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漲價(jia) 成了2020年全球市場主線。不僅(jin) 銅、鋁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暴漲,在全球碳中和加速光伏裝機的趨勢下,矽料價(jia) 格也持續飆升,年初至今漲價(jia) 近128%。“漲價(jia) 潮”令下遊企業(ye) 承壓。
近期,在中國口頭打壓、拋儲(chu) 和全球流動性收緊的預期下,各品種價(jia) 格都出現見頂回落的跡象——銅價(jia) 在5月一度突破10700美元/噸的曆史新高後回調至9400美元下方;盡管限電限產(chan) 因素仍存,但鋁價(jia) 在一度突破20000元/噸後回落至18800元/噸。鋼材、鐵礦石降溫;矽料漲價(jia) 勢頭也在市場化博弈下趨緩。同時,各大機構預計,通脹預期有見頂跡象。這輪製造業(ye) 上遊漲價(jia) 潮是否真的臨(lin) 近尾聲?
根據第一財經調研眾(zhong) 多上下遊企業(ye) 和行業(ye) 分析師後發現,部分商品品種在限電限產(chan) 或國際需求重啟背景下仍將維持在高於(yu) 均值的水平,但前期的瘋漲格局難以維持;未來,雖然矽料價(jia) 格下行空間有限,但成本上升導致下遊需求放緩或令矽料價(jia) 格見頂,下半年光伏裝機有望提速。
鋼材銅鋁價(jia) 格將維持區間震蕩
銅、鋁無疑是今年最受關(guan) 注的兩(liang) 大商品,前者受全球流動性狂潮和需求複蘇所拉動,而後者則因去產(chan) 能、限電等因素而漲價(jia) 。
除了海外加息預期,中國的態度顯然是5月下旬以來商品價(jia) 格回調的關(guan) 鍵。為(wei) 了應對上遊的漲價(jia) 壓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於(yu) 6月16日表示將於(yu) 近期分批投放銅、鋁、 鋅等國家儲(chu) 備。6月21日,國儲(chu) 局拋儲(chu) 得到確認,投放的對象是有色金屬加工企業(ye) ,實行公開競價(jia) 。例如,銅的量級約為(wei) 2萬(wan) 噸/月,年化約占總供給量的2%。從(cong) 市場反饋信息來看,拋儲(chu) 低於(yu) 預期,盤麵表現為(wei) 利空落地,但這一事件仍在持續打壓市場情緒。
今年以來,銅價(jia) 大漲的確導致下遊企業(ye) 承壓。“部分下遊企業(ye) 麵臨(lin) 接單即虧(kui) 損的問題,同時很多下遊企業(ye) 還麵臨(lin) 回款的賬期問題,對於(yu) 一些本就融資難或現金流不充裕的企業(ye) 來說,銅價(jia) 的大幅上漲也增加了企業(ye) 資金壓力和生產(chan) 經營壓力。”安泰科高級工程師、銅資深專(zhuan) 家何笑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記者的調研,以下遊家電企業(ye) 為(wei) 例,多家企業(ye) 人士對記者表示,“麵對上遊的漲價(jia) ,例如空調等最多轉嫁5%~10%的漲價(jia) 壓力,但其實消費需求並非如此強勁,因此導致企業(ye) 承壓。”不過,何笑輝認為(wei) ,這種漲價(jia) 壓力下半年將會(hui) 趨緩。
高盛等國際投行強調銅的漲價(jia) 是由稀缺性導致,畢竟“綠色革命”下,新能源車對銅的需求量是內(nei) 燃機汽車的三倍,而且過去十年銅礦的投資、開采又嚴(yan) 重不足。但是何笑輝稱應更理性看待所謂的“稀缺性”。
“在銅漲價(jia) 超100%的背景下,供給自然會(hui) 不斷出現,大型礦山未來會(hui) 被陸續開采。今年全球礦山開采緩慢,可能也與(yu) 疫情和上遊更希望維持供給相對緊平衡有關(guan) 。此外,銅仍是可再生的資源,國內(nei) 已經積累了很多可以回收的終端產(chan) 品,並非一定要開采新礦山。”他也預計,年內(nei) LME倫(lun) 銅難以重回年中的曆史新高,預計將在8800~9000美元/噸附近區間震蕩。
