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工業和信息化實現曆史性跨越 我國製造業生產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

發布時間:2022-08-19 10:58:39 經濟日報

智能家電全麵普及,汽車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天涯海角迎來信息生活新圖景……十年來,我國工業(ye) 和信息化事業(ye) 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持續增強,新型工業(ye) 化步伐顯著加快,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完整,產(chan) 業(ye) 整體(ti) 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zheng) 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迎來從(cong) “製造大國”“網絡大國”向“製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曆史性跨越,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供給體(ti) 係質量優(you) 化提高

“十年來,我國著力做強做優(you) 做大製造業(ye) ,製造業(ye) 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中國作為(wei) 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得到鞏固。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我國工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9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7.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6.3%;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從(cong) 20%左右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工業(ye) 產(chan) 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有了全麵提升,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整優(you) 勢進一步鞏固,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工業(ye) 中類、666個(ge) 工業(ye) 小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zheng) 力持續提升,有效增強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衝(chong) 擊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向國際社會(hui) 提供了大量的疫苗和醫療防疫物資,為(wei) 全球抗疫和經濟複蘇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顯著提高。十年來,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chan) 品、高新技術產(chan) 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wan) 億(yi) 元、3.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wan) 億(yi) 元、6.3萬(wan) 億(yi) 元,製造業(ye) 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製造業(ye) 發展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千人汽車保有量由2012年的89輛提高到2021年的208輛,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等中高端產(chan) 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顯著改善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品質。

供給體(ti) 係質量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十年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服務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裝備等產(chan) 品增勢強勁,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新材料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實現翻番,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全麵推進。部分領域智能製造處於(yu) 國際先進水平,高技術製造業(ye) 和裝備製造業(ye) 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分別從(cong) 2012年的9.4%和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區域布局不斷優(you) 化,重點地區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形成一大批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中高端產(chan) 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據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lan) 介紹,在增品種方麵,功能化的纖維、生物基的纖維等產(chan) 品走進千家萬(wan) 戶,智能終端、智能家電等不僅(jin) 滿足了國內(nei) 多樣化需求,還暢銷海外。在提品質方麵,家電、製鞋等領域與(yu) 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在創品牌方麵,2021年,24個(ge) 工業(ye) 和信息化領域的品牌入選了世界品牌500強,比2012年增加了14家。

市場主體(ti) 實力不斷增強

不久前,小米連續第四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266位,排名總計提升超200位,成為(wei) 4年來進步最快的中國科技公司。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jun) 介紹,2021年小米研發投入132億(yi) 元,自2017年以來複合增長率達到39.7%,今年預計研發投入170億(yi) 元,未來五年研發投入預計達到1000億(yi) 元。創業(ye) 12年來,小米正在構建不斷延展的科技場景,從(cong) 智能手機到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再到智能製造、智能電動汽車以及仿生機器人,同時提供了豐(feng) 富的智能終端。

不僅(jin) 是小米,十年來,我國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一大批領軍(jun) 企業(ye) 脫穎而出,入圍世界500強企業(ye) 的工業(ye) 企業(ye) 達到73家,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資產(chan) 規模實現翻番。截至2021年年底,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達到40萬(wan) 戶,較2012年增長了23.5%。骨幹龍頭企業(ye) 持續做強做優(you) ,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500強營業(ye) 收入從(cong) 2012年的21.7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40.24萬(wan) 億(yi) 元,有58家製造業(ye) 企業(ye) 進入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比2012年增加27家。中小企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化能力也顯著提升,已培育4萬(wan) 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762家“小巨人”企業(ye) 、848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

“十年來,我國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我國中小微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顯著提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性和貢獻越發凸顯。”徐曉蘭(lan) 說。

在大中小企業(ye) 協同創新努力下,十年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wei) 介紹,從(cong) 創新投入看,我國製造業(ye) 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ye) 企業(ye) 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從(cong) 創新體(ti) 係看,工信部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ge) 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大幅提高。從(cong) 創新成果看,企業(ye) 創新力度持續加大,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成倍提升,新產(chan) 品銷售收入占業(ye) 務收入比重從(cong) 11.9%提高到22.4%。

大國重器亮點紛呈,重點領域創新邁上新台階。十年來,從(cong) “奮鬥者”號萬(wan) 米深海坐底,到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完成取證試飛,再到“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鬥”組網,從(cong) 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研製成功,到骨科手術機器人臨(lin) 床應用,再到百萬(wan) 千瓦水電機組投入運行,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製造業(ye) 不斷攀上新高度。

數字便民實現普惠共享

零下3攝氏度、每天爬30分鍾雪山、石頭成了“課桌椅”,女孩一坐就是4個(ge) 小時……2020年2月,當得知這個(ge) 名叫斯朗巴珍的女孩因為(wei) 家的四周雪山環繞、地勢較低,網絡信號不穩定,所以不得不爬到雪山上進行網課學習(xi) 時,中國移動西藏公司昌都分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yu) 斯朗巴珍取得聯係,並於(yu) 次日一早前往她所在的埃西鄉(xiang) 波格村巡檢網絡覆蓋情況,在經過多次嚐試和不斷優(you) 化解決(jue) 方案後決(jue) 定再給波格村建一座4G基站。

由於(yu) 道路不通,建設基站所需的設備和光纜全部要人工搬運。波格村晚上的最低氣溫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工作人員的手套都會(hui) 被粘在設備上。盡管如此,中國移動在波格村的它青基站仍於(yu) 3日內(nei) 正式開通,滿格的信號讓斯朗巴珍在家就能完成網課學習(xi) 。

“十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ye) 實現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光纖網絡接入帶寬實現從(cong) 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數級增長。移動網絡實現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曆史性地實現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為(wei) 全麵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積極貢獻。”工信部總工程師韓夏說。

十年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從(cong) 銅線到光纖,從(cong) 3G普及到5G商用,綜合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曆史性地完成“光進銅退”改造工程,所有地級市全麵建成光網城市,百兆及以上速率接入用戶從(cong) 無到有,現占比達到93.7%,千兆用戶數突破了6000萬(wan) 。4G基站規模占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5G基站數達到185.4萬(wan) 座,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4.55億(yi) 戶。

十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技術產(chan) 業(ye) 實力顯著增強。移動通信技術實現5G引領,我國企業(ye) 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占比達到38.2%。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光通信設備、光模塊器件、光纖光纜等部分關(guan) 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湧現出一批全球領軍(jun) 企業(ye) 。

信息服務更加質優(you) 價(jia) 廉,數字便民實現普惠共享。我國曆史性地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寬帶”,中小學校通寬帶比例從(cong) 25%提高到100%,遠程醫療覆蓋所有的脫貧縣。網絡提速降費深入實施,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提高了近40倍,移動網絡單位流量的平均資費降幅超過95%。通信行程卡累計提供公益查詢服務近600億(yi) 次,有力支撐了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人民群眾(zhong) 順暢出行。

創新應用從(cong) 消費領域向生產(chan) 領域不斷拓展,形成了全球最大最活躍最具潛力的數字服務市場。互聯網應用全麵普及,移動支付年交易規模達到527萬(wan) 億(yi) 元,新經濟形態創造超過2000萬(wan) 個(ge) 靈活就業(ye) 崗位,5G行業(ye) 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wan) 個(ge) 。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打造了與(yu) 製造業(ye) 發展階段相匹配、“補課、提升、創新”並行的中國方案。

網絡大國疊加製造大國優(you) 勢,正向著強國邁進。“十年來,我國製造業(ye) 生產(chan) 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大勢,製造業(ye) 向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王偉(wei) 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