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mai) 買(mai) 買(mai) 、拆快遞,早已是許多人快樂(le) 的源泉。然而,快遞單量高速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大量快遞廢棄物的產(chan) 生。據估算,我國快遞業(ye) 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wan) 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wan) 噸。如果按業(ye) 內(nei) 每個(ge) 快遞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2020年我國全年的快遞共產(chan) 生了1600多萬(wan) 噸的“天量”固態垃圾,相當於(yu) 約1.5億(yi) 個(ge) 成年人的體(ti) 重。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hui) 循環經濟專(zhuan) 家、深圳大學段華波教授表示,“此前有報告估算,按照現在的快遞行業(ye) 增長速度,快遞業(ye) 碳排放量將超過3200萬(wan) 噸,至2025年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chan) 生量達2160萬(wan) 噸,處理費用達30億(yi) 元以上,填埋處置量超過100萬(wan) 噸。”
中國現有的垃圾分類和回收體(ti) 係未臻完善,海量被拆封後的快遞包裹被丟(diu) 棄到垃圾桶後,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
那麽(me) ,快遞“垃圾”問題真的無解嗎?
包裝苦“胖”久矣
李萌是一位“網購達人”,每周都會(hui) 收到大量快遞包裹。“很多快遞,除了外包裝盒,裏麵還塞著泡沫塊、緩衝(chong) 袋等填充物。”她說,包裝盒外,一般都還有一層層的膠帶。而快遞取出來後,“盒子用不上,基本上都隻能是丟(diu) 掉。”
在各地的垃圾中轉站、垃圾處理場可以發現,用於(yu) 寄送快遞的包裝盒四處可見,在垃圾中占據了很大比例。這些混雜在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之中的紙盒或紙箱,大多已是汙跡斑斑,很難回收利用。
在常見的快遞垃圾中,包括了編織袋、塑料袋、紙箱、氣泡膜、膠帶等,很多快遞存在過度包裝的現象。在湖北、北京、天津等地,多名快遞企業(ye) 的快遞員表示,快遞包裝包括多種材料,除了紙箱、塑料袋之外,還有大量用於(yu) 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用於(yu) 固定的膠帶,以及快遞單據等。特別是為(wei) 了避免商品因運輸過程損壞造成爭(zheng) 議和退貨麻煩,大量商家“寧多勿少”, “裏三層、外三層”增加防護,導致包裝材料增長。而這些塑料泡沫、膠帶等包裝,多難以降解。目前電子麵單已經在快遞行業(ye) 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加上紙本身可以在大自然中降解,因此“汙染”的矛頭大多都指向了塑料袋和膠帶,後者也是阻礙紙箱被回收的大殺器。
“普通快遞袋不具備降解效果,埋在土壤中100年也不一定能夠完全降解,且市場上很多快遞袋采用再生料生產(chan) 而成,再生料是經由多種社會(hui) 渠道流轉之後再生產(chan) 而成,帶有大量的細菌及病毒,長期接觸對人體(ti) 的危害較大。”廣東(dong) 一家快遞材料生產(chan) 商的市場部負責人沈萌說。
“不可降解的塑料對環境的汙染主要是土壤,會(hui) 對土壤造成板結,導致營養(yang) 下降,對植物的生長不利,這是一方麵;再往深層次講,即便是以後降解了,它們(men) 也會(hui) 形成微小的塑料顆粒,會(hui) 進入地下水係統,然後是海洋,進入水循環意味著進入人類的食物鏈,然後對人體(ti) 產(chan) 生危害。”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國家快遞業(ye) 綠色發展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示範基地負責人朱磊解釋。
回收“難題”依在
朱磊認為(wei) ,現在社會(hui) 上對於(yu) 快遞垃圾的輿論略誇張,他不讚成使用“汙染”兩(liang) 個(ge) 詞來形容快遞垃圾。“(快遞包裝)對環境本身不存在‘汙染’這樣的說法,準確地說,是加大環境的承載壓力。每個(ge) 城市原本是有固定的垃圾焚燒和填埋點,現在垃圾回收量基本接近飽和,這是最主要的影響。”朱磊說。
