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縣域物流暢 發展活力足

發布時間:2022-08-11 09:52:15 人民日報

縣域物流是現代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暢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與(yu) 工業(ye) 品下行渠道、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效率、促進農(nong) 村消費升級,建立完善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縣域物流發展得怎樣?如何進一步提檔升級、更加高效?記者進行了采訪。

“‘貨郎車’來了。大家有貨的取貨,要買(mai) 貨的請下單……”每天上午10點左右,送貨大喇叭就會(hui) 在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安坪鎮的山村響起。由安坪供銷合作社工作人員駕駛的“貨郎車”走村串戶,挨家挨戶送貨、收貨。

“供銷貨郎”折射出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與(yu) 地區積極推進縣域物流發展的成果。商務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累計支持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100多個(ge) 、鄉(xiang) 村電商快遞服務站點14.6萬(wan) 個(ge) ;國家郵政局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程,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渠道日益暢通;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推進“供銷係統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建設工程”。補網強鏈,縣域物流跑出“加速度”。

基礎設施補短板

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加快完善

盛夏時節,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真龍鎮瓦房村,一輛輛“小黃車”暢行綠野鄉(xiang) 間,格外惹眼。

“確實巴適!”正在地裏勞作的村民李東(dong) 恒談起“金通工程”農(nong) 村客運“小黃車”連連稱讚,“買(mai) 的化肥、種子直接送到田間地頭,省時省力,價(jia) 錢也實惠。招一招手、打個(ge) 電話,服務到家。”

奔跑在鄉(xiang) 村路上的“小黃車”得益於(yu) 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截至去年11月,合江縣境內(nei) 公路總裏程4460公裏,其中縣道796公裏,鄉(xiang) 道1302公裏,村道1993公裏,密集的公路網絡為(wei) 合江縣構建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ti) 係建設持續推進,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國家骨幹流通網絡逐步健全。日前發布的《2021年郵政行業(ye) 發展統計公報》指出,全國郵政農(nong) 村投遞線路10.5萬(wan) 條,比上年末增加4097條;農(nong) 村投遞路線長度(單程)415.5萬(wan) 公裏,比上年末增加5.1萬(wan) 公裏。

日漸完善的縣域物流體(ti) 係,讓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與(yu) 工業(ye) 品下行雙渠道更加暢通。

在湖北省巴東(dong) 縣野三關(guan) 鎮臨(lin) 街的一間鋪子,店主陳茲(zi) 方正忙著和助手一起打包剛采摘的農(nong) 貨,店裏堆滿了等待發貨的快遞箱。“原來沒有直達的快遞,貨物運送過程中常有破損現象。現在發貨到武漢能做到次日達,到北京、上海等地也隻要3天左右。物流越快,我們(men) 的生意就越紅火。”陳茲(zi) 方笑著說。

而在江西省鷹潭市餘(yu) 江區西阪村電商快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下阪鄧家小組村民王淑娟從(cong) 服務站經營戶王小麗(li) 手中接過一款電烤爐。“隻用了兩(liang) 天時間,我從(cong) 網上購買(mai) 的電烤爐就到了,這物流速度真是快!”王淑娟說。

“物流暢,商貿興(xing) 。縣域物流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讓農(nong) 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下沉與(yu) 上行的雙向渠道不斷暢通,城鄉(xiang) 流通差距逐步縮小。”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蘊說。2016至2020年,我國鄉(xiang) 村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為(wei) 7.1%,高於(yu) 城鎮6.4%的年均增速;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為(wei) 8.3%,高於(yu) 城鎮居民4.8%的年均增速。2021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2.0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3%,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yi) 元,同比增長2.8%。

轉型升級拓功能

智慧物流發展新模式加速推廣

“今日新增用戶82個(ge) ”“總車輛70253輛”……瑩藍色的大屏幕上,一個(ge) 個(ge) 數字在不停更新。“叮咚”一聲,“司機用戶盧潤有已裝貨電煤40噸”的提醒閃爍在屏幕上。

“看!人在山西朔州,服務卻在福建福州,一個(ge) 平台,勾連起了相距千裏的人、車、貨,資源全國調配不再是難點!”站在福建省福清市平台經濟產(chan) 業(ye) 園辦公區,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順欽說。“平台經濟打通了過去貨運信息不暢、無效運輸的‘堵點’,節約資源、提升效率。”福清市運輸服務中心主任葉修薑表示。

