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應對?

發布時間:2021-05-27 09:34:58 經濟日報

增加供應、穩定預期、抑製投機——

化解大宗商品漲價(jia) 趨勢

本期嘉賓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 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jue) 策谘詢部研究員 郭麗(li) 岩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許英明

混沌天成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 董 浩

主持人

經濟日報社編委、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院長 孫世芳

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大幅上漲,其中,鐵礦石、鋼鐵、銅等品種價(jia) 格延續去年上漲趨勢,有的創10年來新高,引起各方麵廣泛關(guan) 注。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要跟蹤分析國內(nei) 外形勢和市場變化,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價(jia) 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jia) 工作,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此輪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企業(ye) 如何應對,我國如何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影響力?本期智庫圓桌特邀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就相關(guan) 問題深入探討。

階段性供需錯配是價(jia) 格上漲主因

主持人:部分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其原因是多方麵的,請分析一下,此輪價(jia) 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郭麗(li) 岩:隨著新冠疫苗接種麵逐步擴大,全球經濟複蘇帶動國際大宗商品進入供需再平衡階段,在國際主要經濟體(ti) 寬鬆流動性助推之下,國內(nei) 外原材料價(jia) 格出現了持續上漲的態勢。

此輪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的成因,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產(chan) 生了衝(chong) 擊性影響,擾亂(luan) 了原有的供求節奏,不同類型經濟體(ti) 之間複蘇“錯位”,主要供給國生產(chan) 和供應恢複明顯滯後於(yu) 需求端恢複,由此產(chan) 生了階段性供求錯配。同時,全球流動性較為(wei) 寬裕,也加大了短期內(nei) 的價(jia) 格波動。國內(nei) 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主要受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與(yu) 國際市場價(jia) 格走勢基本接近,此外也與(yu) 國內(nei) 房地產(chan) 、基建等行業(ye) 景氣度回升等相關(guan) 。

考慮到全球經濟尤其是工業(ye) 需求仍在恢複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高漲的需求支撐並不是十分強勁,總體(ti) 而言還是供過於(yu) 求,隻是部分品種和局部區域存在供求結構性矛盾。

許英明:近期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因素我認為(wei) 有以下三個(ge) :一是世界經濟延續複蘇態勢,國際市場需求回升,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供給仍受較大製約,需求複蘇快於(yu) 供給恢複,造成供需錯位。二是為(wei) 應對疫情,多國央行采取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貨幣供應量持續增長,通脹預期加劇。三是許多大宗商品具有金融屬性,“炒”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管濤:主要經濟體(ti) 出台大規模刺激方案,尤其是美國政府,疫情期間六輪刺激總額已達5.7萬(wan) 億(yi) 美元,當前市場預期總需求將趨於(yu) 旺盛。此外,疫情反複導致供給跟不上需求複蘇,全球供需錯配。疫苗接種較快的發達國家需求回升,出口原材料的新興(xing) 市場國家還在與(yu) 疫情搏鬥。近期印度疫情大暴發可能會(hui) 影響部分藥品和手機的供應。主要經濟體(ti) 央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拉高通脹,進一步助長了大宗商品市場的投機氛圍,凸顯了大宗商品交易的金融屬性。

董浩:我認為(wei) 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兩(liang) 端合力造成的。

需求方麵,美聯儲(chu) 在疫情之後增發的貨幣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10年的貨幣增發量,目前的貨幣環境是近20年來最寬鬆的貨幣環境。此外,各國也相繼加碼了財政政策的支持。同時,隨著疫苗接種增加,主要經濟體(ti) 的疫情在逐步好轉,經濟也在恢複之中。企業(ye) 在短時間內(nei) 重啟,需要補充大量的原材料庫存,所以在短時間內(nei) 有一個(ge) 激進的需求增長。除了受傳(chuan) 統經濟的影響外,光伏新能源等新經濟在過去兩(liang) 年裏開始進入了大規模的投產(chan) 和運用期,這對一些原材料的需求(比如銅、鋁、鎳)也有了大量的提升。

