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萬億城配的變局者

發布時間:2022-11-04 10:58:23 綠色慧聯

社區團購蓬勃發展,讓城配行業(ye) 成為(wei) 熱點,並推動物流車輛需求的持續增長。社區團購創造“線上銷售+城市中心倉(cang) +小區前置站點”發展配模式的同時,也從(cong) 商超等傳(chuan) 統渠道手中搶下一大塊高頻次產(chan) 品的市場。

作為(wei) 一個(ge) 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產(chan) 業(ye) ,城配物流行業(ye) 的痛點是什麽(me) ?在滾滾而來新能源浪潮下,城配物流會(hui) 呈現出哪些新趨勢?在物流工具數字化、智能化變革的大浪潮下,未來整個(ge) 城配物流市場又將走向何方?

“大市場、小企業(ye) ”格局下的城配物流痛點

相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城配市場規模已接近1.5萬(wan) 億(yi) 。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城配行業(ye) 卻呈現出“大市場、小企業(ye) ”的格局。目前中國大概有180多萬(wan) 家物流服務商,一般是車隊或小型城配3PL(第三方物流公司)。整個(ge) 市場呈現出“散亂(luan) 小”的狀態,少有突破10億(yi) 營收天花板,也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城配物流行業(ye) 門檻低,隻要有穩定貨源,買(mai) 幾台車拉幾個(ge) 人就算入門了,但企業(ye) 要持續的做大做強,卻要麵臨(lin) 很高的發展壁壘”,城配物流專(zhuan) 家劉湘輝說。而這種“門檻低、做大難”特點,很大程度是由城配物流本身特性決(jue) 定的。

從(cong) 介入場景來看,城配物流企業(ye) 以服務終端零售居多,本身上遊需求就分散。而且城配物流配送品類多樣,難有標準化流程來打通不同客戶之間的需求。短途高頻下雖然配送場景交叉,但是互相獨立,一客一議,複製性差。甚至每個(ge) 城市因為(wei) 地域政策、地區人口、經濟環境、消費習(xi) 慣、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的差異情況,都會(hui) 形成不同的城配需求和特征。

這也就導致了城配物流弱規模效應、弱網絡效應的特點,企業(ye) 不會(hui) 因為(wei) 擴大規模而拉低邊際成本。而在“散亂(luan) 小”的市場格局下,物流企業(ye) 始終要麵臨(lin) 一係列經營痛點。

“企業(ye) 散亂(luan) 小,也就沒能力持續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城配企業(ye) 多處於(yu) 粗放型階段,運營成本高,利潤低,難以走入規模化通道,不能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效率,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劉湘輝補充到,“在麵對上遊貨主時也缺少話語權,這也造成了整個(ge) 城配行業(ye) 流動性大的特征。企業(ye) 有訂單就做,沒訂單就轉行,也很難解決(jue) 運力需求的潮汐波動等行業(ye) 性難題”。

隨著新能源物流車的普及,城配物流行業(ye) 正迎來拐點。

城配市場的新能源拐點

2021年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的滲透率是4.2%,今年1-8月這個(ge) 數字已經達到7.7%。在城配領域,8月新能源物流車占比已經達到9.3%左右,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車比例將提高到20%,整個(ge) 行業(ye) 正進入倍增式發展的快車道。

“近年來新能源物流車的快速普及是多方麵因素促成的,包括雙碳目標的落實和區域限行政策的驅動,充電設施的逐步完善等,最根本的還在於(yu) 新能源物流車本身性能的提升已經能夠滿足城配的需求”,汽車分析師趙亮說。

“目前主流的新能源物流車滿電續航基本都在200公裏以上,根據綠色慧聯後台數據顯示,城配用戶一天的裏程數基本在150公裏左右,其餘(yu) 多數是在裝貨、卸貨、等貨”,綠色慧聯總經理楊東(dong) 介紹,“除了重載等少數的場景,新能源物流車已經能滿足80%以上的城配物流使用場景”。

