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遲福林:與世界自貿港相較,中國特色自貿港“特”在哪?

發布時間:2021-11-03 15:05:20 中國新聞網

與(yu) 世界自貿港相較,中國特色自貿港“特”在哪?

——專(zhuan) 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公布一年多,中國多措並舉(ju) 穩步推進2025年前實現全島封關(guan) 運作的階段性目標。中國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與(yu) 世界其他著名自貿港在發展背景、發展模式、政策製度等方麵有哪些異同?海南自貿港在促進中國與(yu) 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中有哪些重要作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日前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作出深度解讀。

中新社記者:您多次參訪世界著名自貿港。通過您的觀察,中國特色自貿港與(yu) 世界其他著名自貿港有哪些異同?

遲福林:自貿港有其一般規律,就是擁有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可以歸納為(wei) 五條:(1)實施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政策。(2)實行“三大自由”的金融製度(跨境資金、貿易結算和投融資等自由)。(3)實行以“零關(guan) 稅、低稅率、簡稅製”等為(wei) 突出特點的稅收製度。(4)實行與(yu) 國際接軌的法律體(ti) 係和具有國際公信力的司法製度。(5)實行便利、高效、透明的監管製度。在這些製度與(yu) 政策安排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體(ti) 現了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

作為(wei) 中國特色自貿港,海南自貿港又與(yu) 其他自貿港有所不同。

首先,時代背景不同。當前,全球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在此背景下建設海南自貿港,就是要在國內(nei) 發展、區域發展和全球發展的大戰略上來思考海南的開放發展。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地區的發展戰略,更是區域性重大發展戰略、開放戰略。

其次,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要突出中國基本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在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的前提下建設自貿港,這與(yu) 其他自貿港有根本區別。

第三,海南自貿港的範圍是海南島全島。海南島陸地麵積達3.5萬(wan) 平方公裏,遠大於(yu) 其他自貿港,島內(nei) 城市和農(nong) 村二元結構突出,但目前每平方公裏的土地GDP產(chan) 出隻有新加坡的4‰和香港的7‰左右。如果海南的地理區位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能夠充分發揮,自貿港的發展後勁就相當大。

中新社記者: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同時新冠疫情給各國經濟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您認為(wei) ,中國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當前在哪些領域可同世界展開更廣泛合作?

遲福林:建設海南自貿港,目的是打造製度型開放的新高地,打造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ti) 係的前沿地帶。海南自貿港重點發展以旅遊業(ye) 、現代服務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以及熱帶高效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此,要打好健康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這兩(liang) 張“王牌”,加快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貿港作為(wei) 中國“重要開放門戶”,就是要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區位優(you) 勢以及背靠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的優(you) 勢,以加強與(yu) 東(dong) 盟經貿合作為(wei) 重點,提升海南麵向泛南海區域的重要影響力。海南自貿港建設關(guan) 鍵是要把加強與(yu) 東(dong) 盟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作為(wei) 重要抓手,盡快在商品市場、要素市場、技術和人才市場等方麵取得突破,使海南成為(wei) 中國和東(dong) 盟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區域性市場。

近年來,東(dong) 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成為(wei) 全球第四大經濟體(ti) 。由東(dong) 盟發起的《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也將於(yu) 明年生效。中國參與(yu) RCEP,對攜手抗擊疫情、支持經濟全球化、推動區域一體(ti) 化都是重大利好。海南自貿港正處於(yu) 中國和東(dong) 盟國家合作的前沿地帶,從(cong) 長期來看,將發揮戰略樞紐作用。當前,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將中國的巨大市場和東(dong) 盟的經濟增長有效結合。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貿港應如何加強與(yu) 東(dong) 盟的交流合作?