CPI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

主持人:4月份國內(nei) PPI同比上漲6.8%。有人擔心,PPI快速上漲將傳(chuan) 導至CPI,造成物價(jia) 的全麵上漲,對此怎麽(me) 看?輸入性通脹風險有多大,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郭麗(li) 岩:沒有必要過分擔心輸入性通脹問題。PPI主要反映的是上遊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價(jia) 格波動情況,受“三黑一色”(煤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商品價(jia) 格波動的影響比較直接,是一種典型的價(jia) 格信號。PPI漲幅擴大,說明該價(jia) 格信號對原材料生產(chan) 流通的引導作用在加速釋放,隨著主要生產(chan) 資料產(chan) 能利用率持續提升,上下遊供需匹配度將進一步提高,工業(ye) 生產(chan) 領域的穩價(jia) 因素將明顯增多。

客觀而言,受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傳(chuan) 導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數等因素影響,近幾個(ge) 月PPI漲幅還將有所擴大,綜合考慮翹尾因素和新漲價(jia) 因素,二季度可能出現全年的高點。展望下半年,隨著PPI翹尾影響因素下降,加之主要大宗商品價(jia) 格走勢出現分化,部分品種隨著供求匹配度提升而漲幅收斂,PPI新漲價(jia) 因素與(yu) 二季度相比將有所回調,預計PPI同比漲幅可能有所收窄。綜合判斷,此輪PPI漲幅回升是階段性、暫時性的,全年將呈現“兩(liang) 頭低、中間高”的走勢,同比漲幅在下半年將有所回落。

大宗商品價(jia) 格主要通過影響消費品價(jia) 格影響CPI,考慮到終端消費品市場供給充裕且競爭(zheng) 充分,價(jia) 格從(cong) 上遊向下遊傳(chuan) 導有時滯且傳(chuan) 導幅度有限,所以不必過分擔心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對我國CPI的拉漲影響。CPI中食品和服務占比較高,且受國際因素影響相對較小,食品中主要糧食、肉菜蛋奶供應都比較充裕,尤其是豬肉價(jia) 格隨著生豬生產(chan) 恢複逐步回歸正常水平,這些都是支撐CPI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展望全年,CPI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將呈現“前低後穩”的走勢,預計同比漲幅將低於(yu) 去年,全年物價(jia) 調控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許英明:如果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將對我國能源、化工、消費等產(chan) 業(ye) 鏈的價(jia) 格產(chan) 生係統性影響,進而也會(hui) 影響到整體(ti) 的工業(ye) 品價(jia) 格表現和通脹預期,而且將會(hui) 通過產(chan) 業(ye) 鏈向下遊傳(chuan) 導影響消費品,這種傳(chuan) 導效應的擴散將影響我國整體(ti) 價(jia) 格水平,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如果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不僅(jin) 會(hui) 造成輸入型通脹壓力,也會(hui) 進一步壓縮相關(guan) 企業(ye) 的利潤空間。

管濤:目前,從(cong) CPI和核心CPI的走勢來看,我國經濟距離全麵通脹還有距離。從(cong) 一季度經濟指標來看,我國消費內(nei) 需修複慢於(yu) 其他經濟指標,政策傳(chuan) 導相對較慢,體(ti) 現在消費上就是漸進修複。如果對比2008年四萬(wan) 億(yi) 元刺激下的通脹走勢,2011年生活資料PPI月度環比都在0.3%以上,現在最高的也就0.2%,4月份僅(jin) 0.1%。雖然生產(chan) 資料和大宗商品的漲幅已比較可觀,會(hui) 部分向下遊消費品傳(chuan) 導,但是傳(chuan) 導能力也較為(wei) 有限。從(cong) 一季度工業(ye) 企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來看,我國供應並不存在問題,產(chan) 能還有過剩,可能從(cong) 長期看,通脹下行的壓力更突出。輸入型通脹對我國居民消費衝(chong) 擊較為(wei) 有限,主要是影響行業(ye) 間利潤分配。結構性扭曲可能會(hui) 導致一些中下遊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壓力較大。如果繼續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成本就比較高,未來還有產(chan) 能過剩的擔憂。