除了“夠用”外,“省錢”是城配企業(ye) 近兩(liang) 年積極擁抱新能源的另一個(ge) 重要原因。

以4.2米的城配物流車為(wei) 例,燃油版的單公裏能耗成本在1.1元左右,而新能源版每公裏能耗成本約為(wei) 3毛5,新能源物流車的能耗費用僅(jin) 為(wei) 同級別燃油車的1/3左右,這還不算新能源車在售後維保方麵的成本優(you) 勢。

新能源物流車已經走過早期的成本劣勢拐點,電池價(jia) 格下降和技術進步,讓新能源物流車相對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優(you) 勢不斷增強,城配場景的整體(ti) 新能源化已經成為(wei) 不可阻擋的趨勢。

新能源物流車另一大優(you) 勢在於(yu) 其天然的數字屬性,和傳(chuan) 統燃油車的機械結構為(wei) 主不同,新能源車的BMS、MCU、VCU、T-BOX和電子電氣架構帶來的是車輛實時在線的數字化屬性。

“新能源化帶來的是全新的技術和商業(ye) 維度,它更像是一個(ge) ‘智能終端+移動儲(chu) 能+移動空間+載重設備’的綜合屬性產(chan) 品邏輯,不單單是一個(ge) 運載工具”,楊東(dong) 說。

這種產(chan) 品基本邏輯的變化給城配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新能源物流車更適合作為(wei) 一個(ge) 網絡終端節點,並通過車聯網、大數據技術不斷優(you) 化運營策略,提高效率。近十年來電商等不少行業(ye) 在物流倉(cang) 儲(chu) 上的創新嚐試也說明,數字化是城配行業(ye) 升級的必然路徑。這種數字化變革將隨著運載工具的進化,對整個(ge) 行業(ye) 產(chan) 生顛覆性的變革。

“新能源浪潮下,城配行業(ye) 正在迎來拐點,那些積極擁抱新能源,通過數字化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的城配企業(ye) ,將在未來的市場中擁有更多先發競爭(zheng) 優(you) 勢”,劉湘輝判斷到。

雖然目前新能源物流車在城配領域的全麵普及尚需時日,但新能源車的這些優(you) 勢正通過運營模式被不斷放大。

“從(cong) 經銷商到運營商”

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啟動,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大幕正式拉開,而新能源物流車的起步則要到2014年前後。和新能源物流車相伴而來的,是運營這種新穎的市場推廣模式。

“在發展初期,由於(yu) 消費者對新產(chan) 品的信任度、充電補能基礎設施,國補地補獲取等推廣難題,集約化的運營模式讓新能源物流車很好地走出了第一步”,趙亮回顧到。

2016年開始,新能源物流車市場進入了拐點,車輛品質和性能均大幅升級,技術日臻成熟。這也推動了新能源城配車和運營行業(ye) 的二次爆發,開始不斷有新玩家湧入。此後幾年間,行業(ye) 內(nei) 出現了多輪優(you) 勝劣汰,市場也逐漸擯棄投機和浮躁的心態,回歸到重服務的運營行業(ye) 傳(chuan) 統價(jia) 值上來。

“運營行業(ye) 的發展也說明,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不隻是能源和技術革命,還有產(chan) 業(ye) 模式變革”,楊東(dong) 認為(wei) ,“主機廠正從(cong) 製造商向服務商轉型,產(chan) 業(ye) 鏈向下延伸,終端也從(cong) 傳(chuan) 統銷售為(wei) 核心的經銷模式轉變到經銷、運營多種模式並存。‘新四化’趨勢下,對運營模式的嚐試正成為(wei) 未來汽車整體(ti) 進入共享時代的一次預演”。

不管是為(wei) 城配企業(ye) 降本增效,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還是促進行業(ye) 數字化轉型的角度上說,運營模式或許都是一條最佳路徑。

