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趙潔玉:明確企業綠色物流評估指標,規劃物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發布時間:2021-08-24 11:10:23 华体会登录界面綠色物流分會(hui)

明確企業(ye) 綠色物流評估指標,規劃物流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物流行業(ye) 開展2021年“全國節能宣傳(chuan) 周和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chuan) 活動

华体会登录界面綠色物流分會(hui) 趙潔玉博士介紹《企業(ye) 綠色物流評估指標》在研行業(ye) 標準

微信圖片_20210824110611

應對氣候變化、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wei) 全球關(guan) 注的焦點和世界各國共識。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國家“雙碳目標”的戰略部署,中國各行業(ye) 領域都在積極探索科學、先進、有效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物流業(ye) 作為(wei) 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chan) 業(ye) ,其綠色發展將有力帶動上下遊供應鏈企業(ye) 與(yu) 機構綠色低碳發展,因此物流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的實現路徑是需要我們(men) 思考的內(nei) 容。

早在2014年,國務院通過《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國發〔2014〕42號),確定將大力發展綠色物流作為(wei) 未來物流業(ye) 發展的七大任務之一。當前,綠色物流發展得到了政府、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和社會(hui) 民眾(zhong) 的廣泛關(guan) 注,成為(wei) 物流行業(ye) 提質轉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然而,綠色物流涉及指標內(nei) 容複雜、數據獲取渠道不通、企業(ye) 物流業(ye) 務差異大等問題嚴(yan) 重阻礙了物流行業(ye) 綠色發展程度的量化,進而阻礙了政府對綠色物流發展的政策布局和行業(ye) 監督,同時削弱了企業(ye) 在綠色物流發展中的行動力度。2019年7月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綠色物流指標構成與(yu) 核算方法》(GB/T 37099-2018)明確了綠色物流的概念,規定了企業(ye) 綠色物流指標體(ti) 係與(yu) 指標核算方法,為(wei) 推動綠色物流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我國生產(chan) 企業(ye) 、物流企業(ye) 等涉及物流活動的單位在推動綠色物流發展中尚存在目標不明、責任不清、監測不力、動力不足等問題,使現有的綠色物流國家標準較難落地。

企業(ye) 是實施物流活動的核心單元,也是推動物流行業(ye) 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因此定性和定量企業(ye) 綠色物流評估指標將有助於(yu) 引導企業(ye) 綠色物流發展的方向並製定適合企業(ye) 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從(cong) 減少重資產(chan) 、增強操作性、創新模式、增加效益的角度率先落實綠色物流項目;有助於(yu) 鼓勵物流行業(ye) 龍頭企業(ye) 承擔更高的綠色發展目標任務並發揮模範引領作用,同時鼓勵中小型和新興(xing) 物流企業(ye) 走可持續發展路徑;有助於(yu) 協助主管部門和行業(ye) 組織完善對物流領域的監管,出台更有利於(yu) 綠色物流發展的激勵政策;有助於(yu) 推進物流與(yu) 金融、節能服務、生產(chan) 製造和回收處理等領域的綠色互認和融合發展,降低企業(ye) 綠色物流發展成本;有助於(yu) 引導物流行業(ye) 節能降碳,完善碳資產(chan) 管理,創新發掘新的利潤源。

值此全國節能宣傳(chuan) 周和全國低碳日之際,我重點介紹一下华体会登录界面綠色物流分會(hui) 承擔的行業(ye) 標準《企業(ye) 綠色物流評估指標》的主要內(nei) 容,其中指標數值經過專(zhuan) 家論證後也會(hui) 向社會(hui) 公開征詢意見。希望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前輩、同仁多提出寶貴建議,共同探索物流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一、管理製度

