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持之以恒!”浙江一家電子企業(ye) 每年拿出營業(ye) 收入的6%至7%投入新能源汽車電控等領域研發,實現了高壓快充,15分鍾可充電80%。
“轉型,立足實際!”雲(yun) 南一家鋼鐵公司采用5G、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數字孿生透明工廠”,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300萬(wan) 元,工作效率提升60%。
…………
“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保持社會(hui) 大局穩定,正確處理經濟穩增長與(yu) 調結構、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的關(guan) 係,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韌性和優(you) 勢得到提升,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點持續顯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表明,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將達到8.0%,位居主要經濟體(ti) 前列。
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茁壯成長
今年以來,我國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暢通經濟循環,大力支持實體(ti) 經濟,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促進了結構優(you) 化、質量改善和效益提高。
數據顯示,製造業(ye) 占比提升。前三季度,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為(wei) 27.4%,同比提高1.1個(ge) 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ye) 較快增長。1至10月份,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9.5%,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164.0%、51.9%、50.9%。
同時,服務業(ye) 貢獻率提升。前三季度,服務業(ye) 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ge) 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實施,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縱深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代表的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
在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持續湧現,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加快發展。11月26日,“G60星鏈”產(chan) 業(ye) 基地在上海鬆江落戶,年產(chan) 衛星將達300顆,上海高端製造業(ye) “隊伍”更加壯大。
在安徽,229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在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多項技術突破,為(wei) 保障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順暢、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
…………
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二位。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看來,新動能是支撐我國經濟持續穩健恢複的重要力量,我國加大對創新領域的投入,未來必將在相應產(chan) 業(ye) 鏈形成新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穩健
今年來,大量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利用5G、工業(ye) 互聯網等技術,加快轉型升級,插上了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翅膀”。
“我們(men) 在縫紉機、巡檢機器人等設備上設置5G模組,實時采集生產(chan) 、環境等數據,並上傳(chuan) 至邊緣雲(yun) 平台,可直觀地呈現生產(chan) 、物流等信息,實現精準管控,讓生產(chan) 效率提升2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0%。”一家紡織企業(ye) 負責人說。
今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穩健。鋼鐵、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ye) 綠色化、清潔化改造快速推進。
“不因市場回暖而放慢節奏,不因困難加重而減弱力度,不因影響稅收而動搖決(jue) 心。”在河北,鋼鐵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以“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化解過剩產(chan) 能的同時,也在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窺一域而知全局。
放眼全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正日益廣泛地向各產(chan) 業(ye) 領域滲透,並帶來巨大收益。
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把“深度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作為(wei)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和重大任務,對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提出了明確要求。
“碳達峰、碳中和給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為(wei)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創造了重大戰略機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堅持係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ti) 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guan) 係。正如專(zhuan) 家所說,各地要根據實際分類施策,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行動、“運動式”減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ge) 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王一鳴說。
同樣,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等亦不能脫離實際,必須立足國情,處理好減汙降碳和能源安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群眾(zhong) 正常生活的關(guan) 係。
王一鳴表示,要尊重客觀規律,把握工作節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存量,全麵做優(you) 產(chan) 業(ye) 增量,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ye) 化城鎮化道路,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全麵優(you) 化升級。
產(chan) 業(ye) 鏈韌性和優(you) 勢得到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men) 沒有遭遇‘斷鏈’,訂單量不降反增。”在浙江嘉興(xing) 等地,一些外貿企業(ye) 正開足馬力生產(chan) ,生意紅火。
而國際上,則是另一番“光景”。疫情影響疊加貿易保護主義(yi) 進一步抬頭,導致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正遭遇嚴(yan) 峻挑戰。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經濟安全的‘壓艙石’,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說。
今年來,我國將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放在“六保”中的重要位置,補短板,疏通堵點,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快速恢複高效運轉。出口貢獻方麵,我國充分發揮製造業(ye) 大國優(you) 勢,向世界各國源源不斷供給海量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目前已向國際社會(hui) 提供新冠疫苗超過18億(yi) 劑,有力支持相關(guan) 國家抗疫。
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疫情衝(chong) 擊下,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表現出強大韌性。同時,中國防疫卓有成效,也有利於(yu) 獲得更多出口訂單。
今年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更加明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將達到18%左右,連年穩步提高。
當然,也要清醒認識到,盡管我國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製造體(ti) 係,但仍存在部分核心環節和關(guan) 鍵技術受製於(yu) 人,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高端和高質量產(chan) 品供給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張宇賢認為(wei)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既要鍛長板,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領先地位;又要盡快補短板,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征程萬(wan) 裏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增強供應鏈韌性。
專(zhuan) 家表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未來,隨著“卡脖子”問題加快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性、競爭(zheng) 力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更加穩健,前景將更加光明。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