“回收難”是解決(jue) 快遞垃圾的一大症結。回收後的快遞包裝盒種類繁多、規格不一,分類回收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這影響了快遞包裝的回收效率。而集中回收到快遞企業(ye) 儲(chu) 存點的包裝盒仍然較少,加上消費者拆件時導致包裝受損嚴(yan) 重,要在快遞點實現再利用也比較困難。
從(cong) 消費者的角度看,其實很多人對快遞包裝如何回收處理並不清楚。有網民說:“快遞包裝拆完都是直接扔,有些送給撿垃圾的大爺了。”“紙盒、塑料、泡沫,類型太多,不知道怎麽(me) 回收。”
有些時候,一個(ge) 原本結實的紙箱在經過暴力分揀之後,它的實用性也會(hui) 下降,導致回收的可能性下降。由於(yu) 我國目前並沒有針對快遞包裝的回收體(ti) 係,國內(nei) 的大型連鎖快遞公司大多尚未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回收難”問題長期存在,循環利用不易實現。
除此之外,紙箱回收還與(yu) 整個(ge) 社會(hui) 的垃圾分類體(ti) 係、膠帶材質等息息相關(guan) 。
“傳(chuan) 統紙箱在中國的回收率不到20%,因為(wei) 透明膠帶的濫用導致紙箱與(yu) 膠帶很難分離。反觀歐美國家,紙箱利用率在90%以上,一方麵是因為(wei) 他們(men) 垃圾分類做得好,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他們(men) 用的是環保可降解膠帶。”北京一撕得物流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一撕得”)創始人邢凱說。
“日本大多數使用塑料周轉箱進行快件的周轉或終端投遞,快遞在運送到目的地之後,可收回多次使用,而中國的包裝大多數為(wei) 一次性耗材,除紙箱外,重複再利用可能性較小。”沈萌說。
生鮮電商和外賣因為(wei) 其特殊性,是生產(chan) 快遞垃圾的重頭。一位生鮮包裝從(cong) 業(ye) 者則認為(wei) ,“紙箱回收”是個(ge) 偽(wei) 命題。一方麵是紙箱回收在運輸途中容易損毀或破壞,收回來要想再次使用需要企業(ye) 再加工處理,執行起來困難,一般企業(ye) 回收回來還是將紙箱用於(yu) 社會(hui) 大回收體(ti) 係;此外是紙箱的安全衛生問題,畢竟不知道這個(ge) 紙箱上次裝過什麽(me) 東(dong) 西。
全麵“綠”化迎接大考
急劇增長的快遞包裝,不僅(jin) 帶來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也帶來了嚴(yan) 重的環保問題。如何處理這些快遞垃圾,已成為(wei) 不容回避的問題。
就在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wei) 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根據目標,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zheng)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3月,國家郵政局製定的《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已正式施行,對快遞包裝選用、包裝操作標準進行了規範,快遞物流企業(ye) 更加重視綠色快遞建設。整個(ge) 快遞行業(ye) 開始了迎戰這一“大考”的進程。
據悉,多家快遞企業(ye) 目前已經推出可循環快遞箱、共享循環箱等舉(ju) 措,雖初見成效,但對快遞垃圾的治理依然影響甚微。
究其原因,快遞100 CEO雷中南告訴認為(wei) ,快遞垃圾問題不能隻看快遞物流企業(ye) ,而應該結合包裝生產(chan) 企業(ye) 、電商平台及商家“三位一體(ti) ”協同發力,才能真正做到快遞包裝的優(you) 化升級、減量和回收再利用。比如快遞包裝供應商應發揮創造力,生產(chan) 可循環、更環保的包裝材料;占據快遞業(ye) 務量最大的電商平台及商家,應在保障商品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二次包裝,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段華波也認為(wei) ,快遞包裝的環保不能隻盯著快遞公司,電商也要加入“綠色行列”。
