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發布時間:2021-06-29 09:21:29 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世界製造強國紛紛推進製造業(ye) 向智能化、自動化轉型。2016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希望企業(ye) 通過實施智能製造帶來“兩(liang) 提升、三降低”,即:生產(chan) 效率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研製周期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大幅度下降、產(chan) 品不良品率大幅度下降。

“十三五”時期,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已成為(wei) 我國企業(ye) 界的廣泛共識,大量企業(ye) 初步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製造生產(chan) 效率低下的問題,實現從(cong) 勞動力為(wei) 主的重複生產(chan) 製造逐步向自動化設備普遍參與(yu) 的數字化生產(chan) 製造轉變。一是有效緩解了製造業(ye) 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二是解決(jue) 了企業(ye) 在生產(chan) 經營過程中的“盲點”;三是打通了企業(ye) 研發、生產(chan) 、物流之間的信息孤島;四是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是疫情期間,智能製造賦予了廣大企業(ye) 強大的生命力,率先實現複工複產(chan) ,部分企業(ye) 通過業(ye) 務轉型拓展,及時調整生產(chan) 線加工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用品,解決(jue) 了現實迫切需求。

在智能製造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企業(ye) 實施智能製造容易“虛化”,過於(yu) 超前網絡化建設和部署,對於(yu) 製造過程的數字化重視不夠;廣大中小微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仍然較慢,資金不足、技術缺失影響了中小微企業(ye) 的積極性;智能製造人才供給水平無法滿足下一步全國大規模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十四五”期間,實現製造業(ye) 質量效益提升、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提高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仍然離不開智能製造這一關(guan) 鍵手段。

一是要統一認識,強化智能製造作為(wei) 製造強國主攻方向。

智能製造是我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實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方麵通過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實現了企業(ye) 數據采集、數據互聯互通,提高了企業(ye) 生產(chan) 製造效率,並拓展了遠程運維、定製化生產(chan) 等新業(ye) 態新模式,提升了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同時企業(ye) 積累了大量數據,對於(yu) 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另一方麵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融合與(yu) 深入推進,智能製造能夠解決(jue) 由於(yu) 經驗缺失導致的產(chan) 品加工精度不高等傳(chuan) 統問題,通過數據的積累,實現了產(chan) 品加工精度的提升,同時,一批智能產(chan) 品得以生產(chan) 、麵世,促進產(chan) 品更加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在“十四五”期間要更加重視智能製造的作用,要注意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技術相融合,將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wei) 提升製造業(ye) 企業(ye) 效率、實現價(jia) 值鏈躍升的技術手段,持續推動智能製造發展。

二是要堅持製造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實施智能製造。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興(xing) 國之器,製造業(ye) 企業(ye) 稅率13%,是金融業(ye) 的2倍,是名副其實的利稅大戶,隻有切實提高製造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和利潤水平,才能推動社會(hui) 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智能製造的核心在於(yu)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ye) 的深入應用,激發新的價(jia) 值、新的增長點。在“十四五”期間,實施智能製造要避免“虛化”,避免互聯網代表一切,避免脫離製造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要通過製造業(ye) 為(wei) 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要推廣解決(jue) 製造業(ye) 實際問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三是要關(guan) 注廣大中小微企業(ye) 的智能製造。

中小微企業(ye) 貢獻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專(zhuan) 利發明權、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ye) ,但是中小微企業(ye) 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技術改造往往處於(yu) 不利地位,缺少資金支持、缺少技術支持,往往使中小微企業(ye) 在智能製造麵前望而卻步。在“十四五”期間,實施智能製造要重點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轉型難題,開發低成本簡易化的智能裝備、工業(ye) 軟件,隻有廣大中小微企業(ye) 走向了數字化,才代表我國邁向智能社會(hui) 。

四是要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整體(ti) 智能製造水平。

從(cong) 智能製造的曆程來看,“十三五”期間大多數企業(ye) 開展了單機數字化、生產(chan) 線數字化、工廠數字化和企業(ye) 數字化,智能製造在企業(ye) 中逐步得以推廣。在“十四五”期間,實施智能製造要圍繞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重點推動若幹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實現整體(ti) 智能化,提升產(chan) 業(ye) 鏈協同製造效率,要鼓勵產(chan) 業(ye) 鏈中的龍頭企業(ye) 加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的技術滲透、網絡滲透、數據滲透,龍頭企業(ye) 應協助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企業(ye) 按照統一標準實施智能製造,並推動智能製造人才在產(chan) 業(ye) 鏈中有序流動。

五是高等院校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前,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的應用基本解決(jue) 了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廣大企業(ye) 可以通過“無人工廠”擺脫對勞動用工的依賴。但是“無人工廠”不等於(yu) “零人工廠”,企業(ye) 需要的熟練機器人和數控機床操作、維修人員,以及掌握信息技術的人員大幅度增加,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既要懂得製造技術,也要懂得信息技術,培養(yang) 這些人才必須要依賴高等院校培養(yang) 的本科生研究生。“十四五”期間,實施智能製造要抓緊智能製造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培養(yang) ,鼓勵高校開設智能製造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鼓勵企業(ye) 和高校聯合製定培養(yang) 方案、聯合設置課程,解決(jue) 未來技術人才緊缺的問題。

(作者係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中國高端製造業(ye) 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