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無人機發展有利於(yu) 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布局,推動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互聯互通,增強國家交通網絡韌性。立足全球,規範和加快我國無人機發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助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重要發展趨勢。
在增強交通運輸係統韌性方麵大有可為(wei)
交通運輸係統存在韌性不足的問題。我國已在高鐵、公路、民航、水運等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在部分技術領域全球領先,並開始輸出標準、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但也應當注意到,在突發疫情和自然災害的衝(chong) 擊下,交通運輸韌性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從(cong) 疫情期間的經驗看,我國的主幹交通網絡已具有極強韌性,能在較短時間內(nei) 快速解決(jue) 運輸阻斷點並恢複保障能力。但在交通體(ti) 係的末端,受製於(yu) 人力、載具、信息等可用資源的限製,容易出現運行異常局麵。在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公共衛生事件等外部擾動事件頻發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交通係統韌性,已成為(wei) 現實需求。
交通運輸係統韌性的提升關(guan) 鍵在於(yu) 服務交通出行和物流配送中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能力提升,局部化、無人化和輕量化將是解決(jue) 交通運輸韌性問題的重要方向。無人機以其靈活機動、響應迅速、場景多樣、智慧高效等特征,在提升交通運輸係統韌性的過程中作用日漸顯現。尤其針對突發事件應急,無人機可以提供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徑的服務支撐,彌補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方式的脆弱性問題,提升交通運輸網絡係統韌性。實踐經驗表明,無人機的應用特別是貨運無人機具有投遞快速、無需道路、人員非接觸的特點,是實現高韌性交通運輸體(ti) 係“最後一公裏”的必要工具。
可重點開展四方麵工作
針對當前交通運輸係統韌性不足的問題,以加快無人機融合應用為(wei) 突破口,著力提升交通運輸係統四方麵的能力,即交通設施供給與(yu) 服務需求的匹配能力、陸空一體(ti) 的資源調度能力、突發事件下的應急響應能力、麵向交通變革的戰略儲(chu) 備能力;重點開展四方麵的工作,即打造融合無人機運輸立體(ti) 交通體(ti) 係、打造天地一體(ti) 的無人機物流配送網絡、打造以常態備急態的無人機應急救援體(ti) 係、建設麵向未來的先進交通基礎設施。
打造陸空一體(ti) 的無人機出行和物流服務網絡。推動無人機服務與(yu) 傳(chuan) 統地麵交通的深度融合,打造陸空一體(ti) 的無人機物流配送網絡。拓展各類無人機物流試點項目,加快在城市、鄉(xiang) 村、海島等場景應用。加強無人機對廣大農(nong) 村及邊遠地區物資配送能力,提升物流配送的安全性和時效性,解決(jue) 農(nong) 副產(chan) 品運輸渠道不暢等問題。提升對高原、海島、山區等惡劣地形區域和城市複雜交通條件下的無人機物流配送能力,有效解決(jue) 物流運輸“最後一公裏”的銜接問題。探索載人無人機在旅遊、觀光、通勤等領域的服務應用,釋放地麵交通資源,提高立體(ti) 交通體(ti) 係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強在飛行汽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重型幹線無人運載工具等前沿領域的研發力度和應用探索。通過陸空一體(ti) 的無人機出行和物流服務網絡建設,提高交通設施網絡與(yu) 運輸服務網絡一體(ti) 化水平。
打造快速響應的複合型立體(ti) 交通運輸體(ti) 係。以智慧交通大腦為(wei) 中心,加快將無人機融入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形成安全、高效、順暢的無人機運行保障體(ti) 係。推動綜合交通一體(ti) 化發展,將無人機和有人運輸工具融合運行,發揮無人機在交通運輸係統末端的作用,實現高韌性的交通運輸體(ti) 係。構建以需求響應式為(wei) 主的無人機服務管理模式,提升無人機的使用效率。加強無人機交通網和各領域服務需求網絡的深度互聯和智能調度,建立統一的無人機運行平台,提升無人機運行效率。提升無人/有人航空運輸融合運行和監管能力,實現民用無人機“無縫隙”融入國家空域體(ti) 係。
打造平急結合的無人機應急保障體(ti) 係。加快提升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中的作用,推進監測預警體(ti) 係、指揮調度體(ti) 係、應急救援體(ti) 係、應急保障體(ti) 係等一體(ti) 化發展。探索推動航空救援基地建設,引入專(zhuan) 業(ye) 救援力量,推動組建“平急”結合的專(zhuan) 業(ye) 化、常備化應急救援隊伍。建立無人機應急救援常態化備勤點,形成平急結合的立體(ti) 應急保障體(ti) 係。建立基於(yu) 衛星遙感和北鬥無人機的災害監測和預警體(ti) 係,實現大範圍、高精度、智能化、網絡化的實時監測與(yu) 預警。加快無人機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過程中,提供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徑的服務支撐。
建設麵向未來的先進交通基礎設施。無人機作為(wei) 未來交通領域變革的重要領域,必然對現有交通基礎設施體(ti) 係和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未來,無人機爆發式增長,將對目前的管理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急需提升交通運輸體(ti) 係應對顛覆性變革的前瞻性部署能力。一方麵要留有硬件模式升級接口,加快建設無人機交通基礎設施,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與(yu) 智能化。規劃幹線、支線和末端的運輸體(ti) 係,建設運輸樞紐和無人機起降場。推進5G、北鬥衛星導航等新技術與(yu) 無人機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提升係統安全和效率。另一方麵,要積極應對未來變革對現有交通管理模式的衝(chong) 擊,戰略謀劃,前瞻部署,合理規劃立體(ti) 交通係統架構,增強係統快速轉換升級能力;同時創新體(ti) 製機製,建立麵向未來的先進交通管理模式,有效應對和靈活響應各類變革。
需要國家層麵強化統籌和部署
一是加強頂層規劃。從(cong) 國家和部委層麵加強戰略規劃和任務部署,明確無人機在綜合立體(ti) 交通運輸體(ti) 係中的地位和作用,為(wei) 無人機快速發展提供重要製度保障。加快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智慧大腦”,使無人機快速融入綜合立體(ti) 交通運輸體(ti) 係。加快推動全空間無人體(ti) 係的建設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
二是加強工作協同。打破行業(ye) 和地域空間限製及行業(ye) 管理分割,加強跨部委、跨行業(ye) 政策協同,強化全過程、全方位協同,創新完善一體(ti) 化體(ti) 製機製,統籌協調資源,將無人機物流運營所需的空域、場地、電氣、通信等資源納入各部門、各行業(ye) 工作範疇,匹配供給與(yu) 需求。
三是加強政策配套。創新建設運營、金融投資、標準協同、政策保障等機製,為(wei) 無人機發展提供市場、資金、政策保障,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完善低空飛行政策,分類劃設無人機運行空域和低空航線網,實現空域廣域化使用、便捷化申請。加快完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法規標準體(ti) 係,加強適航管理和安全監管。
四是加強試點示範。打造以無人機為(wei) 核心的韌性交通示範工程。以民航係統現有無人機雲(yun) 係統、政策標準和產(chan) 品體(ti) 係為(wei) 基礎,聯合地方、企業(ye) 和服務運行商,以增強交通韌性為(wei) 目標,在省域範圍內(nei) 建立無人機為(wei) 主導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為(wei) 韌性交通積累經驗,為(wei) 當地社會(hui) 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