董浩:由於(yu) 疫情防控有力,我國在貨幣政策上相較其他國家並不激進,但在商品全球貿易的體(ti) 係下,也很難不受影響。原材料價(jia) 格的抬升,會(hui) 有一部分影響到終端產(chan) 品,但是中間加工企業(ye) 作為(wei) 緩衝(chong) 區也會(hui) 吸收一定的抬升成本,所以終端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提升不會(hui) 比原材料劇烈。CPI的漲幅也不會(hui) 比PPI劇烈。另外,CPI是由必需消費品構成,並不是所有的消費品都受到原材料價(jia) 格的影響,比如生豬、蔬菜等農(nong) 產(chan) 品,它們(men) 有自己的周期,預計CPI的提升水平會(hui) 比較溫和。

用好價(jia) 格管理工具,加快國內(nei) 大循環

主持人: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yu) 恢複性增長階段,麵對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大幅上漲給企業(ye) 成本帶來的壓力,宏觀政策上應如何把握?企業(ye) 如何應對?

郭麗(li) 岩:當前這一輪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主要是輸入性因素和階段性供求錯配導致的結構性問題,並非總量問題。所以,要保持政策定力,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時度效,注重固本培元、穩定預期,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市場有效供應、穩定市場競爭(zheng) 秩序,消除市場不必要的擔憂,查處和懲戒投機炒作行為(wei) ,使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盡快回歸經濟基本麵,努力將物價(jia) 總水平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jia) 工作。受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影響,部分國內(nei) 企業(ye) 原材料采購周期有所延長,采購成本有所增加,尤其是個(ge) 別缺乏品牌、技術和規模效應的中小企業(ye) ,可能承受的壓力更大一些。企業(ye) 應當有化危為(wei) 機的主體(ti) 意識和責任擔當,努力通過自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來對衝(chong) 成本上漲壓力,主動優(you) 化原材料供應管理,努力開拓國內(nei) 外市場,尋找新機遇和新增值點。

許英明:宏觀政策上要引導消費預期,增加有效供給,降低企業(ye) 成本。具體(ti) 來說,一是加強權威信息發布。在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過程中,因供給或突發事件衝(chong) 擊,部分商品的波動幅度可能會(hui) 加大,需進一步完善大宗商品價(jia) 格監測預警機製,密切監測和關(guan) 注部分大宗商品波動幅度,及時、有效地發布信息。二是擇機適時出台促進汽車消費、家電消費等政策,降低消費品價(jia) 格上漲對國內(nei) 大循環的影響,降低通脹預期。三是增加大宗商品的有效供給。利用大宗商品價(jia) 格上漲利好基礎原材料行業(ye) 的契機,加大國內(nei) 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優(you) 先安排國內(nei) 新增優(you) 質大宗商品項目。鼓勵大宗商品龍頭企業(ye) 整合上下遊企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環節“自對衝(chong) ”價(jia) 格波動風險。四是切實降低相關(guan) 企業(ye) 成本。在調整鋼鐵產(chan) 品進口關(guan) 稅,上調出口關(guan) 稅政策的基礎上,擴大產(chan) 品適用範圍。

管濤:貨幣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調控內(nei) 需,國內(nei) 需求難言過熱,應該更多關(guan) 注就業(ye) 市場的變化,同時需要密切關(guan) 注信貸流向,防止企業(ye) 因短期價(jia) 格快速上漲過度投資。