“從(cong) 購買(mai) 到租賃,運營模式能讓物流企業(ye) 的車輛成本從(cong) 資產(chan) 性支出變成采購服務,大幅拉低投入門檻,幫城配企業(ye) 實現輕量化的新能源轉型。當業(ye) 務變化可以低成本換車,也沒有後續資產(chan) 處置的問題”,劉湘輝解釋道,“運營平台還能通過拓展高效的專(zhuan) 業(ye) 化服務,進一步為(wei) 城配企業(ye) 賦能”。

比如以前企業(ye) 除了買(mai) 車雇司機還要搭建運營隊伍,負責車輛調度、司機管理和維修保養(yang) 等後台工作,但這些都是專(zhuan) 業(ye) 性強的工種,企業(ye) 付出人力財力同時,單打獨鬥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效率上的最優(you) 解。

而運營平台就可以利用自身規模優(you) 勢,總結多方經驗,通過提供全麵的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來大幅降低企業(ye) 的經營成本,讓他們(men) 聚焦主業(ye) 同時也能實現降本增效。

用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服務推動城配企業(ye) 變革

運營行業(ye) 該如何更好地為(wei) 企業(ye) 賦能,推動城配物流的新能源、數字化轉型?

綠色慧聯就提供了一個(ge) 範本,作為(wei) 新能源物流車運營行業(ye) 的頭部平台,目前慧聯服務用戶超過4000家,涵蓋中國煙草、中國郵政、國藥集團、京東(dong) 、順豐(feng) 、菜鳥、美團等知名企業(ye) 。

今年初綠色慧聯推出了全新商業(ye) 產(chan) 品譜係,包含慧聯租車、慧聯車服、慧聯智控三大板塊。通過完整的商業(ye) 產(chan) 品布局,綠色慧聯完成新能源物流車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的覆蓋。

其中慧聯租車包含了無憂租、試用租、備用租三個(ge) 租賃產(chan) 品:無憂租聚焦城配物流全品類用車需求,提供靈活的新能源物流車租賃服務和替換車、保險等20餘(yu) 項增值服務,城配企業(ye) 能用更少的成本擴大業(ye) 務規模;試用租、備用租是針對用戶購前試用車和緊急情況下備用車的產(chan) 品。

慧聯車服包含了易損保、輪胎保兩(liang) 大增值產(chan) 品及慧保值、慧保險兩(liang) 大保障產(chan) 品,不僅(jin) 涵蓋車輛使用中的車險、替換輪胎等各種剛需用品,同時進一步打消了用戶在車輛殘值上的顧慮,用規模化集采優(you) 勢幫城配用戶降低成本。

慧聯智控則致力於(yu) 通過智慧車聯網技術,幫助城配用戶實現數智補能、智能管車等服務,推動城配行業(ye) 的數字化轉型,目前擁有慧充電和慧管車兩(liang) 大產(chan) 品。

慧充電聚焦物流企業(ye) 充電場景,聚合了國內(nei) 42萬(wan) +主流電樁資源。還能提供企業(ye) 電卡/場站規劃/智能樁站識別/一號多登多充等功能,幫助企業(ye) 實現數智化補能管理。目前慧充電已經成長為(wei) 物流行業(ye) 最大的充電平台。

慧管車則是綠色慧聯依托多年的運營管理經驗,為(wei) 物流/運營行業(ye) 開發的車輛數智化管理平台。包含了軟件(慧管車WEB+APP)、硬件(慧聯BOX)和運營經驗(運營SOP)部分,是新能源物流車行業(ye) 內(nei) 首個(ge) 軟硬件一體(ti) 化的管車產(chan) 品。針對不同場景,慧管車開發出資產(chan) 管理、組織管理、財務管理等六大功能,幫助城配企業(ye) 高效的管理車輛和司機,並實現財務線上化。

