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從流通視角看航空物流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四個著力點

發布時間:2022-03-31 11:36:06 中國民航網

流通體(ti) 係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建設包含航空物流業(ye) 在內(nei) 的現代流通體(ti) 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從(cong) 行業(ye) 層麵對航空物流“十四五”發展進行係統謀劃是推動構建現代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暢通雙循環新格局的必然選擇。

充分認識航空物流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

新發展格局的“內(nei) ”和“外”強調的是空間重點的轉換,其關(guan) 鍵在循環。航空物流是實現經濟循環中供需對接的重要環節,是國內(nei) 大循環的基礎骨架之一,是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市場接口,在促進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意義(yi)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航空物流是有效連接生產(chan) 與(yu) 消費的關(guan) 鍵紐帶,有利於(yu) 暢通內(nei) 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挖掘內(nei) 需潛力,本質是將國內(nei) 市場一體(ti) 化提高到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國內(nei) 市場一體(ti) 化以區域間要素流動與(yu) 商品交易為(wei) 主要載體(ti) ,其建設和完善高度依賴流通效率的提升。

航空物流是高效連接跨區域生產(chan) 和消費最有效的物流方式,是破除區域間物流阻隔、重塑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培育城市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有力抓手。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有利於(yu) 提升要素和商品流通效率,激發地方經濟活力,暢通內(nei) 循環。

航空物流是提升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抓手,有利於(yu) 拉動內(nei) 循環。航空物流是實體(ti) 經濟降本增效的重要環節。一方麵,航空物流的速度優(you) 勢有利於(yu) 企業(ye) 內(nei) 部及企業(ye) 間快速組織生產(chan) ,從(cong) 而促進分工深化,為(wei) 塑造產(chan) 業(ye) 新競爭(zheng) 優(you) 勢提供助力;另一方麵,航空物流的組織形態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強,有利於(yu) 形成敏捷性供應鏈,更好適應高端製造、醫藥冷鏈、高端消費等實體(ti) 經濟柔性生產(chan) 組織的要求,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成本和效率空間。

航空物流是產(chan) 業(ye) 和經濟安全的基礎保障,有利於(yu) 穩定外循環。航空物流在跨境運輸中的時效安全優(you) 勢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穩定供應鏈、暢通產(chan) 業(ye) 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航空貨運主要服務高科技產(chan) 品、機器設備配件組件等貨物出口,其供應鏈的穩定直接關(guan) 乎國民經濟安全和民生福祉。尤其是高科技產(chan) 品和先進製造業(ye) ,其產(chan) 業(ye) 鏈條長,生產(chan) 環節多,核心零部件、關(guan) 鍵原材料和中間品高度依賴國際航空物流。此外,航空物流的應急功能較強,是關(guan) 鍵時期國家戰略性物資快捷運送的生命線。

航空物流是國內(nei) 外市場對接的橋梁,有利於(yu) 促進雙循環。航空物流是發揮國內(nei) 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協同運行的可靠保障,是在擴大開放中重塑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重要交通方式。航空物流是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的重要支撐,我國航空網絡通航國家的貿易量占據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70.2%,涵蓋了我國國際貿易的主要夥(huo) 伴,為(wei) 我國醫藥、電子產(chan) 品、快件、跨境電商、生鮮冷鏈等各類生產(chan) 性和消費性貨物進出口提供雙向物流通道。航空物流高效連接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和兩(liang) 種資源,有利於(yu) 擴大物資和商品流通的空間範圍,促進國內(nei) 、國際市場高效協同發展。

深刻把握新發展格局

對航空物流“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要求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四個(ge) 特征:一是區域發展更加均衡化,區域間循環加強;二是產(chan) 業(ye) 發展更加柔性化,產(chan) 業(ye) 循環更敏捷;三是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產(chan) 銷循環更注重互動;四是外向經濟更加主場化,內(nei) 外循環更加注重自主和安全。以上宏觀層麵的轉變對航空物流的布局、結構、質量等方麵均提出了要求。

提升區域發展服務能力。國內(nei) 大循環是共同富裕目標下的循環,離不開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普及化。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群發展、自貿區戰略有利於(yu) 促進形成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內(nei) 區域經濟布局,將成為(wei) 促進雙循環的新增長極和新動力源。這就要求航空物流圍繞區域發展戰略優(you) 化物流組織模式,完善航線網絡布局,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從(cong) 而降低區域間物流成本,提升城市化和區域發展戰略服務能力,促進國內(nei) 市場一體(ti) 化。

優(you) 化供給能力。新發展格局是以提升國內(nei) 經濟運行內(nei) 生動力為(wei) 牽引,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經濟循環體(ti) 係。如何更好地滿足國內(nei) 需求是航空物流服務新發展格局需要回答的關(guan) 鍵問題。在經濟發展新階段和新技術賦能的加持下,消費需求更加個(ge) 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產(chan) 業(ye) 需求更加注重敏捷性、柔韌性、定製化,迫切要求航空物流優(you) 化供給能力,更好滿足需求、牽引需求、創造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動態適配。

