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村”,有助於(yu) 城鄉(xiang) 商品流通、拓展農(nong) 村消費,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家郵政局明確,至2022年底我國符合條件的建製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近年來,各地加快探索“快遞進村”的模式,農(nong) 村市場正成為(wei) 郵政快遞業(ye) 新的“增長極”。
但記者調研發現,盡管“快遞進村”成效顯著,“一點就到家”的美好規劃,當下仍被村落布局分散、農(nong) 村快遞業(ye) 務量小、進村成本過高等所阻攔,還需進一步破解“最後一公裏”難題。
快遞進村,貨物上門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罕達汽鎮河西村村民楊蘭(lan) ,足不出戶,就順利收到了網購的口罩等防疫物資。如今,很多生活物資,楊蘭(lan) 都是網購,快遞員送到家門口。出村時,快遞小哥又捎上當地的特產(chan) ,發往外地。一進一出,河西村與(yu) 外麵的世界有了新連接。
“快遞進村取貨,大大促進了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增加了農(nong) 民收入,原來笨雞蛋賣不出去,現在通過電商平台銷售,每個(ge) 賣到1.5元。”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向秋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說,笨雞蛋、木耳等農(nong) 產(chan) 品直播帶貨銷售能夠成為(wei) 時尚,離不開“快遞進村”。
2020年,黑龍江省以郵政快遞合作為(wei) 突破口,開展快遞企業(ye) 設點直投以及郵政快遞、快遞公司之間、快遞交通等合作模式,實現了全省90%以上的建製村有“快遞進村”服務,近60%的建製村有3個(ge) 以上主要快遞品牌進村服務。
不斷下沉的快遞服務網絡,給農(nong) 村地區帶來了新變化,正悄悄改變村民的生活方式。
走進山東(dong) 省德州市慶雲(yun) 縣助農(nong) 快遞服務中心,隻見申通、圓通等6家快遞企業(ye) 的上百名快遞員正熟練地在自動化分揀設備上分揀快遞包裹,一改往日“各自為(wei) 戰”的局麵,配合非常默契。
慶雲(yun) 縣郵政業(ye) 發展中心主任馬超說,縣裏引導申通、圓通等6家快遞企業(ye) 集中入駐、統一分揀、共同配送,實現快遞“一口進、一口出”,通過抱團發展降低進村成本。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快遞網點鄉(xiang) 鎮全覆蓋,直投到村比例超過50%,全國郵政快遞業(ye) 務量達833.6億(yi) 件,其中農(nong) 村地區業(ye) 務量超300億(yi) 件,比重為(wei) 36%。而2019年,這一占比隻有24%左右。
仍麵臨(lin) 件量少、成本高等瓶頸
記者調研發現,經過近年來發展,“快遞進村”成效顯著,但在落地、推廣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難點、堵點,想要實現“村村通快遞”還有一定難度。
——村落布局分散、業(ye) 務量少,部分村民寄取快遞仍需到鄉(xiang) 鎮快遞點。黑龍江省尚誌市魚池鄉(xiang) 新興(xing) 村村民網購越來越多,但讓村民煩惱的是要到鄉(xiang) 上取快遞。新興(xi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金東(dong) 浩說,因為(wei) 農(nong) 村點多、麵廣、線長、偏遠,且快遞業(ye) 務量相對較少,部分快遞公司不願意在農(nong) 村設快遞點。
山東(dong) 齊魯普惠金融研究院秘書(shu) 長黃邁指出,目前縣鄉(xiang) 兩(liang) 級快遞物流服務網絡基本建立,但“快遞進村”仍有難度且進展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農(nong) 村電商發展,而電商發展相對落後又進一步導致村裏快遞業(ye) 務量小,影響快遞公司的網點布局和建設。
——快遞進村派送成本高,部分已有網點經營虧(kui) 損,陷入歇業(ye) 或轉讓狀態。一位快遞加盟商表示,由於(yu) 快遞總部給加盟商每個(ge) 快件的派單費是一定的,加盟商必須嚴(yan) 格控製運輸、分揀、派送等環節成本。目前每個(ge) 快件從(cong) 鄉(xiang) 鎮下沉到村一級,自己要虧(kui) 0.3元。而從(cong) 收件量看,有些村級快遞點一天也就收個(ge) 3到5件,幾乎無法生存。
近年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xiang) 和平村農(nong) 民孫斌,通過創辦鼎豐(feng) 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加工大米,部分線上銷售。孫斌說,與(yu) 沿海發達地區的農(nong) 村相比,東(dong) 北農(nong) 村電商還不發達,農(nong) 村普遍缺乏冷鏈基礎設施,農(nong) 產(chan) 品采收後,不能及時進行存儲(chu) ,駐村快遞網點收件少、派件多,入不敷出,往往經營虧(kui) 損,陷入歇業(ye) 或轉讓狀態。
——有的中轉點的設置不合理,增加運費和時間成本,存在“以收養(yang) 派”。京東(dong) 快遞牡丹江綏芬河營業(ye) 部經理常寬說,現在快遞中轉點的設置還有優(you) 化的空間,有時從(cong) 綏芬河向北發往雞西的快遞,卻要先在東(dong) 邊牡丹江的中轉點進行中轉,路線上繞了一個(ge) 大彎,增加運費和時間成本。
“如果像城裏那樣送到用戶手裏,一個(ge) 快遞就可能讓我們(men) 多走上近100公裏。”常寬說,有時他們(men) 會(hui) 在客戶允許的情況下以每件數十元的價(jia) 格有償(chang) 托人把快遞捎帶過去,但他們(men) 能得到的派送費隻有2元多。
優(you) 化成本打通“最後一公裏”
加快發展農(nong) 村寄遞物流,是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加農(nong) 民收入、釋放農(nong) 村內(nei) 需潛力的重要舉(ju) 措。流通業(ye) 尤其是快遞業(ye) 向農(nong) 村發展是大勢所趨。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進一步便利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xiang) 進村,也能更好滿足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需要。
金東(dong) 浩表示,推進“快遞進村”,除了發揮市場作用,還需要在政策層麵給予更多扶持,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交通郵政合作等方式,或者嚐試綜合多個(ge) 快遞企業(ye) 設立村落之間的配送點以達到共配模式,把業(ye) 務、資源、人力匯聚起來,共同管理、經營,消除“最後一公裏”堵點。
農(nong) 村地區物流資源少,常寬認為(wei) ,快遞進村在成本優(you) 化方麵仍有空間,建議可以由有關(guan) 部門出資或協調建立聯合物流中心,將有限的物流資源加以整合,形成集聚效應,提升區域內(nei) 整個(ge) 行業(ye) 整體(ti) 效率;在農(nong) 村增加快遞分撥點,使郵路更加合理。
黃邁說,由於(yu) “最後一公裏”存在梗阻,要使快遞進村長遠可持續,就要推動快遞與(yu) 當地產(chan) 業(ye) 和電商深度融合,使農(nong) 村由單純“收快遞”向“產(chan) 快遞”“收快遞”並行轉變,通過多方攜手整合共享現有資源,減少和優(you) 化快遞流通環節,形成良性互動,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