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雙碳”目標下的這些機遇,你看到了嗎?

發布時間:2021-09-24 15:16:46 中國交通報

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既是我國對國際社會(hui) 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也是我們(men) 為(wei) 之奮鬥的目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意味著我國要力爭(zheng) 用不到10年的時間實現碳達峰、用不到30年時間完成從(cong) 碳達峰向碳中和過渡。

與(yu) 一些發達國家早已實現碳達峰、再經曆60年至70年時間從(cong) 碳達峰向碳中和過渡相比,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務更艱巨,這不僅(jin) 給我們(men) 傳(chuan) 統的發展方式帶來巨大挑戰,同時也孕育著轉型發展的巨大機遇。

01

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的內(nei) 涵與(yu) 挑戰

碳達峰是指某個(ge) 地區或行業(ye) 的年度碳排放達到曆史最高值,然後經曆平台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

碳中和是指企業(ye) 、團體(ti) 或個(ge) 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nei) (一般為(wei) 一年),直接或間接產(chan) 生的溫室氣體(ti) 排放總量,可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來抵消,從(cong) 而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曆史拐點,存在達峰年份和峰值。峰值產(chan) 生的年份其年度碳排放增長率為(wei) 零,標誌著碳排放與(yu) 經濟發展實現脫鉤。

碳中和的“零排放”實際為(wei) “淨零排放”,即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產(chan) 生的碳排放,與(yu) 其通過碳匯、碳交易等方式吸收的碳排放相互抵消,因此,碳減排和碳匯是實現碳中和的關(guan) 鍵。

對交通運輸行業(ye) 來說,巨大的挑戰主要是來自我們(men) 全麵建設現代化和人們(men) 過上更加美好生活所帶來的交通發展願望這種剛性需求,和“雙碳”目標——我們(men) 對全球承諾的擔當責任這種硬約束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出路就在於(yu) 推動交通運輸的低碳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的要義(yi) ,是實現發展與(yu) 碳排放增加的“脫鉤”。交通運輸行業(ye) 是能源消耗和直接碳排放的大戶,而且從(cong) 發展規律來看,其與(yu) 現代化進程和人民生活提高具有高度的正相關(guan) 性。

我國正處在快速工業(ye) 化、城市化及機動化過程中,未來一個(ge) 時期,交通運輸領域的資源占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還將繼續增加,一步做到全麵“脫鉤”雖然力所難及,但應經過不懈地努力,加快實現由強度到總量的“雙降”。

交通運輸行業(ye) 是主要“碳源”之一。有關(guan) 數據顯示,我國交通運輸業(ye) 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0.4%。相比歐美等國家,我國交通運輸行業(ye) 的碳排放具有占比低、增速快、減排潛力大的特點。特別是公路運輸,約占全國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的85%以上,是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的絕對主體(ti) 和減排重點。

對比國外情況,歐美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ye) 化以後,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一般會(hui) 占到碳排放總量的1/3左右,同時在工業(ye) 建築等碳排放顯著下降的情況下,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還要保持持續增長,尤其是在主要城市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比我國要高很多。從(cong) 有關(guan) 規律來看,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還會(hui) 持續增加。

目前我國正處在快速工業(ye) 化、城市化和機動化“三化疊加”發展過程中,未來一個(ge) 時期國民經濟和交通運輸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交通運輸發展的技術水平和用能結構尚不能發生根本性轉變,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總量還將繼續增加,減排壓力大,形勢嚴(yan) 峻。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可能交通運輸領域是我國碳排放最後達峰的產(chan) 業(ye) 領域之一。

02

推進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的主要途徑與(yu) 機遇

從(cong) 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目前碳排放結構來看,公路是主體(ti) ,占85%以上;鐵路占0.68%;海運和航空大約為(wei) 6%左右。對照這樣一個(ge) 結構,下一步我國在推進交通運輸低碳轉型方麵,主要的途徑可以從(cong) 幾個(ge) 方麵來考慮:

一是結構優(you) 化。宏觀層麵:優(you) 化運輸結構,統籌綜合運輸體(ti) 係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you) 勢。中觀層麵:改善路網結構,提高技術等級;調整客運結構,優(you) 先發展公共交通,抑製私人小汽車過度發展。微觀層麵:調整運力結構,促進運輸車輛大型化和拖掛化。

