極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智能裝備製造。長江經濟帶船舶與(yu) 港口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行動成效明顯,多部門長效機製有效建立。
四是港口新能源清潔能源得到推廣應用。風能、光伏、氫能、熱泵技術等在港口得到很好應用。青島港構建風光氫儲(chu) 一體(ti) 、多能互補的現代能源體(ti) 係;寧波舟山港致力於(yu) 建設清潔用能體(ti) 係;北部灣港牽頭組建零碳港口研究中心;中國船舶創建綠色製造體(ti) 係和綠色產(chan) 品體(ti) 係,打造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全國主要港口五類重點專(zhuan) 業(ye) 化泊位岸電設施覆蓋率達75%;長江大型遊輪和客運碼頭基本實現了岸電全覆蓋、全使用,岸電設施逐步實現常態化應用。
五是船舶清潔能源加注有效實踐。長江幹線船舶LNG加注能力基本形成,上海港和深圳港實現超大型集裝箱船對船LNG加注,港口甲醇加注也在積極推進。
綠色低碳是我國港口發展的必由之路、國際之路、未來之路
交通運輸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港口當好這個(ge) 開路先鋒的“排頭兵”,應發揮其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引領作用。
總體(ti) 上看,我國港口綠色低碳發展麵臨(lin) 著區域和政策體(ti) 係協同方麵尚顯不足、對全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撐作用不夠、技術路徑和創新體(ti) 係尚需完善、參與(yu) 港口綠色低碳國際合作深度不夠等挑戰。為(wei) 此,提出“四個(ge) 協同”的建議。
一是推動區域港口群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環渤海灣、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世界級港口群,進一步優(you) 化港口設施功能布局和集疏運通道規劃,節約集約利用岸線資源,推進港口船舶汙染聯防聯控,係統謀劃新能源清潔能源供給體(ti) 係,加快區域內(nei) 部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為(wei) 全國港口綠色低碳發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強部省聯動,強化數字賦能,合力推進綠色低碳協同發展。
二是推動以港口為(wei) 關(guan) 鍵樞紐的全供應鏈綠色低碳協同發展。統籌布局內(nei) 陸港和組合港,大力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繼續深入推進集裝箱水水中轉。推進大宗散貨“公轉鐵”“公轉水”,提高鐵路、水路等綠色運輸方式的比例。謀劃布局國際綠色低碳燃料加注中心,提升我國沿海港口LNG、甲醇、氫能等低碳零碳排放燃料的加注服務保障能力,充分發揮港口作為(wei) 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關(guan) 鍵節點的作用,協同推進航運業(ye) 及道路運輸業(ye) 脫碳行動。鼓勵港口企業(ye) 與(yu) 航運公司協同推進運輸船舶低零排放燃料應用,攜手打造國內(nei) “綠色航運走廊”。
三是推動以清潔低碳能源體(ti) 係為(wei) 核心的港口減汙降碳協同發展。以終端用能電力化、電力來源綠色化為(wei) 重點,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推進多能互補的港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電網推廣應用,力求港口與(yu) 新能源融合發展,有條件的港口實現清潔能源自洽。協同發展改革、生態環境、能源等部門形成聯動機製,為(wei) 港口風電、光伏、氫能、儲(chu) 能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政策保障。“政產(chan) 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開展低碳、零碳、負碳關(guan) 鍵技術科研攻關(guan) 。積極開展低碳、近零碳港口創建行動。綠色低碳化過程中,高度關(guan) 注與(yu) 港口安全生產(chan) 之間的關(guan) 係。
四是推動港口綠色低碳技術和標準國內(nei) 外協同發展。強化國家層麵技術標準建設,通過IMO(國際海事組織)、ISO(國際標準化組織)、APEC(亞(ya) 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為(wei) 全球港口綠色低碳發展的技術和標準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依托亞(ya) 太港口服務組織(APSN)的亞(ya) 太綠色港口獎勵計劃(GPAS)機製、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港航科技聯盟等國際合作與(yu) 交流平台,加強綠色低碳港口建設中國經驗和方案的交流共享。
從(cong) 國內(nei) 發展形勢看,港口的綠色低碳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的“必由之路”。從(cong) 國際航運發展趨勢看,港口綠色低碳發展是適應航運綠色低碳轉型的“國際之路”。從(cong) 國際典型港口發展看,港口綠色低碳發展是適應港口內(nei) 在發展的“未來之路”。我國港口發展應順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趨勢,堅持科技賦能,走好人港相宜、港城一體(ti) 、港航協同、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之路,更好發揮港口在“與(yu) 世界相交、與(yu) 時代相通”中的“先鋒官”作用,為(wei)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航運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係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