相比之下,機構認為(wei) 今年鋁比銅更具基本麵支撐。鋁在過去多年都維持供給過剩的格局,導致企業(ye) 盈利承壓。而今年之所以漲價(jia) ,是因為(wei) 國內(nei) 相關(guan) 部門多次強調將嚴(yan) 控電解鋁產(chan) 能4500萬(wan) 噸“天花板”。銀河證券就指出,2021年1月我國電解鋁總產(chan) 能達到4244萬(wan) 噸,接近4500萬(wan) 噸產(chan) 能紅線,因此電解鋁產(chan) 能將麵臨(lin) 更大的限製,內(nei) 蒙古能耗雙控下電解鋁產(chan) 能被迫減產(chan) ,電解鋁行業(ye) 總產(chan) 量增長彈性有限,而經濟複蘇與(yu) 新能源消費又支撐電解鋁消費增長,行業(ye) 供需緊平衡有望支撐電解鋁價(jia) 格在高位運行。此前鋁價(jia) 一度突破了20000元/噸大關(guan) 。
鋁價(jia) 見頂回落
盡管鋁價(jia) 仍可能維持高位運行,但安泰科鋁部分析師申淩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幅漲價(jia) 的局麵將得到緩解,預計全年價(jia) 格將在18000~20000元/噸區間震蕩。
早前,多位機構人士對記者稱,此前內(nei) 蒙古嚴(yan) 控“十四五”能耗,進一步壓製區內(nei) 火電鋁產(chan) 能,國內(nei) 龍頭電解鋁企業(ye) 正向雲(yun) 南轉移,進行減量置換,並將煤電鋁變成水電鋁,雲(yun) 南的電價(jia) 成本也更低(約從(cong) 每度電0.3元降至0.2元)。申淩燕對記者表示,在這一轉移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於(yu) ,由於(yu) 雲(yun) 南的水電自然稟賦好,這也決(jue) 定了會(hui) 有枯水期和豐(feng) 水期,在產(chan) 能快速轉移至四川的同時,水電投產(chan) 裝機規模暫時還沒跟上,即初期會(hui) 出現產(chan) 能需求快速攀升但投產(chan) 沒跟上而導致缺電的現象。
“但隨著未來水電投資加速,缺電的現象就會(hui) 得到緩解,這也將緩解鋁價(jia) 的上漲壓力。”申淩燕稱,6月28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完成、正式投產(chan) 發電就是一個(ge) 例子。各界預計,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600萬(wan) 千瓦,2022年7月全部機組投產(chan) 發電後,將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三峽水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
矽料價(jia) 格亦有望見頂
相比起鋁和銅,矽料價(jia) 格大漲是“綠色革命”下更有代表性的縮影。各界預計,這種漲價(jia) 的態勢打擊了下遊需求,因而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根據Wind,上遊矽料價(jia) 格已從(cong) 年初1月的9萬(wan) 元/噸飆升至5月的20.5萬(wan) 元/噸。“這就導致中遊的光伏組件(500W+單麵組件)價(jia) 格飆升到了約1.8元的臨(lin) 界值,下遊很多項目無法開展。一季度開始部分光伏概念股回調也是因為(wei) 裝機不及預期所致。”新加坡淡馬錫旗下富敦中國製造業(ye) 資深分析師張偉(wei) 對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6月初,下遊電池片企業(ye) 開始對漲價(jia) 抗議。愛旭股份在一個(ge) 座談會(hui) 上,對矽料漲價(jia) 表示了不滿。理由包括:部分企業(ye) 刻意營造多晶矽、矽片短缺現象,助推中間貿易商、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囤積居奇、哄抬物價(jia) 。比如部分龍頭企業(ye) 把多晶矽價(jia) 格“月度定價(jia) ”改成周度競標,實際上隻拿岀少量矽料,導致價(jia) 格快速上漲。
