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開創鄉村振興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1-09-08 15:59:34 新華財經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曆史交界點和“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三農(nong) ”工作重心已發生曆史性轉移,迎來了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起點。“十四五”規劃指出,國家每年都將投入50億(yi) 元資金補助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設施,與(yu) 國家戰略布局整體(ti) 協調推進,發展冷鏈物流,形成綠色安全、優(you) 質高效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今年初,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冷鏈物流是我國流通方麵短板當中的短板。他強調,重點要抓骨幹網絡,合理規劃商品的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等。把骨幹網絡打通健全以後,再把“最後一公裏”的毛細血管打通。國家在鄉(xiang) 村城鎮冷鏈布局上可謂高瞻遠矚,同時也是用心良苦,從(cong) 在全國範圍內(nei) 搭建國家冷鏈骨幹基地,到建成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實現物流村村通,初步搭建起從(cong) 幹線到支線的物流網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不協調、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健康發展成為(wei) 新議題,有必要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並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

一、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基本情況

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據資料顯示,2017-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年均複合增長率為(wei) 15.3%,2019年冷鏈物流行業(ye) 的市場規模達到3391億(yi) 元,同比增長17.5%。2020年整體(ti) 市場規模實現近年來最大幅度擴張,產(chan) 值超4000億(yi) 元。在冷庫建設上,2019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wan) 噸,新增庫容814.5萬(wan) 噸,同比增長15.6%;另外,“運豬”改“運肉”政策調整,使得冷鏈肉掛車市場銷量大幅上升,2019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為(wei) 21.47萬(wan) 輛,較2018年增長3.47萬(wan) 輛,同比增長19.28%。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發展與(yu) 政府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2020年,中央安排50億(yi) 元財政資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6個(ge) 省(區、市)開展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到2020年12月底,支持超9000個(ge)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在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區新建或改建1.4萬(wan) 個(ge) 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規模超過600萬(wan) 噸。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價(jia) 值無限,發展無限,是提高農(nong) 民收入,帶動鄉(xiang) 村經濟發展,促進國內(nei) 經濟微循環,建設節約型社會(hui) ,開創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二、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1. 監管及標準不統一、布局不合理並存。盡管規範冷鏈物流發展已引起有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但部門之間缺乏頂層設計,未能形成協同共促的“全鏈條”監管體(ti) 係,部門間的建議標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協調性。同時,由於(yu) 缺少對企業(ye) 進行監督約束的法律,監管未能覆蓋冷鏈全流程,不同監管部門各管一段,冷鏈不冷、冷鏈斷鏈的現象難以杜絕。從(cong) 產(chan) 業(ye) 布局上看,我國冷鏈主要集中在華東(dong) 、華北、華中區域。其中,上海、山東(dong) 、廣東(dong) 、江蘇等地的冷鏈水平較高,冷鏈網絡及體(ti) 係相對健全,而中部農(nong) 牧業(ye) 主產(chan) 區和西部特色農(nong) 業(ye) 地區冷庫則較為(wei) 短缺。另外,在冷庫建設中由於(yu) “重肉類輕果蔬”、“重城市輕產(chan) 地”和“重規模輕質量”等問題導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失衡,難以獨立完整運作。

2.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規模化、現代化程度較低。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較為(wei) 分散,規模化運輸存儲(chu) 難度較大,集約化運輸可行性較低,加之冷鏈高投入及高運營成本特性,致使資金回收周期偏長,加大了冷鏈企業(ye) 資金及時間成本,導致市場競爭(zheng) 力偏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尚未形成適度規模經濟,企業(ye) 難以分攤大量固定資產(chan) 折舊成本。同時由於(yu)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企業(ye) 所采用的製冷工藝和技術方法水平相對原始,關(guan) 鍵新技術投入不足,致使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損耗過高現象得不到改善,易腐食品流通低溫保障比例不高。行業(ye) 飛速發展與(yu)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脫節,嚴(yan) 重影響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企業(ye) 的發展。

3.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由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布局分散、供需不匹配,加之冗長的流通環節,導致上遊種植和下遊需求間信息不對稱不暢通,導致有車找不到貨,有貨找不到車,並且農(nong) 產(chan) 品經過各環節的儲(chu) 存、運輸、裝卸後損耗較大,疊加運輸成本、人工成本等,層層加價(jia) ,難以實現需求指導生產(chan) ,這也是第三方冷鏈物流難以介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企業(ye) 缺乏統一規劃,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網絡。冷鏈物流企業(ye) 信息化程度偏低,並且上下遊之間信息化程度差距較大,信息斷層現象較為(wei) 明顯,信息交流的通暢性和準確性受阻,以致缺乏聯運整合規劃安排,導致本應協作共贏、互利互惠的局麵,變成由於(yu) 冷鏈運輸過程盲目而造成無謂損失的局麵。