“據了解,快遞絕大部分是來自電商件(超過80%),這類快遞的包裝材料一般由電商自行提供,快遞企業(ye) 僅(jin) 提供寄遞服務(運單)。而目前缺乏對電商銷售商品的綠色包裝要求,因此也限製了綠色包裝的推廣使用。此外,以‘包郵’或非常低廉的寄遞成本作為(wei) 電商貨物營銷策略,也使得電商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一次性且低成本的包裝材料。”段華波表示。
缺少產(chan) 業(ye) 架構的重置和產(chan) 業(ye) 鏈的深層轉換,仍將是製約快遞業(ye) 在碳減排問題上“應試大考”的重要因素。
公開報道顯示,在快遞價(jia) 格戰白熱化的當下,利潤基本是每件以“分”定天下,使用高降解率包裝袋每件將增加0.1—0.5元成本,對於(yu) 企業(ye) 來說,無疑會(hui) 增加推廣使用的競爭(zheng) 風險。
由此,在綠色快遞的成本壓力之下,就需要整個(ge) 快遞產(chan) 業(ye) 鏈及政策環境的協同發力,進行根本性的產(chan) 業(ye) 轉換。
綜合治理解決(jue) “包裝內(nei) 卷”
“快遞包裝應在完成其保護商品安全完好的基礎上,盡量優(you) 化包裝工藝。首先從(cong) 包裝生產(chan) 者方麵,就需要從(cong) 包裝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出發來設計包裝,去繁求簡,踐行低碳環保的理念。”圓通速遞一位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受成本影響,綠色包裝在快遞企業(ye) 推廣有難度。快遞業(ye) 麵臨(lin) 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率低的難題,很難有足夠資金投入到生態環保領域。由快遞企業(ye) 自行搭建和運營回收網絡也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綠色包裝的大規模推廣存在阻力。
在雷中南看來,“快遞產(chan) 業(ye) 轉換要邁過幾道坎兒(er) ,首先是梳理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下遊,快遞環保溯源到電商平台這個(ge) 責任主體(ti) ,進而溯源到生產(chan) 廠家、運營商家。電商平台應該建立一個(ge) ‘綠色準入機製’,從(cong) 源頭上把控。其次是政策支持,目前包裝複用、回收等路徑是中斷的,而打通路徑則意味著成本增加,這在一段時間內(nei) 需要政策性補貼,來促進產(chan) 業(ye) 轉換,讓環保包材企業(ye) 具備造血能力,進入良性循環,最終改變目前的‘快遞包裝內(nei) 卷’。”
專(zhuan) 家及業(ye) 內(nei) 人士也紛紛建議,要多措並舉(ju) 加強綜合治理,比如,完善相關(guan) 標準,規範快遞包裝材料,倡導可回收包裝;遏製快遞“過度包裝”,細化相關(guan) 規定要求、增強執行力;出台優(you) 惠政策,鼓勵企業(ye) 和消費者參與(yu) 快遞垃圾回收,等等。
遼寧社會(hui) 科學院低碳發展研究所所長畢德利認為(wei) ,減少快遞行業(ye) 包裝垃圾,需要快遞企業(ye) 樹立環保節能的理念,加強創新,使用可降解可循環的包裝物代替傳(chuan) 統快遞包裝箱、袋等。
沈萌的觀點是,對於(yu) 生產(chan) 、使用包裝物的企業(ye) ,在綠色產(chan) 品研發及初期投入使用階段,能夠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與(yu) 引導,如全降解的快遞袋,國外很多國家會(hui) 給予企業(ye) 稅收減免或補助。另外,政府還應該引導企業(ye) 從(cong) 一次性耗材轉向可多次重複使用的物流裝備類產(chan) 品。
物流界人士呼籲,快遞垃圾如果造成環境汙染,治理的成本會(hui) 非常高,與(yu) 其把經費用於(yu) 事後治理,不如出台相應的優(you) 惠政策。一方麵,鼓勵企業(ye) 加強環保包裝材料的技術研發;另一方麵,鼓勵快遞企業(ye) 更多地應用可回收材料,並探索快遞裝配、運送、回收、再利用一體(ti) 化機製。同時,對於(yu) 消費者,也要加強宣傳(chuan) 教育,並鼓勵電商采取快遞包裝換積分、換優(you) 惠等形式,提升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率。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