增強全球通達性。新發展格局是國內(nei) 國際市場相互促進的經濟循環,是主場全球化的循環,是以利用內(nei) 需為(wei) 主的更高水平開放中的循環。具體(ti) 來說,通過國內(nei) 市場規模優(you) 勢形成虹吸效應,吸引全球資源集聚,以國內(nei) 市場發展拉動國際市場複蘇,以國際市場發展反哺我國經濟發展,從(cong) 而實現雙循環。更通暢的國際通道、更廣泛的國際網絡是實現以上循環的必要保障。這就要求航空物流不僅(jin) 要在國內(nei) 實現區域高效連通,而且要對外實現全球暢通、內(nei) 外互聯互通。

加強自主可控能力。確保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nei) 在要求,隻有充分保障產(chan) 業(ye) 鏈安全,才能有效暢通國內(nei) 經濟循環,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後疫情時代,經濟安全尤其是產(chan) 業(ye) 安全受到各國高度重視,全球產(chan) 業(ye) 鏈布局將從(cong) 效率導向轉向兼顧效率和安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將朝著區域化、短鏈化的趨勢發展,我國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也將更加注重穩定可靠。這就要求航空物流必須具備自主可控能力,提高係統韌性,增強外部風險抵禦能力。

找準“十四五”時期

航空物流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

以問題為(wei) 導向,“十四五”時期航空物流服務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在於(yu) 總量、質量、空間、戰略四個(ge) 適配。即通過提高供給能力實現總量適配,促進循環規模;通過提高供給質量實現質量適配,促進循環質量;通過完善總體(ti) 布局實現空間適配,提高循環效率;通過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戰略適配,提高循環效能。

提高供給能力,實現總量適配。一是完善基礎設施供給。基礎設施供給是航空物流供給能力的基礎。

《“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zhuan) 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航空物流基礎設施保障體(ti) 係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對機場布局、網絡構建、基礎設施、集疏運體(ti) 係等均做了詳細的規劃,有利於(yu) 形成提高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滿足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需求。二是優(you) 化製度供給。製度供給是航空物流供給能力的政策保障。《規劃》瞄準構建創新性強、開放度高、包容性好的現代航空物流治理體(ti) 係,對規章標準、資源配置、協同創新治理四個(ge) 維度進行了規劃,有利於(yu) 為(wei) 航空物流發展創造市場化、法製化、國際化的製度環境,最大限度釋放航空物流供給能力。

優(you) 化供給水平,實現質量適配。一是強化技術賦能,提供現代化的供給質量。《規劃》充分認識創新和新技術在推動物流供給水平方麵的重要作用,提出建設智慧貨運,推廣應用智能設施、建設安保智能設施,有利於(yu) 為(wei) 航空物流提供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服務產(chan) 品。二是培育新動能和新增長點,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適配。《規劃》對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延伸拓展服務領域做了單獨闡述,提出了推動消費物流擴容提質、鼓勵跨境電商物流加快發展、推動冷鏈物流規模化發展、強化製造業(ye) 供應鏈支撐作用、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創新產(chan) 品體(ti) 係等措施,有利於(yu) 增強航空物流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有效供給,在促進傳(chuan) 統消費的同時培育出新型消費,實現供需有效對接。三是增強行業(ye) 自身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穩定性,輸出安全可靠的服務供給。《規劃》從(cong) 培育優(you) 質市場主體(ti) 、加快基礎設施現代技術裝備研發、推動國際航空物流網絡自主可控等角度,對提升航空物流自主可控能力做了係統規劃,有利於(yu) 提升航空物流對國家經濟安全的保障能力。

完善總體(ti) 布局,實現空間適配。一是以激發國內(nei) 市場需求潛力為(wei) 重點,完善航線網絡布局。《規劃》精準對接區域發展戰略,提出了國內(nei) 、國際運輸網絡和通道布局重點,對多式聯運、通用航空物流網絡進行了規劃,有利於(yu) 形成合理布局和高效運行的物流網絡,支撐引領“大循環、雙循環”。二是以提高服務我國產(chan) 業(ye) 經濟格局能力為(wei) 目標,完善樞紐布局。《規劃》提出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優(you) 化完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綜合性樞紐機場貨運設施,穩妥有序推進建設與(yu) 我國產(chan) 業(ye) 經濟格局、綜合運輸體(ti) 係相適應的航空物流設施體(ti) 係,有利於(yu) 提高樞紐格局對經濟格局的空間適配。

有序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戰略適配。一是擴大市場準入,推進製度開放。《規劃》提出積極與(yu) 主要貿易夥(huo) 伴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商簽貨運自由化航權安排,進一步放開部分機場貨運第五航權,支持國內(nei) 自貿試驗區建設等措施,有利於(yu) 國際航空貨運通道構建,促進生產(chan) 要素和商品跨境高效流動,提高服務新格局的能力。二是支持兩(liang) 業(ye) 融合,加快“走出去”。《規劃》提出鼓勵國內(nei) 企業(ye) 共建海外貨站、轉運中心、海外倉(cang) ,支持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國外物流企業(ye) 、地麵配送企業(ye) 等加強合作,推動航空物流企業(ye) 與(yu) 製造企業(ye) 國際發展戰略對接等措施,有利於(yu) 提升航空物流服務對外開放戰略的能力,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作者占芬 單位: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