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與(yu) 逆全球化趨勢暴露了我國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的安全隱患,“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要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數字化供應鏈是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一環。亟須探尋數字化供應鏈的核心要義(yi) 和發展路徑,研究其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作用機理以及推動數字化供應鏈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以更好發揮數字化供應鏈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數字化供應鏈的特點和核心要義(yi)
目前產(chan) 業(ye) 界對數字化供應鏈沒有一個(ge) 公認的定義(yi) ,從(cong) 價(jia) 值創造過程看,數字化供應鏈源於(yu)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興(xing) 數字技術與(yu) 供應鏈各個(ge) 環節的融合創新,在多維應用場景中創造新的價(jia) 值和增長點。從(cong) 主要特征上看,數字化供應鏈以數字化平台為(wei) 支撐,以供應鏈上的物、人、信息的全連接為(wei) 手段,構建一個(ge) 產(chan) 品設計、采購、生產(chan) 、銷售、服務等各環節高效協同、快速響應、敏捷柔性、動態智能的生態體(ti) 係。從(cong) 變革趨勢上看,數字化供應鏈順應數字經濟時代消費的個(ge) 性化、高端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適應消費者更優(you) 體(ti) 驗、更高效率的要求,驅動生產(chan) 以消費為(wei) 中心,由大規模製造向柔性製造、準時製造和精益製造演化。
從(cong) 當前數字化供應鏈的滲透和發展來看,呈現三個(ge) 維度的發展方向:一是從(cong) 采銷兩(liang) 端向中間環節延伸。與(yu) 生產(chan) 、交付環節所涉數據龐大、主體(ti) 多,應用場景複雜不同,采購、銷售環節數字化就緒度更高,更易開展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二是從(cong) 鏈狀結構向網狀聚合發展。在數字化技術幫助下,傳(chuan) 統鏈狀供應鏈聚鏈成網,逐步從(cong) 企業(ye) 內(nei) 部協同發展為(wei) 供應鏈合作夥(huo) 伴之間內(nei) 外協同,數據共享,風險共擔。三是從(cong) 大型企業(ye) 向中小企業(ye) 覆蓋。大型企業(ye) 對供應鏈的速度、敏捷度、柔性、協同度有更高的要求,創新意願更強烈。而中小企業(ye) 往往迫於(yu) 成本壓力擱置轉型。
數字化供應鏈以數字化手段提升供應鏈的速度和效能,不僅(jin) 為(wei) 企業(ye) 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在更大範圍內(nei) 和更深層次上關(guan) 係著國民經濟循環的速度和質量。
數字化供應鏈有利於(yu)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微循環。一是數字化供應鏈精準對接供需,拓展了消費零散、有限的增量空間。在生產(chan) 和銷售環節,C2M(用戶直連製造)模式向企業(ye) 開放數據資源,通過銷售數據分析預測,把消費者的個(ge) 性化需求反饋到生產(chan) 上,減少了中間環節,以高質量的供給激發消費需求擴大。二是數字化供應鏈降低供應風險,增強了產(chan) 業(ye) 循環係統的韌性。在采購環節,數字化采購幫助企業(ye) 預測采購需求和支出結構,實現對供應商的分級評價(jia) 和風險預警,保證供應更加可靠。在物流環節,數字化物流使中小企業(ye) 依托倉(cang) 配網絡、數智技術優(you) 化供應線路,降低庫存,提高周轉率,獲得豐(feng) 富、穩定的倉(cang) 配資源。
以數字化供應鏈推動形成“雙循環”格局
首先,以數字化供應鏈帶動國內(nei) 大循環。第一,數字化供應鏈助力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增強國內(nei) 產(chan) 業(ye) 的自我調節能力。借助數字化供應鏈平台,產(chan) 業(ye) 在地理空間和虛擬平台疊加融合,融通大中小不同規模企業(ye) ,商業(ye) 、服務業(ye) 等不同功能形態的企業(ye) ,上中下遊全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形成更具有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組織,保障核心企業(ye) 供應,提升中小企業(ye) 的市場開拓能力。第二,數字化供應鏈推動城鄉(xiang) 區域要素雙向流動,促進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協調發展。在城鄉(xiang) 循環上,數字化供應鏈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下行通路,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開辟銷售新渠道,配套相應的流通網絡以及金融服務,形成城鄉(xiang) 供應的雙向流通。在區域循環上,數字供應鏈平台使供應鏈在更大空間範圍內(nei) 延長和重組,把傳(chuan) 統區域分工體(ti) 係納入虛擬空間的分工體(ti) 係中,有利於(yu) 推進國內(nei) 產(chan) 業(ye) 空間新布局。第三,數字化供應鏈發揮資金、科技等循環樞紐的作用,激發國內(nei) 產(chan) 業(ye) 活力。數字化供應鏈克服傳(chuan) 統供應鏈金融的弊端,加速供應鏈資金流動,有效控製企業(ye) 融資風險,釋放了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的活力。如供應鏈中大數據的使用解決(jue) 了銀行和企業(ye) 信息的不對稱,區塊鏈對供應鏈金融傳(chuan) 輸中的信息實行了全程保真,提高了核心企業(ye) 主動作為(wei) 的積極性,也讓各級供應商小微企業(ye) 依托核心企業(ye) 獲得資金支持。
其次,數字化供應鏈暢通國內(nei) 外雙循環。一方麵數字化供應鏈把國內(nei) 供應鏈向國際延展,提升對國際供應鏈掌控能力。數字化供應鏈連通國內(nei) 和國際市場,依托跨境電商平台匯集全球各地的采購商,供應商,服務商,多渠道發力有效避免單一市場斷供風險。在疫情期間,跨境電商成為(wei) 外貿出口的主流模式,發揮了穩定國際供應鏈的關(guan) 鍵作用。在2020年前5個(ge) 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4.9%的情況下,經海關(guan) 跨境電商平台進出口的貿易額逆勢同比增長20.9%。另一方麵數字化供應鏈催生外貿新業(ye) 態,拓展了國際合作的空間。數字化供應鏈推動跨境供應鏈向數字化、智能化、簡約化發展,為(wei) 外貿企業(ye) 提供信用保障、外貿綜合服務和金融服務等一體(ti) 化服務,有力支撐數字貿易等新貿易形態的發展。同時,也為(wei) 企業(ye) 開辟了國際多元化的營銷和供應渠道,提高了國內(nei) 企業(ye) 國際合作的主動性。
要充分發揮數字化供應鏈的潛力,以下幾個(ge) 因素將起關(guan) 鍵作用。一是企業(ye) “願不願”,即企業(ye) 是否具備發展數字化供應鏈的基礎,並願意發揮主動性,投入相應的資源,包括製定戰略規劃、持續資金投入、信息係統升級、相關(guan) 人才引進等,並承擔數字化供應鏈升級失敗的風險。二是政策“行不行”,即政府能否為(wei) 企業(ye) 提供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相關(guan) 的政策激勵和保障。如能否對大數據、區塊鏈、5G等新興(xing) 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集成創新應用企業(ye) 給予財政資金支持或融資優(you) 惠,能否支持產(chan) 學研多方聯動培育實用型的數字化供應鏈人才。三是環境“好不好”,即是否有適合數字化供應鏈發展的市場環境,如是否有成熟的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為(wei) 企業(ye) 提供數字化供應鏈的多元應用場景;數字化供應鏈相關(guan) 標準、評價(jia) 體(ti) 係是否建立,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供應鏈的能力實施綜合客觀評價(jia) ;企業(ye) 數據保護製度等是否健全等。
(王晶,作者係國家工業(ye) 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