(一)綠色物流管理製度

1.綠色物流行政管理製度

(1)企業(ye) 內(nei) 部綠色物流管理製度:企業(ye) 內(nei) 部建立綠色發展管理部門,並在物流活動的各個(ge) 階段(如采購、運輸、倉(cang) 儲(chu) 、包裝、逆向物流等)製定職責和考核指標;或在現有管理製度和管理組織部門中融入綠色管理理念,組建由企業(ye) 主管領導牽頭,跨部門專(zhuan) 職人員組成的綠色發展管理協調組,各部門針對不同階段物流活動製定職責和考核指標。企業(ye) 綠色發展管理部門或綠色發展管理協調組應收集企業(ye) 綠色物流發展現狀的數據與(yu) 資料,並向企業(ye) 最高管理者報告綠色物流的績效。

(2)企業(ye) 合作商綠色管理製度:企業(ye) 應將綠色管理考核指標納入供應商招標資質要求,同時與(yu) 合作商建立綠色發展協調聯動與(yu) 透明機製。

2.標準化作業(ye) 流程製度

(1)實施現行國家和行業(ye) 物流標準:建立標準化物流作業(ye) 流程製度,使用現行國家或行業(ye) 大力推廣的標準化設施設備和活動組織模式。

(2)企業(ye) 自發建立標準:在無現行國家、行業(ye) 標準規定的領域,企業(ye) 自發推動標準化或形成團體(ti) 標準,並與(yu) 合作商進行溝通對接形成標準製度。

3.綠色物流信息統計及報送製度

(1)綠色物流信息統計製度:企業(ye) 根據綠色發展管理部門或綠色發展管理協調組對綠色物流統計指標要求,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物流活動可記錄、可追蹤、可溯源的能力,建立綠色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或在現有統計製度中納入綠色物流統計指標,定期更新企業(ye) 綠色物流相關(guan) 數據和文件。

(2)綠色物流信息報送製度:企業(ye) 加強綠色物流統計信息的準確性、科學性、及時性和透明性管理,及時向相關(guan) 部門報送綠色物流發展指標所需數據和文件,保障物流行業(ye) 綠色發展評估順利開展。

(二)綠色物流發展規劃

企業(ye) 建立綠色物流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規劃,或在現有短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規劃中融入綠色物流發展規劃,同時根據規劃提出落實方案並對落實情況進行定期考核。

(三)綠色物流宣傳(chuan) 與(yu) 培訓

企業(ye) 應傳(chuan) 播綠色物流的發展理念和知識,定期為(wei) 員工提供綠色物流相關(guan) 知識、物流新技術和相關(guan) 職業(ye) 技能的教育、培訓,並對教育和培訓的結果進行考評。

(四)能源、環境管理與(yu) 監測

企業(ye) 建立、實施並保持滿足《能源管理體(ti) 係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體(ti) 係和《環境管理體(ti) 係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要求的環境管理體(ti) 係,並通過能源管理體(ti) 係和環境管理體(ti) 係第三方認證。

二、設施設備

企業(ye) 物流活動所涉及的庫區建築設計、庫區節能節水設備、標準化周轉容器、新能源裝卸設備、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車輛、綠色包裝等設施設備應在滿足企業(ye) 物流活動高效運行的基礎上,滿足節地、節能、節材、節水、環境影響小的原則,減少企業(ye) 單位業(ye) 務量所需的能源資源消耗量。

(一)庫區建築設計

1.倉(cang) 庫設計與(yu) 建設

庫區包括企業(ye) 自有和租用(自有/租用)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貨運場站、倉(cang) 庫等物流節點的物流生產(chan) 區和辦公生活區。倉(cang) 庫、冷庫設計和建設應按照《通用倉(cang) 庫及庫區規劃設計參數》(GB/T 28581)和《冷庫設計規範》(GB/T 50072)執行。

2.庫區容積率

按照《綠色物流指標構成與(yu) 核算方法》(GB/T 37099)核算庫區的地上總建築麵積與(yu) 用地麵積之比不低於(yu) 1.0,提高土地利用有效率。

3.庫區分類回收區域

庫區設計和建設可回收材料集中收集、分類和回收的區域。

(二)庫區節能節水設備

1.庫區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率

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T 17167)和《用水單位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T 24789)要求,企業(ye) 在庫區物流全過程中配備能源(煤、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天然氣、電力等)和水資源的計量器具且達到一定配備率。

