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形勢持續向好。在外貿的帶動下,我國貨運港口表現異常亮眼,不僅(jin) 率先全麵複工複產(chan) ,實現逆勢增長,有力保障了“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而且港口自身發展也實現了飛躍,自動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有力支撐外貿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按人民幣計價(jia) ,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5.3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2%,比2019年同期增長24%,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進出口數據如此快速增長,必然要求港口集裝箱相關(guan) 的貨運與(yu) 之相匹配,否則沒法完成這些貨物的進出。”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
今年以來,港口克服了疫情影響,吞吐量繼續增長,各種運輸船舶來去如梭,集裝箱頻繁“遷徙”,推動了中國外貿量穩質升。從(cong) 具體(ti) 數值看,今年前10月,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8.7億(yi) 噸,同比增長7.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5億(yi) 標箱,同比增長8.4%,兩(liang) 項數據指標均呈現積極向好態勢。
亮眼的數據,離不開嚴(yan) 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孫文劍指出,為(wei) 了能盡快複工複產(chan) ,今年5月,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了第六版《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因時因勢調整疫情防控措施,突出重點,做好外防輸入工作,加強個(ge) 人防護,港口一線從(cong) 業(ye) 人員疫苗接種率超過97%,高風險崗位人員實現疫苗應接盡接。與(yu) 此同時,建立實施了常態化預約進閘機製,推廣遠程操縱作業(ye) 和作業(ye) 單證電子化,提升了疫情防控能力和作業(ye) 效率。
港口的高效運轉也支撐了外貿正常進行,對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據統計,從(cong) 疫情暴發至今年7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中,海運完成比例從(cong) 疫情前的94.3%上升至94.8%。
自動化升級效果顯著
10月17日,曆時21個(ge) 月建設的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正式投產(chan) 運營。天津港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褚斌介紹,這是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以全新模式為(wei) 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級和低碳發展提供了樣本。
全球現有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大多通過新建碼頭來實現,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傳(chuan) 統碼頭自動化升級的需求。褚斌表示,天津港自2019年以來,逐步攻克全堆場軌道橋自動化升級改造、無人駕駛電動集卡車隊規模化運行、傳(chuan) 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技術,探索出傳(chuan) 統港口自動化建設的中國方案。
與(yu) 傳(chuan) 統碼頭相比,這個(ge) “智慧零碳”碼頭沒有化石能源,全部用電,電力供應則全部來源於(yu) 風電、光電,實現了能源消耗和生產(chan) 環節的零碳。同時,碼頭工藝、流程、設備、建築全方位實現低能耗,比傳(chuan) 統自動化碼頭節能17%以上。
據交通運輸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3月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建成以來,上海洋山港四期、青島前灣一期二期、天津五洲國際等多座新建或改造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含全自動化碼頭和堆場自動化碼頭)相繼建成並投入運營。
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10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並有7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建,已建和在建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自動化碼頭的建設不僅(jin) 提高了我國碼頭的生產(chan) 效率和技術水平,更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疫情,對技術崗位的防疫和換班製度造成衝(chong) 擊,更加凸顯了建設自動化碼頭的重要性。”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大山指出,應進一步加速推動自動化和智慧航運的建設,從(cong) 本質上減少人感染,提高各類技術崗位人員的適應性,提高供應鏈的暢通、安全與(yu) 經濟高效水平。
未來發展優(you) 勢正集聚
從(cong) 當前實際運營情況看,我國自動化碼頭運行穩定,裝卸效率逐步提升,運營情況良好,起到了較好的示範效應。
以2017年12月開港運行的上海洋山港四期工程為(wei) 例,該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動化碼頭,投運第一年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1.36萬(wan) 標箱,2020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20萬(wan) 標箱,2021年有望突破570萬(wan) 標箱。青島前灣自動化碼頭運營4年多來,多次刷新自己創造的裝箱世界紀錄,創造出平均作業(ye) 效率36.2自然箱/小時,打破了最高作業(ye) 效率43.8自然箱/小時的世界紀錄,效率遠超國外同類碼頭,多次榮獲國際獎項。
自動化碼頭的發展,不僅(jin) 大幅提升了我國港口的技術水平,也為(wei) 我國港口集聚了發展優(you) 勢,積攢了發展動能,在未來競爭(zheng) 中占得先機。
優(you) 勢來自於(yu) 全鏈條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在消化吸收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已全麵掌握了自動化碼頭設計建造、裝備製造、係統集成和運營管理全鏈條的關(guan) 鍵技術,實現了從(cong) ‘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交通運輸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這些都是未來競爭(zheng) 的有力抓手。
優(you) 勢也來自於(yu) 創新成果的大量運用。目前,我國已在碼頭總體(ti) 布局、裝卸工藝、智能化閘口、堆場協同、北鬥及5G技術應用等方麵取得了大量創新成果:首創全場軌道吊“一鍵錨定”、機器人拆裝扭鎖係統等技術;結合各地實際探索了“順岸布置”“U形布置”等全自動化碼頭布置新形式。今年投運的日照港石臼集裝箱碼頭成為(wei) 首個(ge) 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碼頭……這些創新成果的應用,檢驗了港口的技術能力,為(wei) 我國港口今後持續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
為(wei) 鞏固優(you) 勢,近年來交通運輸部還組織編製並發布了全球首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設計規範》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指南》,形成了中國標準,大大提升了我國港口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目前,我國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技術和標準已走出國門,以色列海法港、阿布紮比哈裏發港二期等自動化碼頭在總平麵布置、裝卸工藝等方麵均采用了我國的技術標準。
雖然發展勢頭良好,隱憂也不能忽視。專(zhuan) 家表示,隨著全球加工貿易重心向東(dong) 南亞(ya) 等發展中國家轉移,投資也跟隨著產(chan) 業(ye) 發展進行了調整。我國沿海港口投資經過前幾年的下降,港口能力適應性從(cong) 疫情之前的適度超前,降至疫情後的基本適應。
對此,賈大山建議,要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韌性;加速推動自動化碼頭和智慧物流建設,提高供應鏈安全可靠水平;強化相關(guan) 監管舉(ju) 措,推動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