財政政策可能是當前應對結構性通脹的主要工具,財政稅收調控和定向支出功能有助於(yu) 緩解行業(ye) 間冷熱不均。目前,行業(ye) 間複蘇不平衡現象仍舊存在,熱的行業(ye) 非常熱,比如國際海運和原材料生產(chan) 部門。冷的行業(ye) 還未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境,比如國際旅遊和部分服務行業(ye) 。企業(ye) 需要判斷價(jia) 格是否可持續來決(jue) 定投資計劃,以及疫情是否改變行業(ye) 的生態來決(jue) 定經營計劃。對於(yu) 短期受疫情影響的企業(ye) ,依然需要財政幫扶。

對企業(ye) 來講,尤其要利用好期貨市場這一工具。從(cong) 當前看,期貨市場已經構建了一個(ge) 完整的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在這輪漲價(jia) 中,也正是由於(yu) 期貨市場的作用,很多企業(ye) 成功地規避了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的風險。

提高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價(jia) 格影響力

主持人:“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ti) 經濟發展。”此輪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上漲更凸顯了這個(ge) 課題的緊迫性,如何提高重要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影響力?

郭麗(li) 岩: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需要更多依托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形成真實反映市場供需的價(jia) 格信號,謀求與(yu) 自身經濟水平相稱的價(jia) 格影響力,以更好地促進經濟循環流轉和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暢通,支撐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為(wei) 此,需要持續完善國內(nei) 大宗商品產(chan) 業(ye) 鏈建設,提升國內(nei) 市場供應鏈韌性和抗衝(chong) 擊能力,積極有效應對各類市場風險。同時,推動更多“中國價(jia) 格”發揮信號作用,引導和鼓勵我國實體(ti) 企業(ye) 在國際貿易談判和結算過程中主動使用“中國價(jia) 格”,更好反映國內(nei) 市場供求關(guan) 係,助推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加快回歸經濟基本麵。

許英明:要建設國際大宗商品定價(jia) 中心,提高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供應鏈安全。加快建設大宗商品期貨期權市場,在充分發揮和拓展原油、鐵礦石、銅鋁、大豆等期貨品種作用的同時,繼續推進鐵礦石人民幣跨境結算,並推出其他以人民幣標價(jia) 和結算的大宗商品期貨,逐步爭(zheng) 取部分大宗商品定價(jia) 權。同時,建立大宗商品戰略儲(chu) 備,針對對外依存度高、供應鏈可能“卡脖子”的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借鑒石油儲(chu) 備經驗,加快建立戰略儲(chu) 備。

要嚴(yan) 格落實外商投資法,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依托國內(nei) 商品期貨和現貨交易市場,招引國際重點企業(ye) 參與(yu) 國內(nei) 期貨和現貨市場建設,加快建設重點大宗商品基準交割地和實物交割倉(cang) 庫,結合國內(nei) 自貿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期貨特定品種範圍,提高重點大宗商品供應安全性。

要拓寬大宗商品多元化供應渠道,增強大宗商品供應鏈韌性。穩妥有序推進“一帶一路”大宗商品合作項目。加強與(yu) 國際大宗商品主要供應國、供應商對接,增強大宗商品供應鏈韌性。

管濤: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但是主要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計價(jia) 。未來要建設國際金融資產(chan) 交易平台,提高我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全球定價(jia) 影響力,有序推進以人民幣計價(jia) 的大宗商品交易。監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要積極拓展期貨品種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深度,鼓勵期貨經營機構壯大資本實力,為(wei) 實體(ti) 企業(ye) 提供大宗商品現貨供應、風險管理等綜合性服務,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和對全球資源的掌控能力。實體(ti) 企業(ye) 也應該基於(yu) 風險中性原則,運用期貨交易工具管理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的風險。

董浩:在一些國外供給占主導的大宗商品上,建議主動調整供應布局,避免某些關(guan) 鍵原材料受到單一企業(ye) 或國家的製約。此外,還要鼓勵國內(nei) 相關(guan) 行業(ye) 的整合,提高集中度,從(cong) 而在與(yu) 上遊的談判中,占據主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