“‘軟硬件一體(ti) +運營體(ti) 係’也讓慧管車成為(wei) 一個(ge) 懂車、懂運營、懂物流的產(chan) 品,目前後台累計數據已經超過200T,這是慧聯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之一”,楊東(dong) 表示,“接下來我們(men) 會(hui) 把慧管車推廣給更多的城配企業(ye) 和運營商,引領城配行業(ye) 實現數智化轉型”。

對運營商來說,商業(ye) 產(chan) 品譜係的意義(yi) 在於(yu) 打開了經營空間,推動運營行業(ye) 向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方向發展;對城配行業(ye) 來說,其為(wei) 企業(ye) 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在推動城配行業(ye) 加速向新能源、數字化方向升級。

而通過建設全國性的網絡布局和共享運力池建設,綠色慧聯還能逐步解決(jue) 運力需求潮汐波動的行業(ye) 性難題。比如給學校服務的餐配企業(ye) ,基本上每年6月中旬開始運力需求就會(hui) 大幅下降,而這時剛好是618電商消費節高峰期,不同行業(ye) 的運力需求是錯開的。通過全國性的共享運力池,就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you) 化配置。

城配新變局:數智化和自動駕駛

“電動化隻是上半場,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才是城配的下半場”,楊東(dong) 判斷,“現在的城配運力是人+車,未來的運力則是車聯網+自動駕駛。對城配來說,智能化和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將給市場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作為(wei) 推動城市經濟活動良性運行的重要支撐,城配物流是社會(hui) 生產(chan) 、流通、消費的蓄水池與(yu) 主動脈。城配物流向上銜接產(chan) 品供應鏈,向下銜接消費市場,城配及背後的供應鏈變革,也將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生態企業(ye) 的變化。

他認為(wei) ,自動駕駛首先會(hui) 帶來物流產(chan) 業(ye) 互聯網和端到端的數字化供應鏈,此外自動駕駛物流車作為(wei) 一種全新的運力載具,更容易實現配送場景的標準化,這也將改變目前城配遍地小企業(ye) 的碎片化狀態,形成扁平化的新格局。而且24小時在線的高效運力屬性將徹底重構整個(ge) 商品供應鏈,創造出新的“人、貨、場”。

“屆時綠色慧聯'運營即共享'的商業(ye) 邏輯會(hui) 進化,自動駕駛+共享運力池將徹底改變城配行業(ye) 。未來十年內(nei) ,整個(ge) 城配物流還會(hui) 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身處於(yu) 這場大變革中,綠色慧聯將采用漸進式布局的策略,先做規模後做生態。隻有做到規模化才能實現運力池的搭建,才能實現運營共享的基本盤,而全國化運營網絡是實現規模化的前提。

目前綠色慧聯運營車輛2萬(wan) 台,預計到年底將達到3萬(wan) 台,未來幾年運營規模還將持續翻倍。同時在全國40多個(ge) 核心城市設立區域運營中心,業(ye) 務覆蓋超過150城。

除了全新商業(ye) 產(chan) 品外,遠程星智、遠程星享兩(liang) 款新車也是今年綠色慧聯運營規模持續擴張的關(guan) 鍵要素。“雙星”車型不僅(jin) 續航、品質等基礎產(chan) 品力過硬,配置上也全麵向乘用車看齊,舒適度更高。而且還自帶智能終端,更符合搭建數字化物流對運輸載具的硬件要求。

在提升規模的同時,綠色慧聯也在做一些前瞻性的布局。除了深化目前的數字化平台產(chan) 品外,綠色慧聯還將依托遠程商用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積累和沉澱,嚐試B2B自動駕駛示範運營等項目,在麵向未來的新方向上做一些技術和模式的探索。

“綠色慧聯的最終目標是要成為(wei) 一個(ge) ‘綠色運力共享平台’,用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行業(ye) 變革,成為(wei) 萬(wan) 億(yi) 級城配市場的變局者”,楊東(dong) 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