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以“心向山河,全力以赴”為(wei) 主題,2021年中國快遞“最後一公裏”峰會(hui) 在北京盛大啟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所長王青出席並發表演講。
王青表示,無論是物流的創新,還是產(chan) 業(ye) 的創新,從(cong) 源頭上應該是消費的壯心導致的,它是一個(ge) 最根本的原因,這個(ge) 原因才是導致所有創新具有市場化、商業(ye) 化可持續的基礎。從(cong) 根本上來講,消費的變化是導致整個(g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物流體(ti) 係變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水到渠成的效果。消費變革,加上技術革命,它是引發商業(ye) 業(ye) 態、商業(ye) 模式前台創新最根本的因素。
我國目前從(cong) 中等收入階段已經邁向了高收入國家階段,人均國民生產(chan) 總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萬(wan) 美元。根據現在世行的標準,12500美元就可以達到高水平國家,這個(ge) 過程從(cong) 目前來看實際是很快可以推進到的一個(ge) 狀態。而且現在居民消費,根據大家的感受或者體(ti) 驗,也處在新一輪變革的周期,處在從(cong) 有到好、從(cong) 商品到服務、從(cong) 物質到精神需求快速迭代和升級狀態下。
消費變革背景下,鄉(xiang) 村物流發展需要把握哪些關(guan) 鍵詞?第一,階段,目前來看健康、綠色、高品質、多層次的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需求可能是支撐鄉(xiang) 村整個(ge) 物流體(ti) 係的核心,特別是上行係統的建設是核心。怎麽(me) 對接家庭結構小型化帶來的終端需求變化呢?從(cong) 調研的情況來看,生產(chan) 環節的信息化也好,智能化也好,其實已經在推進了,而消費端特別是零售端數字化進程也在進行,特別是一些大城市數字化、標準化菜市場也好,或者流通業(ye) 態的創新也好,實際上也是對中間的流通環節已經產(chan) 生了影響,從(cong) 兩(liang) 端對中間的擠壓實際上已經開始。
第二個(ge) 關(guan) 鍵詞是國情。從(cong) 目前來看,當人均GDP超過11000的1990年美元時候,整個(ge) 經濟結構會(hui) 發生很大變化,包括快遞業(ye) 也出現了快速增長的過程,快遞也是產(chan) 業(ye) 結構變化必然的支撐和要求。
第三個(ge) 關(guan) 鍵詞是閉環。現在的城市化跟國外相比有一個(ge) 特點,就是單向,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向城市集中或者轉移。在國外,很多情況是這樣,城鄉(xiang) 之間人口流動是雙向的,這就會(hui) 導致資本要素、生產(chan) 生活方式導入到農(nong) 村,從(cong) 而對農(nong) 村的基礎設施、流通體(ti) 係提出新的要求,這樣就帶動城鄉(xiang) 形成閉環。
第四個(ge) 關(guan) 鍵詞是溢出。要素向大型城市圈聚集的趨勢不會(hui) 改變,鄉(xiang) 村物流是城鄉(xiang) 物流的子係統,要增強城市物流體(ti) 係的溢出效應,賦能鄉(xiang) 村物流體(ti) 係。通過製度或者改革把更多要素向農(nong) 村配置,必須由市場主導,如果沒有市場或者成熟的商業(ye) 模式的話,很多要素很難導入到農(nong) 村,特別是資本要素。
第五個(ge) 關(guan) 鍵詞是政策。下一步政策從(cong) 哪幾個(ge) 方麵弄:一個(ge) 是要補短板,補新基礎設施的短板,比如冷鏈、信息通訊技術、新商業(ye) 網點、物流網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重要的設施,這個(ge) 布局是需要做的。第二,平效差,除了一般意義(yi) 上的普遍服務,有準公益性的,經濟學上講叫正外部性服務,企業(ye) 做一件事情對社會(hui) 帶來的效益大於(yu) 企業(ye) 自身獲得的效益,企業(ye) 沒有動力做這個(ge) 事情,這時候政府要麽(me) 出錢、要麽(me) 出政策,把社會(hui) 上的收益內(nei) 化給企業(ye) ,這樣才能消除平效差。第三,強標準,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數字化、冷鏈標準,這是農(nong) 產(chan) 品現在上行最大的一個(ge) 短板,無法形成分等分級包裝。第四,購服務,很多種小企業(ye) 數字化缺乏資金支持,完全通過平台經濟為(wei) 它賦能的話,會(hui) 有其它方麵問題,所以,在這個(ge) 過程中,政府要在準公益性的提供一些服務動能,比如軟件、係統的、平台的,通過平台企業(ye) 導入中小微企業(ye) ,這樣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式。第五,優(you) 政策,包括稅收、土地、投資,導入方式剛才講了,通過平台導入政策,解決(jue) 了信息不對稱和一對多信息成本問題。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