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深陷“卡、斷”危機 全球供應鏈如何破局?

發布時間:2022-01-17 09:22:32 中國新聞網

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供應鏈矛盾進一步暴露,新的危機不斷出現。

一方麵,全球航空業(ye) 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航空公司不得不“客機改貨機”以彌補虧(kui) 損。另一方麵,海運業(ye) 也不樂(le) 觀,港口擁堵,缺櫃、缺工嚴(yan) 重。受累全球供應鏈危機,物流不暢,近日日本麥當勞現“薯條荒”,澳大利亞(ya) 肯德基的炸雞也被迫停止供應。

“卡鏈”“斷鏈”現象進一步在全球蔓延,全球供應鏈危機何時才能出現轉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孝鬆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表麵上看,疫情造成部分地區工廠無法開工、全球產(chan) 能不足、運輸能力下降以及供應鏈下遊庫存位於(yu) 低位,導致供應短缺。

深層次看,“斷鏈”風險是貿易保護主義(yi) 升溫致使國際經貿合作受阻、對產(chan) 業(ye) 鏈造成幹擾的後果,此外還受主要工業(ye) 化國家勞動力短缺製約,疫情隻是讓問題更加凸顯。因此,供應鏈危機本質上是近年來全球貿易和產(chan) 業(ye) 領域問題在疫情背景下的集中爆發。

源於(yu) 對全球價(jia) 值鏈的不同觀念,不同國家對全球供應鏈的優(you) 化方案也持不同看法。是“重建”還是“修複”?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產(chan) 生了分歧。

王孝鬆分析,發達國家認為(wei) 自己是全球化的倡導者和引領者,卻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利益受損,甚至在去工業(ye) 化的浪潮之下,很多產(chan) 品的供給愈發依賴於(yu) 發展中國家,對自身的經濟安全也形成挑戰。

因此,發達國家重建供應鏈的方向是“延長價(jia) 值鏈”和“再工業(ye) 化”,也就是重新重視製造業(ye) ,提升自身的製造業(ye) 生產(chan) 能力,使自身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能參與(yu) 的環節更多,從(cong) 而維護產(chan) 業(ye) 安全,同時扭轉全球化紅利主要被發展中國家獲得的現狀。

他進一步指出,但對於(yu) 發展中國家來說,由發達國家製定的全球經貿規則對自身不利。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自身往往處在低端,從(cong) 事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產(chan) 品或環節的生產(chan) ,在進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過程中,又會(hui) 受到打壓和阻礙。

因此,發展中國家希望在保持主體(ti) 格局不變的情況下,盡量使國際經貿規則對自身有利,並實現在價(jia) 值鏈上地位的攀升,因而希望“修複”供應鏈。

不難看出,未來兩(liang) 種觀念的碰撞將更加激烈。疫情之後,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將如何演變?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國際經濟與(yu) 貿易教研室主任周英對中新社記者說,在全球化的布局下,生產(chan) 鏈條較長,各個(ge) 國家專(zhuan) 注其中某一個(ge) 環節,整個(ge) 生產(chan) 鏈條存在一定風險。特別是疫情以後,供應鏈出現“卡、斷”,人們(men) 重新考慮供應鏈的彈性、韌性問題。

“總的來講,能夠觀察到的一點就是價(jia) 值鏈呈現了一種區域化且逐漸縮短的趨勢,這不僅(jin) 僅(jin) 是新冠疫情帶來的,是伴隨著整個(ge) 全球經濟治理、新技術湧現而出現的變化。”周英指出。

她進一步解釋,一方麵,原來的分工較細,各個(ge) 企業(ye) 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的核心業(ye) 務,將非核心業(ye) 務外包出去。但隨著新的管理手段、治理手段、溝通手段的出現,垂直一體(ti) 化發展有所加強,一些產(chan) 業(ye) 呈現出價(jia) 值鏈縮短的趨勢。

另一方麵,隨著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協調功能陷入困境,而區域貿易協定、雙邊貿易協定越來越多,使整個(ge) 經貿活動朝著區域化發展,全球化生產(chan) 的區域化趨勢也逐漸加深。

對此,王孝鬆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稱,不能忽視一個(ge) 重要因素,即新型的貿易協定。例如中國參與(yu) 的《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等協定對於(yu) 協調國際經貿規則、維護區域及全球價(jia) 值鏈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廣大成員在這些協定的框架下,坦誠、有效地進行協調,會(hui) 使區域一體(ti) 化程度加深、全球供應鏈優(you) 化,不僅(jin) 能解決(jue) 當前的供應鏈危機,而且能維護全球化的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