遲福林:海南和東(dong) 盟的交流是多方麵的,可從(cong) 以下幾方麵著手:

第一,推進各類要素市場連接,如共建國際數據交易所、知識產(chan) 權交易所、熱帶農(nong) 產(chan) 品(橡膠、水果等)現貨期貨交易所等。

第二,依托東(dong) 南亞(ya) 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與(yu) 海南自貿港原產(chan) 地政策,加快農(nong) 業(ye) 市場雙向開放、技術合作、標準對接,合力打造集種植、加工、包裝、保鮮、物流、研發等跨境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

第三,在旅遊領域,雙方可將郵輪旅遊為(wei) 重點共同建立島嶼旅遊合作體(ti) ,實現客源共享和互送、郵輪航線的聯合營銷、郵輪旅遊危機管理合作、人員入境相互免簽等。

第四,推進企業(ye) 深化合作,共同開拓區域市場。例如,支持中國國內(nei) 及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企業(ye) 在海南設立區域性總部,以此為(wei) 基地共同開拓區域內(nei) 大市場;支持旅遊、農(nong) 業(ye) 、醫療健康、數字經濟、研發設計等領域的企業(ye) 共同打造發展聯盟,推進實現資格互認、資源共享;鼓勵支持各方企業(ye) ,以比較優(you) 勢為(wei) 基礎開展雙向投資。

此外,推進海南與(yu) 東(dong) 盟更廣範圍、更加多元的人文交流。例如,具備條件下率先在海南有序引入菲傭(yong) 等技能型外籍勞工,共同推動區域內(nei) 高校、智庫和研究機構間開展學術互訪、合作研究、互派學者和留學生等多方麵的合作。

中新社記者:我們(men) 看到,世界不同文明的地區都有自貿港建設的成功案例,您認為(wei) 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貿港可以從(cong) 中獲得哪些啟示?

遲福林: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文明的產(chan) 物。我體(ti) 驗過迪拜的餐飲和旅遊接待水平,那種無可挑剔的服務使我深有感觸。

自貿港體(ti) 現出一種共同的文化,就是建立高標準的服務體(ti) 係來滿足市場需求。以中國香港、新加坡和迪拜三個(ge) 成功的自貿港來看,一個(ge) 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一個(ge) 是國家類型的自貿港,一個(ge) 地處伊斯蘭(lan) 世界,三者各有特點,但基本經驗都是高度開放、管理靈活高效、服務體(ti) 係完善、嚴(yan) 格的法治化等。建設海南自貿港,應當在製度安排上廣泛借鑒這些成功經驗。

從(cong) 全球來看,自貿港建設有共同的要求和標準。海南在借鑒其他自貿港的同時形成自身的特點,例如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有高效靈活的法定機構,這就為(wei) 海南自貿港的行政體(ti) 製改革提供了研究和借鑒對象。

在中西方文明中,人類都在不斷探求心中最美好的理想生活。在文明交流當中,自貿港作為(wei) 重要載體(ti) ,就是在高水平開放中進行深度交流、對話和互鑒。作為(wei) 東(dong) 方大國,中華文明一貫以開放心態來學習(xi) 借鑒他國的成功經驗,海南自貿港能將各國經濟、社會(hui) 、人文連接起來,推動東(dong) 南亞(ya) 區域經濟一體(ti) 化進程,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形成。

中新社記者: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貿港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美國有100多個(ge) 自貿區,成功的也隻是少數。您認為(wei) ,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需要注意規避哪些風險?

遲福林:世界上有不同類型的自貿港,一些如港口型的自貿港在完成任務後即退出曆史舞台。目前,最成功的自貿港以中國香港、新加坡、迪拜最為(wei) 典型。從(cong) 現實來看,海南建設自貿港確實麵臨(lin) 著一些風險,例如離島免稅購物政策下產(chan) 生的“套代購”走私風險。

海南要借鑒中國香港、新加坡等自貿港的成功經驗,一方麵,以服務貿易為(wei) 重點,在規則、規製、管理、標準上全麵對接;一方麵,推進製度集成創新,建立高效的行政體(ti) 製和公正的司法體(ti) 製。此外,還要進一步研究在海南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市場流量不大、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的特定背景下,如何盡快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企業(ye) 與(yu) 人才,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活力。

建設海南自貿港是一篇著眼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發展的大文章,要防止急功近利、盲目樂(le) 觀的傾(qing) 向。海南若能找準定位,在連接東(dong) 盟與(yu) 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當中扮演好特殊的戰略角色,就能逐步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的自貿港。

受訪者簡介:

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先後受聘為(wei) 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行政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東(dong) 北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國家"十三五"規劃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市場監管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廣東(dong) 、山東(dong) 、海南等地方政府決(jue) 策谘詢顧問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曾獲全國五個(ge) 一工程獎、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中國發展研究獎、全國傑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等多項榮譽,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經濟學卷)》。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