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韌性,數字經濟全麵賦能生產(chan) 、投資、消費、貿易複蘇增長,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數字經濟代表著新的生產(chan) 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you) 勢”,對以數字化轉型整體(ti) 驅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提出了要求。需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度融合,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疊加疫情影響的背景下,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成為(wei) 當前最具活力、最具創新力的經濟形態,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之一。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為(wei) 38.6%,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是打造未來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迫切需要,是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
首先要加強關(guan) 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掌握競爭(zheng) 和發展的主動權。技術突破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十三五”以來,我國在5G移動通信技術、集成電路、軟件等領域取得係列標誌性成果。核心技術靠花錢是買(mai) 不來的,隻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zheng) 和發展的主動權。要推進產(chan) 學研合作,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高端芯片、傳(chuan) 感器、關(guan) 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研發突破和迭代應用,加強前沿技術布局,著力構築自主創新、高效安全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體(ti) 係,加快核心技術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進程。加強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
其次要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信息網絡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發展信息網絡對拉動有效投資、促進信息消費、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也是數字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5G基站達到99.3萬(wan) 個(ge) ,培育100個(ge) 以上的大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下一步要乘勢而上,統籌布局,加快5G和光纖寬帶“雙千兆”網絡建設,努力打造精品網絡。合理布局雲(yun) 計算、邊緣計算等算力基礎設施。推進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建設,打造若幹國家樞紐節點和區域大數據中心集群,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yu) 計算設施。
再次要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提速增效,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主體(ti)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是重要發展趨勢。要圍繞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ti) 係,加快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賦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分行業(ye) 開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加速傳(chuan) 統企業(ye) “上雲(yun) ”步伐。加快培育數字化轉型解決(jue) 方案商,支持綜合型和專(zhuan) 業(ye) 性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共同發展,解決(jue) 好企業(ye) 、特別是中小製造業(ye) 企業(ye)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不敢轉”“不會(hui) 用”“不能轉”等問題。
最後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將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釋放疊加、倍增效應。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需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充分釋放數據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的價(jia) 值。製定數據開放及共享的法律製度,明確數據開放及共享的範圍、標準、條件、責任等。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chan) 權、交易流通、跨境傳(chuan) 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製度和標準規範,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將數據用好用足。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