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防疫情與保運輸 注重平衡與斂合 ——流行病與交通運輸關係的曆史經驗及政策啟示

發布時間:2022-06-02 09:42:34 中國交通報

分析研究疾病流行的曆史經驗有助於(yu) 更好應對當下疫情。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世界範圍的流行病擴散同便利的交通不無關(guan) 係。如果不能正視交通運輸與(yu) 流行病的關(guan) 係,交通管控就沒有必要的合理性基礎。如果沒有對流行病沿著交通運輸網絡傳(chuan) 播規律的正確把握,也就難以做到科學管控。如果不能正確把握交通管控條件下運輸保障工作的特殊性,運輸保障政策就很難落到實處。正視流行病與(yu) 交通運輸的密切關(guan) 係、正確認識相關(guan) 傳(chuan) 播規律,是疫情期間研究製定交通管控和運輸保障政策的邏輯起點。

曆史看交通運輸就是流行病防控重點領域

人類曆史上出現過天花、瘧疾、鼠疫、麻疹、脊髓灰質炎等多種流行病。通過交通工具、沿著交通線路蔓延是流行病的主要傳(chuan) 播方式之一。無論乘坐火車、長途汽車還是飛機旅行,在密閉的環境中近距離接觸,極易導致病毒在人員間傳(chuan) 播。

進入近代以來,人們(men) 發明了火車、輪船、飛機等運載工具,各大洲之間的聯係交往程度比農(nong) 耕時代大大提高,很多流行病從(cong) 區域性迅速轉變成全球性。在歐洲殖民期間,由船隻帶到新大陸的天花病毒殺死了住在阿茲(zi) 特克、瑪雅和印加文明區多達90%的居民。1910年10月開始,肺鼠疫在中國東(dong) 北地區爆發並沿著中東(dong) 鐵路,經過海拉爾、齊齊哈爾、大慶,到哈爾濱、長春、奉天,再向北京迅速蔓延。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之所以能迅速地大範圍傳(chuan) 播,主要是因為(wei) 覆蓋全球的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加快了流感病毒的傳(chuan) 播。艾滋病在20世紀初期就已存在,但真正步入流行病的行列是在20世紀80年代,正是由於(yu) 便利的交通為(wei) 病毒擴散提供了大規模的宿主群,從(cong) 而加速了病毒的早期傳(chuan) 播和擴散。

進入新世紀,人類先後經曆了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新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質炎、2014年至2015年的西非埃博拉、2015年至2016年的寨卡病毒和2019年的剛果(金)埃博拉等流行病侵襲。

兼顧防疫與(yu) 保暢已有寶貴曆史經驗

人類在對交通運輸與(yu) 流行病之間相互關(guan) 係的認識和政策應對中,積累形成了若幹重要曆史經驗。

交通運輸及其貿易往往是流行病傳(chuan) 播的主要路徑。從(cong) 流行病學角度看,運輸被認為(wei) 是一個(ge) 病毒和細菌攜帶者,尤其是旅客運輸係統。從(cong) 最初的步行到汽車、輪船,再到飛機、高鐵,運輸速度越快、運輸覆蓋麵越廣,傳(chuan) 染性疾病傳(chuan) 播也越快。輪船在曆史上作為(wei) 長距離旅客運輸工具的時間並不長久,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為(wei) 人類、動物以及微生物的遷移提供了新的聯係方式和路線。航空的發展,導致了傳(chuan) 染性疾病的快速和廣泛傳(chuan) 播。航空旅行的即時性,意味著連潛伏期很短的微生物也能擴散蔓延。美國學者約翰·布朗斯坦(John Brownstein)和克拉克·弗雷費爾德(Clark Freifeld)的實證研究成果顯示了航空旅行對流感傳(chuan) 播的影響程度——他們(men) 分析了1996年至2005年的季節性流感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與(yu) 航空旅行模式進行了比較,發現美國國內(nei) 航空旅行人數可預測出美國流感的傳(chuan) 播速度,建立在互聯互通基礎上的城鎮化、全球化等趨勢相互疊加,進一步擴大了流行病的傳(chuan) 播範圍、速度。

交通管控是阻隔流行病傳(chuan) 播的關(guan) 鍵措施。人類防治流行病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應急反應經驗。隨著對交通傳(chuan) 播疫情規律的認識,通過阻斷疫區的內(nei) 外交通,防止疫情蔓延,逐漸成為(wei) 各國流行病防治的常見策略。早期的瘟疫流行期間,船隻在港口被隔離,以防止疾病傳(chuan) 播到沿海城市。全球化時代,一旦流行病暴發的勢頭開始,無論是避免主動地還是被動地把乘客暴露於(yu) 危險之中,大多國家都會(hui) 迅速關(guan) 閉客運係統。雖然這樣做可能引起人們(men) 的其他擔憂,但針對高致命性和高傳(chuan) 染性疾病的隔離管控,無論對於(yu) 控製傳(chuan) 染源,還是切斷傳(chuan) 播途徑,仍然是必要的。當然,具體(ti) 的交通管控程度取決(jue) 於(yu) 疫情形勢,以及國家的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

