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政府購買(mai) 服務改革重點工作的通知》,對深入推進政府購買(mai) 服務多領域改革、提升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水平等進行了係統部署。今年以來,像這樣的改革實招在政府采購領域頻頻出現,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提高麵向中小企業(ye) 預留份額、帶動脫貧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售……政府采購不僅(jin) 過程更加陽光透明,還為(wei) 助企紓困、綠色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帶來更多能量。
提升數字化水平
北京大學計算機係博士畢業(ye) 的馮(feng) 是聰,幾年前就敏銳地捕捉到政府采購信息公開中蘊藏的機遇。他與(yu) 一群博士同伴於(yu) 2018年創立了北京百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將各大網站公布的采購信息匯集到“知了標訊”平台,並利用先進算法和預測模型從(cong) 海量信息中為(wei) 企業(ye) 挖掘更對口的商業(ye) 線索和潛在客戶。
江蘇日升科技實業(ye) 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其銷售人員原本隻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注冊(ce) 了“知了標訊”的會(hui) 員,沒想到不到3年就通過平台獲得了70多次中標機會(hui) 。該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ge) 平台還能幫我們(men) 梳理目標客戶近幾年的采購需求,以及行業(ye) 競爭(zheng) 對手的中標信息,對我們(men) 的銷售和決(jue) 策很有幫助。”
目前,“知了標訊”每日更新招投標信息超過15萬(wan) 條,已經吸引了超過10萬(wan) 家企業(ye) 客戶,促成企業(ye) 中標超100萬(wan) 次,成交金額過百億(yi) 元。“平台之所以發展迅速,能為(wei) 客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除了技術支撐外,更離不開這些年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力度的不斷增強。”馮(feng) 是聰告訴記者。幾年來,他目睹了平台上一大批中小企業(ye) 真正靠實力說話贏得中標機會(hui) ,對自己的創業(ye) 信心更足了。
馮(feng) 是聰團隊的創業(ye) 故事有力印證了我國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提速升級。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在加速實現從(cong) 采購預算到采購過程及采購結果全過程信息公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政府采購數字化建設。今年以來,探索步伐進一步提速:江西省政府采購電子賣場3月28日正式上線,實行“零門檻”承諾製入駐,入駐供應商超6萬(wan) 家;陝西今年將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試點範圍擴大到所有省級單位,采購限額以上的采購項目均可實行電子化交易。
此外,自3月15日起,江蘇省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電子采購平台在全省啟用,實現了采購人從(cong) 填報采購實施計劃、登錄平台下單采購到合同管理與(yu) 付款的全流程線上封閉運行。內(nei) 蒙古今年年初正式上線政府采購電子履約保函係統,使當地的采購履約保證實現了從(cong) 線下繳納較多現金到僅(jin) 需線上辦理電子保函且繳納少量資金的重大轉變。
除了交易平台的升級,相關(guan) 服務也通過數字化革新變得更加務實高效。中央國家機關(guan) 政府采購中心近期推出了新一代遠程評標服務模式——移動評標室,實現“項目在哪裏,評標室就移動到哪裏”,為(wei) 采購人送評審服務上門。該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進數字采購,在做大做強傳(chuan) 統遠程評標、完善推廣移動評標室應用等方麵持續發力。
“搭建融交易、監管和服務於(yu) 一體(ti) 的政府采購數字化平台,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政府采購模式,促進采購管理與(yu) 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促進政府采購信用信息共享,是推動政府采購質量、效率與(yu) 整體(ti) 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手段。”中國人民大學政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wei) 中小企業(ye) 添動力
財政部今年3月發布的《2022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顯示,2022年將小微企業(ye) 貨物服務采購項目價(jia) 格扣除優(you) 惠提高到10%至20%,將政府采購工程麵向中小企業(ye) 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目前全國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ye) 的合同金額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5%左右。
“近年來政府采購不斷向中小企業(ye) 傾(qing) 斜,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ye) 的支持力度。”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告訴記者,政府采購對於(yu) 中小企業(ye) 的扶持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優(you) 惠政策和采購量的保障來支持中小企業(ye) ,促進其更好發展,帶動就業(ye) 增長。
目前,各地區各部門通過靈活采取項目整體(ti) 預留、合理預留采購包、要求大企業(ye) 與(yu) 中小企業(ye) 組成聯合體(ti) 或分包等形式,擴大中小企業(ye) 獲得政府采購合同份額。同時,還通過提高預付款比例、引入信用擔保、支持中小企業(ye) 開展合同融資、免費提供電子采購文件等方式,為(wei) 中小企業(ye) 參與(yu) 采購活動提供便利。
今年以來,許多地方將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力度作為(wei) 提振經濟的一項重要舉(ju) 措。比如,江西省財政廳今年3月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並加力提效 促進經濟回穩向好若幹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將政府采購工程麵向中小企業(ye) 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續到2023年年底。重慶市今年2月發布了《進一步支持市場主體(ti) 發展推動經濟企穩恢複提振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政府采購中的小額采購項目(200萬(wan) 元以下的貨物、服務項目,400萬(wan) 元以下的工程項目)原則上全部預留給中小企業(ye) ,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給予小微企業(ye) 的價(jia) 格扣除優(you) 惠繼續按10%至20%執行。