2.庫區節能設備配備率

庫區使用的通用用能設備采用了節能產(chan) 品,即用能設備能源效率需高於(yu) 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或符合中國能效標識製度中規定的3級以上。通用用能設備包括但不局限於(yu) 節能燈、顯示器、空調、打印機、複印機、冰箱等。庫區節能設備達到一定配備率,或庫區節能設備配備率保持一定增長率。

3.庫區節水器具

庫區采用了節水器具和設備,如節水型水龍頭,節水型便器係統,中水再生利用裝置等。

(三)標準化周轉容器

1.標準化托盤

企業(ye) 在物流全過程中應提高自有/租用的標準化托盤(1 200×1 000,單位mm×mm)數量占托盤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標準化托盤量需達到一定比重,或標準化托盤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2.標準化周轉箱

企業(ye) 在物流全過程中應提高自有/租用的標準化周轉箱(300×200,400×300,600×400,800×600,1 000×400,1 200×500,單位mm×mm)數量占周轉箱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標準化周轉箱量需達到一定比重,或標準化周轉箱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3.木質周轉容器減量化

企業(ye) 在物流全過程中應減少自有/租用的木製托盤和周轉箱數量占托盤和周轉箱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木質托盤和周轉箱量需減少到一定比重,或木質托盤和周轉箱比重保持一定減少率。

(四)新能源裝卸設備

1.新能源叉車

企業(ye) 在物流全過程中應提高自有/租用的新能源叉車數量占可使用叉車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新能源叉車量需達到一定比重,或新能源叉車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2.新能源吊車

企業(ye) 在物流全過程中應提高自有/租用的新能源吊車數量占可使用吊車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新能源吊車量需達到一定比重,或新能源吊車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五)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汽車

1.淘汰高汙染載貨汽車

企業(ye) 自有/租用的車輛應達到相關(guan) 排放標準,限期淘汰國家已明令禁止和淘汰的高汙染載貨汽車。

2.新能源乘用車、輕型和微型載貨汽車

企業(ye) 在新增和置換自有/租用乘用車、輕型和微型載貨汽車時應主要考慮新能源車輛。企業(ye) 應提高自有/租用的新能源乘用車、輕型和微型載貨汽車數量占乘用車、輕型和微型載貨汽車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新能源乘用車、輕型和微型載貨汽車量需達到一定比重,或新能源乘用車、輕型和微型載貨汽車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3.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中型和重型載貨汽車

企業(ye) 在新增和置換自有/租用中型和重型載貨汽車時應主要考慮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車輛。企業(ye) 應提高自有/租用的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中型和重型載貨汽車數量占中型和重型載貨汽車總量的比重。企業(ye) 自有/租用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中型和重型載貨汽車量需達到一定比重,或新能源與(yu) 清潔環保中型和重型載貨汽車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4.新能源設備輔助設施

企業(ye) 在自有/租用的庫區內(nei) 配套有滿足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和裝卸設備等充電需求的集中式充電輔助設施且滿足一定樁車比。

(六)綠色包裝

1.綠色低碳包裝

企業(ye) 采用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定認證機構證明的低碳包裝產(chan) 品或快遞包裝綠色產(chan) 品。

2.包裝減量化

企業(ye) 通過智能算法、材料減量、包裝替代等方式減少單位物流業(ye) 務量包裝消耗量。單位物流業(ye) 務量包裝消耗量達到一定水平或保持一定減少率。

3.包裝可循環化

企業(ye) 應增加可使用兩(liang) 次以上的可循環包裝的使用量。單位物流業(ye) 務量可循環包裝使用量達到一定水平或持續保持一定增長率。

4.包裝廢棄物回收

企業(ye) 包裝廢棄物(如塑料、紙、金屬等)回收量需持續保持一定增長率。

三、運營過程

(一)優(you) 化能源結構

1.智能化能源管控係統

企業(ye) 建有能源管理中心和智能化能源管控係統,監測和統計企業(ye) 在收派、運輸和綜合管理(含辦公運營、後勤保障、處理中心、倉(cang) 儲(chu) 裝卸環節等)物流活動相關(guan) 的能耗數據,依托該係統為(wei) 物流活動提供安防、運營和管理優(you) 化支持。

