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七成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
中國製造業(ye) 加速“鼎新革故”
12月28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正式印發《“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供給能力、支撐能力和應用水平等作出詳細部署。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堅定不移地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推動產(chan) 業(ye) 技術變革和優(you) 化升級,推動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模式和企業(ye) 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促進中國製造業(ye) 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
提升供給體(ti) 係適配性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中國智能製造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智能製造裝備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ye) 務收入超10億(yi) 元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達40餘(yu) 家;培育具有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近80個(ge) ;試點示範項目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高45%、產(chan) 品研製周期平均縮短35%、產(chan) 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並與(yu) 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曆史性交匯。一方麵,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不斷突破,並與(yu) 先進製造技術加快融合,為(wei) 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曆史機遇;另一方麵,我國正處於(yu) 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製造業(ye) 發展麵臨(lin) 供給與(yu) 市場需求適配性不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受到挑戰、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突出問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司長王衛明說。
王衛明表示,作為(wei) 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對鞏固實體(ti) 經濟根基、建成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新型工業(ye) 化具有重要作用。智能製造,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供給體(ti) 係適配性、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途徑。
明確四項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全麵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基本實現智能化。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e) 一司副司長汪宏介紹,圍繞構建創新、應用、供給和支撐4個(ge) 體(ti) 係,《規劃》明確了4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係統創新。攻克基礎技術、先進工藝技術、共性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在工業(ye) 領域的適用性技術4類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生產(chan) 過程數據集成和跨平台、跨領域業(ye) 務互聯,跨企業(ye) 信息交互和協同優(you) 化以及智能製造係統規劃設計、仿真優(you) 化4類係統集成技術。
二是深化推廣應用。如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範,培育推廣智能化設計、網絡協同製造、大規模個(ge) 性化定製等新模式新業(ye) 態,建設智能製造示範工廠。
三是加強自主供給。如大力發展基礎零部件和智能裝置、通用智能製造裝備、專(zhuan) 用智能製造裝備以及融合有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新型智能製造裝備。
四是夯實基礎支撐。如深入推進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持續優(you) 化標準的頂層設計,加快基礎共性和關(guan) 鍵技術標準製修訂,積極開展標準國際合作。
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
70%的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ge) 以上引領行業(ye) 發展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ye) 標準的製修訂,建成120個(ge) 以上具有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規劃》列出了到2025年需要完成的具體(ti) 目標任務。
在國家智能製造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看來,《規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旨在加快構建智能製造發展生態,持續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為(wei) 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發展數字經濟、構築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提供有力支撐。
“智能隻是手段、工具。即使再先進的智能,也需要融入製造實體(ti) 才能發揮效能,否則智能隻會(hui) 是空中樓閣。當然,若沒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強力支撐,製造的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也很難大幅提升。”李培根說,發展智能製造必須落腳在製造上,而製造又要基於(yu) 先進的工藝和裝備。
當前,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yu) 製造業(ye) 加速融合,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更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為(wei) 此,《規劃》結合各行業(ye) 的特點與(yu) 差異,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如何推進智能製造進行了部署。這些,對於(yu) 加快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具有重要意義(yi) 。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