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時指出,要全麵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yu) 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江蘇海事局依托“信用+智慧”為(wei) 基礎的交通海事新型監管機製建設,針對海事執法中因信息不完整、不對稱、不暢通可能導致監管服務不及時、不全麵、不到位等問題,應用“碼管理”理念,開展了“船舶賦碼機製”的研究與(yu) 探索;匯集船舶、船員、監管、環境、信用等數據,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圖像處理等技術,通過賦值模型計算,獲得船舶“信用+安全”總體(ti) 評價(jia) ,生成不同顏色二維碼,再應用到船舶交通管理、現場執法檢查、船員自助服務、港口碼頭調度等場景,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一碼管全船”“一碼管全程”的目標,推動構建船舶“全程不違規不違法”協同治理體(ti) 係,從(cong) 而進一步夯實水上交通安全基礎,促進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誠信守法,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是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必須將執法為(wei) 民作為(wei) 根本宗旨。數字治理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理念更新、技術升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蘇海事局在智慧海事及船舶賦碼機製建設規劃中,以便捷利民為(wei) 導向,研發麵向行政相對人的綜合服務平台和麵向海事監管的智能管控平台,提供行政相對人統一服務接口。以數據開放為(wei) 導向,依法依規開放部分海事監管數據,服務港口碼頭生產(chan) 調度需要,促進航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服務基層為(wei) 導向,落實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的執法要求,在現場綜合執法係統中應用“碼管理”,實現基層執法取證電子化、數據統計電子化、執法流程電子化,降低一線執法人員工作強度,提升監管服務效能。
二是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必須將融合互通作為(wei) 基本要求。實現數字治理不是“空中樓閣”,必須依靠堅實的數據資源保障。江蘇海事局在智慧海事建設的探索中,依托自主研發的“智匯江海”大數據平台,連接了200餘(yu) 個(ge) 數據接口,匯聚了約5.7億(yi) 條數據,建成船舶、船員、航運公司等18個(ge) 主體(ti) 數據庫,與(yu) 市場監督、公安部門的法人信息、個(ge) 人身份信息等進行數據關(guan) 聯;同步開發標準調用接口程序,形成了以船舶識別碼、居民身份證號、社會(hui) 統一信用代碼為(wei) 標簽的基礎規範數據庫,為(wei) 船舶賦碼機製建設提供了數據資源。下一步,江蘇海事局將進一步推動與(yu) 相關(guan) 政府部門、港航企業(ye) 的數據資源融合共享,根據需要促進數據開放使用,推動數據資源集中整合、科學配置。
三是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必須將精準高效作為(wei) 首要目的。好的治理應避免過度治理,化繁為(wei) 簡、聚焦重點,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才能實現高效治理。江蘇海事局轄區每日航行、停泊、作業(ye) 的船舶約1萬(wan) 艘,要實現對船舶的精準識別、風險的提前預判、隱患的有效治理,關(guan) 鍵是要運用分級分類監管措施,合理分配有限的監管資源。首先,應科學設定船舶風險屬性評估參數,綜合“積分累加”和“一票否決(jue) ”,設立高、中、低三類風險屬性,對紅碼、黃碼、綠碼船舶實施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監管。在現場執法場景中,應保障執法人員通過“船舶碼”快速識別高風險船舶,掌握船舶詳細資料和正負麵信息清單,做到檢查有的放矢。在船舶交通管理場景中,應保障船舶交通指揮員通過船舶賦碼標識,結合輔助決(jue) 策係統,實現對船舶交通流全區段實時精準控製。
四是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必須將共建共治作為(wei) 關(guan) 鍵手段。數字治理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yu) ,通過共建機製、打通壁壘、共享資源,實現區域協同、政企協同、部門協同,在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工作中必須主動與(yu) 行政相對人、港航企業(ye) 、行政管理部門對接,加快形成共治格局。江蘇海事局推進船舶賦碼信息集成到“船E行”綜合服務平台,便利船舶查看本船“碼”等級,及時了解安檢、處罰、強製、信用等情況,直觀掌握安全狀態,落實安全主體(ti) 責任;便利碼頭作業(ye) 人員通過掃碼快速錄入作業(ye) 所需船舶信息;便利港口調度人員通過港航一體(ti) 化平台查看船舶“碼”等級、最新動態、船舶基本信息及港航信息服務等內(nei) 容,科學製定作業(ye) 調度計劃,促進船舶在港裝卸效率和船舶風險管控水平“雙提升”。
五是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必須將製度規範作為(wei) 先行保障。理念和技術創新包含機遇,也蘊含風險。推動治理向“善”發展,充分發揮積極作用,消除其負麵影響,關(guan) 鍵要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數字治理創新。前期,江蘇海事局出台了監管領域信用管理的相關(guan) 規定和辦法,明確了對行政相對人的個(ge) 人信息保護要求及監管信息使用範圍和程序;出台了數據使用、信息化係統、網絡安全等管理辦法,全麵規範海事執法信息化工作,為(wei) 船舶賦碼機製開發應用奠定了基礎。下一步,江蘇海事局將進一步梳理船舶賦碼機製建設的法律依據和政策遵循,通過聽證、合法性審查等方式強化製度建設,特別是應明確船舶轉碼機製,暢通當事人救濟途徑,防止因賦碼而產(chan) 生權益減損。
六是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必須將數據安全作為(wei) 底線紅線。安全是數字治理的前提,必須堅持數據安全底線紅線,防範化解數據安全領域風險挑戰,全麵加強重要領域數據資源和信息係統以及個(ge) 人信息的安全保障。在與(yu) 船舶賦碼相關(guan) 的信息化係統建設中必須堅持數據安全“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建立完善信息係統安全管理製度,強化信息安全的集中監控和審計,統一管理和運維。從(cong) 安全物理環境、安全通信網絡、安全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安全管理中心等層麵,建立統一的安全運維保護體(ti) 係,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團隊建設,配足配好係統管理員、安全管理員、安全審計員等關(guan) 鍵人員,保障海事監管數據和船舶賦碼機製推進中的信息安全。
當前,海事治理模式正在從(cong) 海事部門單向主導轉向海事、行政相對人雙向互動,從(cong) 線下現場轉向線上線下雙向融合,從(cong) 單純的政府監管轉向更加注重社會(hui) 協同治理。江蘇海事局將推進船舶賦碼機製建設,打造廣集成、全要素、多場景的船舶安全信用碼,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為(wei) 交通運輸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貢獻海事力量。
作者係江蘇海事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