二是管理提升。宏觀層麵: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體(ti) 係、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和財稅製度,建立能耗和排放標識製度。中觀層麵:推廣應用ITS技術和ETC技術,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交叉口和收費站的怠速等候;發展先進運輸組織方式,調整運輸經營結構,提高運輸組織化與(yu) 集約化水平和運輸效率(實載率)。微觀層麵:嚴(yan) 格實施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和排放標準,落實市場準入退出製度,加強在用車輛檢測、維護,加大減排宣傳(chuan) 力度,引導公眾(zhong) 選擇綠色交通出行等。

三是技術進步。宏觀層麵:大力推廣應用公路建設與(yu) 養(yang) 護先進技術與(yu) 裝備,提高公路設施的耐久性和減排效能。中觀層麵:開發新能源汽車,提高車輛自身排放技術水平,改善營運車輛發動機技術狀況。微觀層麵:加強駕駛員培訓,推廣節能駕駛操控技術等。

四是需求側(ce) 管理。在宣傳(chuan) 教育方麵,倡導綠色消費,加強文化創新。我國國情決(jue) 定了解決(jue) 交通問題不能走歐美發達國家小汽車為(wei) 主的老路。但我國又處於(yu) “三化疊加”的發展期,人們(men) 擁有小汽車的意願要比過去任何時候強得多。這就需要加強宣傳(chuan) 教育,積極引導城市居民改變行為(wei) 模式,盡量選擇綠色出行。要改變目前公眾(zhong) “有環保意識但缺環保行為(wei) ”的現象,讓綠色生活、綠色交通出行逐步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文化和時尚。

要特別強調文化創新,對傳(chuan) 統文化價(jia) 值觀念進行揚棄。協調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一個(ge) 重要原則是改變人們(men) 對自然的態度和行為(wei) 方式,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建立環境友好的交通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

可持續發展的道德觀要求人們(men) 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明白自身交通活動對自然和社會(hui) 生存發展的長遠影響和後果,並能自覺地為(wei) 社會(hui) 的長遠利益而犧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人們(men) 應當改變用大排量小汽車炫富、過分追求舒適便捷、以犧牲環境來換取個(ge) 人享受等行為(wei) 模式,從(cong) 而轉向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可持續交通模式,促進生態文明建立。

在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發展過程中,必然會(hui) 帶來一係列技術升級和產(chan) 業(ye) 變革,伴隨而來的是巨大的投資機遇,主要在交通能源、裝備、建築、物流、生態等方麵,有可能都是數十萬(wan) 億(yi) 元級的規模。

03

做好推進交通低碳轉型的基礎性工作

一是建立碳排放源監測體(ti) 係。以汽車運輸碳排放為(wei) 主要分析和監測對象,並兼顧公路建設與(yu) 養(yang) 護施工的碳排放情況,一體(ti) 研究公路交通運輸碳排放問題,建立起有效的監測網絡體(ti) 係和排放清單,摸清底數。

二是強化公路運輸“碳足跡”分析。國際上分析測算汽車運輸碳足跡,主要有基於(yu) 能源消耗和排放因子的測算方法以及基於(yu) 排放模型的測算方法兩(liang) 套體(ti) 係,我國在此方麵的基礎還比較薄弱,需要盡快予以加強。據此,科學合理地確定交通運輸碳達峰的峰值和時間。

三是合理確定綠色轉型發展階段性目標。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設計幾個(ge) 基準和減排情景,從(cong) 交通運輸全領域、全過程分析減排的潛力和減排成本與(yu) 效果,構建排放預測模型,提出公路交通運輸領域合理的階段性“碳預算”目標,並據此重點謀劃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如燃油車退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四是強化推進低碳轉型發展考核體(ti) 係建設。可以以碳排放監測、考核內(nei) 容及其考核指標為(wei) 重點,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相關(guan) 研究,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行業(ye) 綠色發展指標與(yu) 考核體(ti) 係,為(wei) 打造綠色交通運輸體(ti) 係提供內(nei) 生動力。

五是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健全綠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場。強化碳循環技術研發,特別是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術。

來源:中國交通報

作者:周偉(wei)

(作者係交通運輸部原總工、交通運輸部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