2.能源利用效率

企業(ye) 通過優(you) 化業(ye) 務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業(ye) 單位物流業(ye) 務量能源消費量達到一定水平或保持一定減少率。

3.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

企業(ye) 在自有庫區建設並運營分布式光伏發電係統和微電網係統,推動光伏發電上網,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總能源消費量的比重保持一定增長率。

4.電力消費比重

企業(ye) 通過更新用能設備、調整能源結構、完善數字化監管等方式推動物流活動電氣化發展,企業(ye) 電力消費量占總能源消費量的比重需達到一定水平或保持一定增長率。

(二)數字化管理水平

1.業(ye) 務持續優(you) 化

企業(ye) 建有數字管理係統,基於(yu) 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推動物流數字化管理,定期優(you) 化庫區選址、庫內(nei) 存儲(chu) 空間、庫內(nei) 揀貨路徑、運輸調度、配送路徑等。

2.數字化技術與(yu) 設備

企業(ye) 應用提高運作效率的自動識別標識技術(含條碼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RFID等)、安全駕駛技術、自動或快速分揀技術、人工智能技術(AGV及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車等)、環境感知技術(重量、體(ti) 積、溫度、濕度、油量、胎壓監測器)、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ETC)、智能快遞櫃等。

3.智能管理係統

企業(ye) 應用企業(ye) 管理軟件ERP、能源管理係統(EMS)、訂單管理係統(OMS)、倉(cang) 庫管理係統(WMS)、運輸管理係統(TMS)等智能管理係統。

(三)業(ye) 務模式

1.組織模式

企業(ye) 物流活動采用多倉(cang) 融合、統一配送、共同模式、眾(zhong) 包模式、無車/船承運人等高效組織模式。

2.運輸模式

企業(ye) 物流運輸活動采取多式聯運、江海直達、滾裝運輸、甩掛運輸、駝背運輸等節能高效的運輸組織模式。

(四)外包物流運輸

1.外包鐵路運輸量比重

企業(ye) 應提高外包鐵路運輸業(ye) 務量占物流業(ye) 務量總量的比重,外包鐵路運輸量比重達到一定水平或保持一定增長率。

2.外包水路運輸量比重

企業(ye) 應提高外包水路運輸業(ye) 務量占物流業(ye) 務量總量的比重,外包水路運輸量比重達到一定水平或保持一定增長率。

3.外包公路新能源車輛運輸量比重

企業(ye) 應提高外包公路新能源車輛運輸業(ye) 務量占物流業(ye) 務量總量的比重,外包公路新能源車輛運輸量比重達到一定水平或保持一定增長率。

四、環境效益

1.核算和報告企業(ye) 物流活動碳排放情況

企業(ye) 參照《綠色物流指標構成與(yu) 核算方法》(GB/T 37099)、《快遞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測量方法》(YZ/T 0135)、《物流企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核算方法》在編行業(ye) 標準、全球物流排放委員會(hui) 碳排放核算框架等適用的標準或規範對其邊界範圍內(nei) 的溫室氣體(ti) 排放進行核算,並報告企業(ye) 單位物流業(ye) 務量碳減排情況。

2.發布含綠色物流信息的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

企業(ye) 每年發布含綠色物流發展信息的社會(hui) 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ESG報告),且報告公開可獲得。

物流行業(ye) 的綠色轉型發展任重而道遠,华体会登录界面綠色物流分會(hui) 致力於(yu) 發揮好政府和企業(ye) 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推動政策製定、完善標準建設、開展行業(ye) 研究,促進交流合作方麵夯實基礎、紮實推進。分會(hui) 牽頭起草的《企業(ye) 綠色物流評估指標》、《物流企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核算方法》兩(liang) 項行業(ye) 標準正在編製中,希望更多相關(guan) 方關(guan) 注和參與(yu) 我們(men) 的工作,兩(liang) 項標準後續規劃了綠色物流評價(jia) 和碳資產(chan) 管理等落地措施,目標是將標準落到實處,切實規範和促進物流行業(ye) 綠色低碳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