北京市近年來逐年加大對中小企業(ye) 參與(yu) 政府采購的支持力度,專(zhuan) 門預留給中小企業(ye) 和小微企業(ye) 的預留比例,在國家要求的30%和18%基礎上,分別提高到40%和28%。同時,要求支付給企業(ye) 的首付款不得低於(yu) 合同的30%,中小企業(ye) 不得低於(yu) 50%。
“通過直接授予中小微企業(ye) 一定規模的合同金額,提高專(zhuan) 門麵向中小微企業(ye) 預留采購份額比例等政策手段,可以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創造更多參與(yu) 政府采購活動的機會(hui) ,為(wei) 短暫陷入現金流困境的經營主體(ti) 及時提供造血機會(hui) 和恢複功能。”俞明軒表示,政府采購通過“雪中送炭”和牽引作用可有效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紓困解難,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
正因為(wei) 這種積極作用,各地在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方麵的探索不斷深化。比如一些地方積極鼓勵以政府采購合同資金預期支付能力為(wei) 信用擔保,引導金融機構為(wei) 獲得政府采購合同的中小企業(ye) 提供信貸服務。河南省2022年就通過這一舉(ju) 措為(wei) 1783家中小企業(ye) 完成實際融資約51.1億(yi) 元,擴大了政府采購供應商融資規模,有效緩解了企業(ye) 融資難題。
還有一些地方將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力度納入政府部門績效考核。比如河北省財政廳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落實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力度納入市縣財政部門績效考核指標,引導各級財政部門落實監管責任,促進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ye) 政策落實落細。
據了解,近年來,財政部門不斷加強監督管理,規範清理在企業(ye) 股權結構、經營年限等方麵對中小企業(ye) 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等問題,依法保障中小企業(ye) 平等參與(yu) 政府采購活動。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對中央及地方預算單位在中國政府采購網公開發布的政府采購項目開展專(zhuan) 項抽查,督促及時整改,依法保障中小企業(ye) 權益。
強化引導功能
“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管理的‘三駕馬車’之一,既可調控宏觀市場環境中的經濟結構,也會(hui) 引導微觀經營主體(ti) 的經濟行為(wei) 。”俞明軒認為(wei) ,通過不斷完善政府采購支持創新機製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政策體(ti) 係,鼓勵采購創新產(chan) 品、綠色產(chan) 品、脫貧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等,可以有效加強對新技術、新業(ye) 態、新產(chan) 品以及綠色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的支持力度。
財政部今年2月發布《關(guan) 於(yu) 組織地方預算單位做好2023年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統籌指導本地區所屬預算單位,按照不低於(yu) 10%的預留比例,通過“832平台”(脫貧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網絡銷售平台)采購人管理係統填報2023年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預留份額。各地對此通知積極落實,比如廣東(dong) 省財政廳近期發文明確,2023年按照不低於(yu) 30%的比例預留年度食堂食材采購份額,同時鼓勵各預算單位工會(hui) 組織通過“832平台”采購工會(hui) 福利、慰問品等。
近年來,政府采購不斷引導社會(hui) 力量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多元供給。財政部近日印發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政府購買(mai) 服務改革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通過增強就業(ye) 服務扶持、提高教育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優(you) 化社區社會(hui) 保障服務等,深化政府購買(mai) 服務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hui) 的關(guan) 係,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麵,政府采購也在不斷發力。2020年10月,財政部、住建部確定南京、杭州、紹興(xing) 、湖州、青島、佛山6個(ge) 城市啟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築品質提升政策試點。兩(liang) 年多來,試點城市累計采購預拌混凝土、防水卷材、紙麵石膏板等各類綠色建材近百億(yi) 元,形成以杭州市祥符橋曆史文化街和紹興(xing) 市龍山書(shu) 院為(wei) 代表的一批綠色建築示範工程,有效帶動試點城市建材產(chan) 業(ye) 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在此基礎上,自2022年11月起,財政部、住建部、工信部進一步將政策實施範圍擴大到北京市朝陽區等48個(ge) 市(市轄區)。
“作為(wei) 一種政府支出方式,政府采購可以引導和規範市場行為(wei) ,推動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和產(chan) 業(ye) 結構。政府綠色采購是利用市場機製,通過財政政策引導和激勵全社會(hui) 綠色生產(chan) 和消費行為(wei) 的一個(ge) 創新性製度。”蘇劍表示,綠色采購可有效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減少汙染物排放,對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yi) 。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