三、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 加強宏觀調控,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標準體(ti) 係和監管體(ti) 係是前提。在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過程中,既要依靠市場自身調節,更要依靠政府的宏觀推動。要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與(yu) 上級農(nong) 業(ye) 部門、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為(wei) 冷鏈物流企業(ye) 指明正確發展方向,使企業(ye) 運作有據可循。更要不斷完善行業(ye) 管理規範,進一步細化相關(guan) 法律法規對冷鏈銷售者安全主體(ti) 責任的相關(guan) 要求,引導冷鏈企業(ye) 規範經營,構建從(cong) 產(chan) 區到銷區、從(cong) 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物流體(ti) 係,指導冷鏈物流企業(ye) 發展,助力企業(ye) 把控冷鏈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

製定強製性行業(ye) 標準,保證冷鏈物流技術實施標準化,嚴(yan) 控冷鏈各環節運行狀況,從(cong) 車間到運輸、倉(cang) 儲(chu) 、銷售各個(ge) 環節,均能實現可標識、可追蹤、可定位、可追溯,從(cong) 全鏈條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在積極推行專(zhuan) 業(ye) 認證和市場準入製度的前提下,有關(guan) 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冷鏈相關(guan) 規則的監督執法力度,夯實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ti) 係;在新冠疫情常態化下,政府須助力企業(ye) 加快建立並完善自身檢疫機製,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優(you) 化布局,實現信息一體(ti) 化是基礎。推動冷鏈物流建設納入新基建理念,全力支持科創型企業(ye) 立足冷鏈基建領域,讓冷鏈物流充分融入智慧城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的戰略規劃之中。硬件設施和專(zhuan) 業(ye) 設備是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企業(ye) 發展運營的基礎,我國應加快推動政企共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大力推進關(guan) 鍵技術研發與(yu) 創新,滿足社會(hui) 對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需求。同時利用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新技術手段實現冷鏈物流智慧化,促進冷鏈企業(ye) 高質量高效率轉型。隨著生鮮電商和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綠色化持續升級。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企業(ye) 要積極發展“電子化冷鏈”,建立可實現信息交互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推動上下遊多方配合,優(you) 化布局,有機結合破除溝通壁壘,提高整體(ti) 聯動性。加強加工配送中心建設,以加工配送中心為(wei) 核心,向上輻射供給端,向下輻射賣場、連鎖超市等下遊節點,使商品采購供應更有保障,有效防止冷鏈供應鏈斷鏈。

3. 加大直播電商政策扶植力度,實現政府與(yu) 市場“雙輪驅動”是關(guan) 鍵。直播電商作為(wei) 線上新型消費方式,成為(wei) 提振鄉(xiang) 村經濟動能的新利器,其“貨找人”模式實現了去中間商化,使得供需雙方近乎零成本匹配,提升用戶消費體(ti) 驗的同時,也對倉(cang) 配一體(ti) 化冷鏈物流網絡提出了更大的考驗。直播電商對於(yu) 鄉(xiang) 村經濟來說,絕不是一時新鮮的權宜之策,而是可以成為(wei) 促進數字化農(nong) 業(ye) 建設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常態。直播助農(nong) 將倒逼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深層次變革,以提高農(nong) 特產(chan) 品質量和品牌建設為(wei) 抓手,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建立城市包圍農(nong) 村的冷鏈連接網絡,讓更多優(you) 質特色產(chan) 品走向市場,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地域特色品牌,增強其認知度和市場競爭(zheng) 力。

4. 提高企業(ye) 軟實力,培養(yang) 高質量複合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人才是長久之計。專(zhuan) 業(ye) 人才的質量與(yu) 數量決(jue) 定著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企業(ye) 發展的水平。麵對冷鏈物流相關(guan) 人才匱乏的局麵,為(wei) 打破“無人可用”的困境,企業(ye) 應大力引進高質量技術人才,組織綜合培訓和操作實驗,提高已有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理論知識與(yu) 專(zhuan) 業(ye) 技能,從(cong) 而提高企業(ye) 的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行業(ye) 要重視人才培養(yang) ,大力建設精幹有力、梯次合理的人才隊伍;政府應大力支持相關(guan) 學校開展知識與(yu) 技能的教學服務,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成立由政府主導、科研院所支持、企業(ye) 提出需求的產(chan) 學研促進中心,培養(yang) 一批高素質的複合型專(zhuan) 業(ye) 人才,重點解決(jue) 冷鏈領域前沿科技成果的應用與(yu) 轉化。

作者: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yu) 經濟學院李果(教授、博導);李興(xing) 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