所幸近期上遊、中遊價(jia) 格都顯現出見頂回落的跡象。本周矽料價(jia) 格27.63美元/千克,環比降低6.1%,實現年內(nei) 價(jia) 格首降。此前,PV Infolink在6月24日也發布了價(jia) 格公告,表示海外單晶用矽料價(jia) 格出現4.2%的跌幅。
張偉(wei) 稱:“光伏行業(ye) 好在價(jia) 格的市場化程度高,當下遊需求大幅下降時,組件價(jia) 格就開始降低到1.7或1.75元,降價(jia) 也會(hui) 進一步往上遊傳(chuan) 導。雖然需求緊俏、減排趨勢下下遊裝機需求旺盛等因素可能導致矽料價(jia) 格到2023年仍或維持在相對高位(例如14萬(wan) ~15萬(wan) /噸),但目前近20萬(wan) /噸的價(jia) 格大概率將趨於(yu) 下行。”
一旦矽料價(jia) 格見頂的預期形成,壓製終端裝機的大石頭就會(hui) 落下,下半年的裝機量有望全麵回升。瑞銀證券分析師嚴(yan) 亦舒也對記者稱,6月9日到10日中國光伏協會(hui) 呼籲矽料價(jia) 格正常化以促進光伏產(chan) 業(ye) 平穩成長。“盡管這隻是一項提議且無實質性控價(jia) 措施,但我們(men) 認為(wei) 該提議表明成本已近供應鏈承受上限,預計需求疲弱或令矽料價(jia) 格承壓。但矽料價(jia) 格下行空間可能有限,至少到2022年上半年如此,因大部分供應將於(yu) 2022年一、二季度上線,估計若矽料價(jia) 格每噸下降3萬(wan) 元,則組件成本可能下降 0.09 元/瓦,IRR(內(nei) 部收益率)可提高0.5%,這可能會(hui) 提升需求。”
商品降價(jia) 下通脹預期或見頂
此前,全球漲價(jia) 潮(主要是大宗商品)導致通脹預期高企,未來各界預計隨著商品價(jia) 格的見頂回落,通脹預期也緩和。外界預計PPI下半年將觸頂回落。
中信建投認為(wei) ,由於(yu) 基數回升,5月PPI同比觸頂(9%)是確定的,未來的回落的斜率大小仍取決(jue) 於(yu) 大宗商品價(jia) 格走勢。前期影響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的關(guan) 鍵因素正在發生變化:從(cong) 供給角度看,全球疫苗接種、疫情緩解、生產(chan) 逐步恢複的趨勢是大概率的;大宗商品價(jia) 格再持續走升的概率較低,高位小幅回落的概率更高,基準測算下,中國PPI同比在年末回落至5%以下,其中四季度回落將更為(wei) 明顯。
近期,美國的通脹預期也開始緩和。6月25日公布的美國5月核心PCE物價(jia) 指數同比上漲3.4%,預期3.4%,前值3.1%。盡管通脹超過前值但符合預期,美股仍繼續大漲並創出曆史新高。之所以如此,是因為(wei) “細分數據”讓市場看到了“通脹是暫時的”,從(cong) 而堅定了寬鬆仍將繼續的信念。
個(ge) 人支出數據顯示,美國5月環比增長幾乎為(wei) 0,同時,個(ge) 人收入情況也在轉差,繼上個(ge) 月收入環比暴跌13.1%之後,5月環比繼續下跌了2%。3月時美國政府集中發了一次人均1400美元的補助,因此導致後續幾個(ge) 月的數據波動加劇,4月數據環比暴跌13.1%,而5月數據繼續轉差則是因為(wei) 就業(ye) 情況不及預期。隨著政府福利政策淡出,自然就會(hui) 體(ti) 現為(wei) 個(ge) 人收入下降,這也或繼續拖累核心PCE數據。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