貨物運輸問題是疫期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從(cong) 流行病曆史不難看出,疫情期間的人員出行管控一直是交通運輸的關(guan) 注重點,但是貨物運輸同樣重要。一旦流行病發生或傳(chuan) 播,問題馬上就會(hui) 轉向貨運。中國清末東(dong) 北鼠疫時,京奉鐵路的貨運也曾因客運管控而一度完全停止,盡管運輸難度驟增,但各地也並未完全斷絕糧食運輸。全球化時代,在沒有食品、燃料、電力和其他資源配送的情況下,現代經濟活動是不能持續的。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的供應都依賴連續的貨運物流,特別是疫苗的研發生產(chan) 會(hui) 受到物流影響。流行病期間容易形成物資囤積搶購風,市民囤積口罩等防疫物品、酒精等消毒產(chan) 品以及生活物資,這加劇了物流中斷的風險。因此,流行病導致的基本供應鏈關(guan) 閉和連續運輸物流中斷帶來的問題甚至會(hui) 比流行病本身更嚴(yan) 峻。

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運輸保障政策的啟示

人類需要認識到曆史所帶來的經驗和教訓,並從(cong) 中汲取智慧以不斷調整應對策略。上述曆史經驗為(wei) 我們(men) 理解和完善當下疫期的運輸保障政策提供了重要啟示。

加強對運輸保障工作重要性的預見性認識。在重大疫情時期,交通運輸網絡往往伴有傳(chuan) 導和放大疫情傳(chuan) 播的風險隱患。人們(men) 對此已有充分認識,政府在防疫政策中比較自然地采取了通行管控的政策。另一方麵,防疫期間交通運輸又是生產(chan) 生活物資供應的“生命線”,擔負著群眾(zhong) 生活和經濟運行的重任。疫情期間的運輸保障工作不能等到問題出現才重視補救,而是應在疫情發生初期就把物流供應鏈與(yu) 疫情防控放在一起通盤考慮,統籌設計防疫管控政策體(ti) 係,並需要持續根據具體(ti) 形勢變化及時完善。要把中轉調運站等相關(guan) 物流防疫保障設施同方艙醫院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來進行統籌謀劃、建設管理。快遞小哥、卡車司機、裝卸工人、遠洋船員作為(wei) 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是疫情期間最為(wei) 特殊的群體(ti) ,他們(men) 應同醫護人員一樣受到重點保護,並適用特殊靈活的檢測隔離政策和關(guan) 愛措施,以便物流保障工作順利、安全開展。

精準把握防疫期間貨運保障工作的特殊難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物流不暢、運輸保障難度加大,既有流行病與(yu) 交通運輸之間矛盾的一般性使然,也與(yu) 我們(men) 對於(yu) 應急狀態下交通運行規律的認識研究不夠有關(guan) 。防疫期間運輸保障的難度和複雜性,在於(yu) 相關(guan) 工作是在嚴(yan) 格的防疫管控條件下開展的。常態下的流動性是受到鼓勵的,是低成本的。而防疫期間流動性是受到嚴(yan) 格管控的,由此大大提高了運輸物流成本。特別是條塊分割管理體(ti) 製與(yu) 政策體(ti) 係,使得交通管控與(yu) 運輸保障之間難以平衡與(yu) 協調,難以形成一體(ti) 化的交通運輸政策。防疫期間公路交通網絡、應急運輸綠色通道和必要的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物資的運輸通道中斷問題很大程度上在於(yu) 不合理的防疫通行管控,更深層次原因在於(yu) 跨部門、跨地區一體(ti) 化協同管理的“鏈路”沒能有效打通。

貨運政策設計需要注重平衡與(yu) 斂合。物流工作在防住疫情的同時還要減少對社會(hui) 經濟的影響。一方麵,貨運物流確實是疫情跨區輸入的一大風險點,為(wei) 一地的疫情防控帶來挑戰和壓力,因此必須對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進行嚴(yan) 格的防疫管控;另一方麵,人民生活和經濟活動需要連續穩定的運輸物流服務,這就對貨運的相關(guan) 管控政策提出了更多特殊要求,從(cong) 而增大了防疫管控的總成本。因此,需要在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之間尋求必要的平衡。物流貨運工作人員的管控不能沿襲常規依靠隔離手段和地理邊界封鎖流動性的管控思路,而是要在封閉區域的靜態管理中創造出必要的流動閉環管理空間。疫情嚴(yan) 重地區在物流園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設置“非接觸式”物資中轉場地,對人員實行閉環管理、互不接觸。物資中轉站點盡可能設立在較低風險區域,實行閉環管理,做到車輛嚴(yan) 消毒、人員不接觸、作業(ye) 不交叉。

(作者單位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