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積極擴大水運有效投資 構建現代化水運基礎設施體係

發布時間:2022-06-15 11:33:10 中國交通新聞網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三重壓力”。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交通運輸部印發《關(guan) 於(yu) 積極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的通知》,旨在切實發揮交通運輸行業(ye) 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作用。4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研究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等網絡型基礎設施成為(wei) 重點領域之一。會(hui) 議指出,要加強沿海和內(nei) 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優(you) 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我國水運行業(ye) 投資建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適度超前的水運有效投資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短期來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有利於(yu) 促進逆周期調節,發揮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烏(wu) 克蘭(lan) 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下行壓力不斷凸顯。黨(dang) 中央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實現GDP增長5.5%的預期目標。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3.65萬(wan) 億(yi) 元,安排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6400億(yi) 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高質量建設“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項目。

從(cong) 曆史經驗來看,我國交通基建投資在應對經濟衝(chong) 擊和下行壓力時都發揮了穩增長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交通固定資產(chan) 投資持續高速增長,從(cong) 2011年的2.05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021年的3.6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5.8%。2020年至2021年,水路交通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強勁,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年均增長13.5%。據估算,沿海和內(nei) 河水運建設投資乘數為(wei) 1∶6和1∶3左右,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適度超前的水運有效投資,將在我國擴大內(nei) 需、促進經濟穩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

長期來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有利於(yu) 完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將加強交通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到關(guan) 乎經濟和安全的重要位置,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wei) 建設重點,加快構建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ti) 係。水運設施網絡是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的“主骨架”,在服務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作用。擴大水運有效投資既能完善現代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還能激活水運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跨區域、上下遊協同發展的“乘數效應”,有助於(yu) 發揮水運設施網絡的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關(guan) 於(yu) 積極擴大交通運輸有效投資的通知》《關(guan) 於(yu) 紮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等政策密集出台,明確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加快實施沿海港口提升、運河連通、黃金水道擴能等一批重大水運工程項目。加強水運設施網絡建設,精準有序實施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水運投資項目,對於(yu) 完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具有重要意義(yi) 。

把握水運有效投資的五大特征趨勢,加快構建現代化水運基礎設施體(ti) 係

沿海港航著力調結構、優(you) 功能,打造高能級、綜合型的港口樞紐。沿海港口進入現代化發展新階段,以優(you) 化存量結構和擴大優(you) 質增量並重,聚焦港口群、國際樞紐海港和主要港口,著力強化綜合樞紐功能係統提升,建設高水平、一體(ti) 化的港口碼頭、集疏運、物流倉(cang) 儲(chu) 等綜合服務設施,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根據《關(guan) 於(yu) 紮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以及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洋浦國際樞紐港建設,實施沿海港口提升工程,更好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國務院關(guan) 於(yu) 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寧波舟山大宗商品儲(chu) 運基地建設,開展大宗商品儲(chu) 運基地整體(ti) 布局規劃研究。為(wei) 強化國家能源、糧食等安全保障,沿海港口將加大原油、LNG、鐵礦石等儲(chu) 存能力,適度超前建設國家糧食、能源、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接卸、儲(chu) 備、中轉基地。

內(nei) 河航運堅持補短板、強網絡,高標準建設通江達海、幹支銜接的高等級航道網。內(nei) 河航運進一步發揮運能大、成本低的比較優(you) 勢,繼續強化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聚焦幹線航道擴能升級、支線航道開發及重大水係連通工程等重點建設領域。幹線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方麵,大力推進長江、西江、京杭運河等重點水運項目建設。支線航道開發工程方麵,主攻水網和支流高等級航道暢通延伸,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重點加快未達標段航道攻堅建設,支流高等級航道重點加快未達標段航道整治、梯級渠化、礙航閘壩通航設施工程建設。重大水係連通工程方麵,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建設,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複航和南段效能提升、湘桂與(yu) 贛粵運河前期重點問題研究論證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開展。

水運融合化發展趨勢加快,港口樞紐經濟、內(nei) 河通道經濟等“水運+”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下,水運與(yu) 區域、城市、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趨勢加快,圍繞水運設施網絡延伸拓展港口樞紐經濟、內(nei) 河通道經濟等領域的建設需求正在增加,進一步發揮港口與(yu) 航道對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一是港口型物流樞紐。我國聚焦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ti) 係,“十四五”期主要沿海城市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將加快建設完善。二是內(nei) 陸港。國際樞紐海港致力於(yu) 拓展陸向發展空間和腹地縱深,打造海陸雙向輻射的物流樞紐,緊密聯結海港、長短距離並重的內(nei) 陸港布局建設空間巨大。三是樞紐經濟。推動港口樞紐設施綜合開發,大力發展郵輪經濟與(yu) 臨(lin) 港經濟,增強水運設施建設的正外部性,港口樞紐經濟成為(wei) 港產(chan) 城融榮與(yu) 共的實現途徑。四是通道經濟。運河連通工程戰略意義(yi) 重大、影響範圍深遠、綜合效益突出,以統籌運河沿線資源高效開發利用來係統謀劃運河經濟帶建設將成為(wei) 新興(xing) 趨勢。

水運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提速,加快構建高質量的水運設施體(ti) 係。一方麵,國家鼓勵統籌推進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賦能水運設施提質增效,推動水運設施網絡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轉型,是構建現代化水運設施體(ti) 係的應有之義(yi) 。水運新基建應以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為(wei) 主線,推廣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在水運行業(ye) 深度應用,積極建設智慧水運。另一方麵,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wei) 重點,聚焦綠色港口和航道建設,通過建設生態友好型港航設施、構建清潔低碳港口船舶能源體(ti) 係、打造綠色集疏運係統等多措並舉(ju) ,加快推進水運設施體(ti) 係綠色低碳轉型。

“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齊發力,水運設施投融資體(ti) 製機製將加速改革創新。現階段,水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任務繁重,水運建設財政資金保障壓力加大、項目建設成本上漲,加快形成有效投資的任務艱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指出,要適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更好集中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發揮水運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應堅持“有為(wei) 政府”與(yu) “有效市場”有機結合,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廣泛調動社會(hui) 資本的積極性。

未來,我國將加快創新交通運輸投融資體(ti) 製機製,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債(zhai) 券支持水運建設力度有望加大。更加重視盤活存量資產(chan) ,積極吸引社會(hui) 資本,鼓勵有序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探索港口樞紐土地和水運沿線資源綜合開發等多元化支持政策。區域港口一體(ti) 化發展背景下,大型港航企業(ye) 在跨區域港口投資布局中的市場主體(ti) 作用更加凸顯,助力港口設施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作者: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 邢佩旭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