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要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推進全球交通合作,書(shu) 寫(xie) 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
10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xi) 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hui) 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提出重要倡議、宣布務實舉(ju) 措、體(ti) 現中國擔當,為(wei) 推進全球可持續交通事業(ye) 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堅強信心。
讓交通成為(wei) 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要發揮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投入,讓貧困地區經濟民生因路而興(xing) 。”對於(yu) 交通在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問題中的關(guan) 鍵作用,習(xi) 近平主席的講話一語中的。
“沒有可持續的交通,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聯合國副秘書(shu) 長暨大會(hui) 秘書(shu) 長劉振民表示,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諸多交通建設項目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了脫貧攻堅、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是中國政府以人民為(wei) 中心執政理念的生動體(ti) 現。
“京滬高鐵是交通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個(ge) 生動案例,運營10年來,已累計安全運送旅客13.5億(yi) 人次,開行列車近120萬(wan) 列,沿線城市連點成線、共同發展,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凸顯。”中國鐵建鐵四院京滬高鐵設計總負責人王玉澤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下,貧富差距惡化,南北鴻溝擴大。隻有解決(jue) 好發展不平衡問題,才能夠為(wei) 人類共同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中國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wan) 公裏,發達的公路、鐵路、航空網絡,使得城市、鄉(xiang) 村間的出行不再困難,並且有助於(yu) 推動國土開發、實現均衡發展。”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說。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強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為(wei) 最不發達國家、內(nei) 陸發展中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支持,促進共同繁榮。
“習(xi) 主席的講話內(nei) 涵豐(feng) 富、意義(yi) 深遠,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路徑。”參加大會(hui) 開幕式的中國鐵建海外業(ye) 務部總經理曹保剛在非洲進行交通建設多年,對此深有感觸。“中國通過海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給當地帶來了就業(ye) 機會(hui) ,推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民生改善。”
“交通成為(wei) 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也必將成為(wei) 最不發達國家、內(nei) 陸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開路先鋒。”曹保剛說。
增強發展動能,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當今世界正在經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ye) 態已成為(wei) 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
習(xi) 近平主席強調,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yu) 交通行業(ye) 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交通運輸是技術創新重要載體(ti) ,也是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要領域。通過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與(yu) 科技攻關(guan) ,我們(men) 的一些關(guan) 鍵設備如盾構機等,在設計、製造等方麵取得突破。”中鐵十五局集團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黃昌富說,麵向未來,將繼續聚焦交通領域前沿科技和關(guan) 鍵技術研發。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為(wei) 特征的交通科技革命持續發力,推動了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
“習(xi) 主席的講話緊緊把握住了現代交通業(ye) 發展的前沿方向。”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李震宇表示,隨著人工智能與(yu) 出行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智能交通將產(chan) 生深刻變革。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如何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習(xi) 近平主席提出關(guan) 鍵舉(ju) 措: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
“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推廣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交通裝備”;
“鼓勵引導綠色出行”。
對此與(yu) 會(hui) 人士表示,交通領域的資源利用水平、環境友好程度的提升,必將推動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節能減排目標的落實,對全社會(hui) 的碳達峰、碳中和產(chan) 生重要作用。
“麵對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以可持續方式推進交通領域發展和相關(guan) 能源領域轉型,成為(wei) 後疫情時代各國促進經濟複蘇、增強經濟韌性的巨大潛力所在。”劉振民說。
以互聯互通實現互利共贏
交通推動經濟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緊密相連的“地球村”。
“各國隻有開放包容、互聯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贏。”習(xi) 近平主席的講話引起與(yu) 會(hui) 代表和交通界人士的廣泛共鳴。
“近年來,中國中鐵參與(yu) 建設的中老鐵路、印尼雅萬(wan) 高鐵、亞(ya) 吉鐵路、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等基礎設施項目,為(wei) 改善當地民眾(zhong) 交通出行條件、推動當地社會(hui) 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yu) 力量,獲得了所在國政府和當地人民的高度評價(jia)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文健表示。
就在幾天前,在北鬥自動巡航走行定位係統引導下,中國中鐵施工人員將最後一組500米長鋼軌緩緩放入接軌點精準落位,中老昆(明)萬(wan) (象)鐵路全線鋪軌完成,向著開通運營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推動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硬聯通”,製度規則“軟聯通”,以及陸、海、天、網“四位一體(ti) ”互聯互通。
“我們(men) 堅持交通天下,已經成為(wei) 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貨物貿易額最大的經濟體(ti)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遠洋貨輪晝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體(ti) 現了中國擔當。”習(xi) 近平主席指出。
以開放為(wei) 導向,以合作為(wei) 動力,以共享為(wei) 目標,近年來,中國不斷構建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交通融合發展“快車道”。
在中國與(yu) 140個(ge) 國家和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大部分都涉及交通互聯互通合作。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4萬(wan) 列、通達歐洲23個(ge) 國家的170多個(ge) 城市。
集眾(zhong) 智、匯眾(zhong) 力,動員全球資源,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全球發展。習(xi) 近平主席提出令人矚目的“中國方案”——
“中方將建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為(wei) 全球交通發展貢獻力量。”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徐亞(ya) 華說,這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wei) 全球可持續交通重要建設者、參與(yu) 者、貢獻者的積極作為(wei) 和曆史擔當,充分體(ti) 現了習(xi) 近平主席深厚的為(wei) 民情懷和深邃的戰略視野。
“這體(ti) 現了中國與(yu) 國際社會(hui) 攜手推進全球交通發展、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責任與(yu) 擔當。”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表示,他讚賞中國在推動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方麵發揮的領導作用。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