“過去縣域物流主要以原料輸入和工業(ye) 產(chan) 品輸出為(wei) 主,公路港作用突出,隨著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網絡貨運’成為(wei) 業(ye) 態新方向,‘平台經濟+貨運調配’打破空間和種類限製,為(wei) 車、貨兩(liang) 方降本提效。我們(men) 正在加快推進公路港物流平台建設,讓更多物流企業(ye) 依托互聯網向供應鏈上下遊延伸,獲得更大發展。”福清市商務局副局長陳碧琴說。

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優(you) 化車、船、倉(cang) 等分散物流資源供需對接,提升物流規模化組織水平;搭建供應鏈服務平台,提供信息、物流等綜合服務……近年來,一係列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正在加快落地應用,助推縣域物流行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平邑縣,地處山東(dong) 省南部,金銀花、勞保手套、果蔬罐頭等產(chan) 品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走進京東(dong) 物流平邑數智物流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撲麵而來的是滿滿的科技感。在總建築麵積超過4.2萬(wan) 平方米的空間裏,設有自動化立體(ti) 倉(cang) 庫、箱式多層穿梭車立體(ti) 庫、貨到人搬運機器人、分揀智能搬運機器人等先進智能設備,在功能上也是集倉(cang) 儲(chu) 、分揀、辦公為(wei) 一體(ti) 。這座智慧物流園投入運營後,當地廠家可以實現就近入倉(cang) ,配送時效提升1天以上,物流成本下降50%以上,大幅縮短了平邑縣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工業(ye) 品下行距離,實現魯南、蘇北64個(ge) 縣市區12小時內(nei) 配送到位和長三角地區24小時以內(nei) 到達,業(ye) 務量從(cong) 1000單漲到了最高峰期的10萬(wan) 單。

通過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縣域物流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隨著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運輸工具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綠色包裝技術和物流標準化器具循環共用持續推廣,縣域物流向更加綠色的方向發展。

配送體(ti) 係強弱項

打造消費品雙向冷鏈物流新通道

江蘇省泗陽縣城南供銷合作社轄區內(nei) 共有10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4個(ge) 家庭農(nong) 場和6個(ge) 種植大戶,常年種植8到12個(ge) 品種的有機蔬菜,每天采摘約3000公斤蔬菜,通過冷鏈運輸,送往學校、超市、飯店等地。“我們(men) 正積極拓展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業(ye) 務,加強大中型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冷鏈物流設施的改造升級,未來要在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配備預冷、初加工、冷鏈運輸等設施設備,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的損失率,提高附加值,實現更多農(nong) 產(chan) 品‘一季產(chan) 、四季銷’。”江蘇省供銷合作社理事會(hui) 主任陶長生說。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打造消費品雙向冷鏈物流新通道”,並對“供銷係統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建設工程”做出明確要求。“十四五”期間,全國供銷合作社係統將基本構建起骨幹網、省域網、區域網與(yu) 信息平台相互交織、互為(wei) 支撐、融合發展的供銷合作社公共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建成600個(ge) 縣域產(chan) 地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中心、100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樞紐基地、200個(ge) 城市銷地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中心。

“麵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縣域物流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較多短板和堵點。比如,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網絡分布還不夠均衡,服務業(ye) 態比較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承載能力有待提高,冷鏈、應急等物流服務存在薄弱環節,對於(yu) 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保障不足。”华体会登录界面研究室主任周誌成認為(wei) ,要瞄準供需適配、經濟高效、安全穩定的方向,著力推進物流固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現代縣域流通體(ti) 係,推動縣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由於(yu) 農(nong) 村地區居民居住較為(wei) 分散,集中業(ye) 務量規模相對較小,配送密集度低,配送成本相對較高。”王蘊建議,整合商貿、供銷、交通、郵政快遞公司等各類資源,發展農(nong) 村物流共同配送等創新模式,打通工業(ye) 品下鄉(xiang) “最後一公裏”和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最先一公裏”。

專(zhuan) 家表示,要順應物流運行網絡化發展趨勢,加大力度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這包括,繼續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補齊倉(cang) 儲(chu) 、配送等基礎設施短板;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ye) 以及其他社會(hui) 力量,依托農(nong) 村傳(chuan) 統流通網點、農(nong) 村客貨運輸站場、鄉(xiang) 鎮綜合運輸服務站等布局基層站點,打通農(nong) 村物流配送“神經末梢”;積極開展鄉(xiang) 村智慧物流體(ti) 係建設試點,因地製宜打造農(nong) 村物流服務品牌。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