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製造業(ye) PMI數據來看,目前全球製造業(ye) 整體(ti) 呈現出向好態勢,不過仍有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值得關(guan) 注。比如,全球物流與(yu) 運輸還未完全恢複,原材料采購等投入成本上升,供應鏈修複需要較長周期,這些因素都將製約製造業(ye) 複蘇。為(wei) 鞏固全球製造業(ye) 回暖態勢,各經濟體(ti) 應加強合作,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提供更多支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月初,全球主要經濟體(ti) 集中發布2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綜合來看,全球製造業(ye) 複蘇勢頭強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製,服務業(ye) 需求被嚴(yan) 重抑製的背景下,製造業(ye) 在推動全球經濟複蘇中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有望加速世界經濟整體(ti) 複蘇進程。
不過,受新冠病毒變異、全球供應鏈恢複緩慢、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和貿易保護主義(yi) 等因素影響,全球製造業(ye) 複蘇基礎仍不牢固,隱憂猶存,需要各經濟體(ti) 加強合作和政策協調。
需求釋放
多國製造業(ye) 加速回暖
從(cong) 製造業(ye) PMI數據來看,全球製造業(ye) 複蘇呈現出“同頻共振”態勢。美國2月製造業(ye) PMI達到近3年來最快增速;歐元區製造業(ye) PMI攀升至近3年高位,歐洲主要經濟體(ti) 製造業(ye) PMI全部重回榮枯線上方;日本製造業(ye) PMI增速創下自2018年12月以來新高;韓國製造業(ye) PMI更是創下11年來新高。
需求旺盛是拉動全球製造業(ye) 複蘇的重要因素。隨著新冠疫苗的推廣和全球新增確診病例數下降,市場信心有所恢複,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活動逐步恢複並開始正常化,受到疫情抑製的需求得到快速釋放,這些均成為(wei) 製造業(ye) 率先回暖的主要驅動力。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蔣為(wei) 表示,投資需求促使資本品產(chan) 出大幅增長,在製造業(ye) 複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求擴張帶來的製造業(ye) 價(jia) 格水平提升進一步刺激了製造業(ye) 產(chan) 出增長,全麵提升了全球製造業(ye) 企業(ye) 的增長動力與(yu) 潛力。同時,由疫情導致的服務業(ye) 需求低迷也帶來了一定的“替代效應”。被抑製的服務業(ye) 需求轉化為(wei) 對製成品的需求,這在受疫情衝(chong) 擊較為(wei) 嚴(yan) 重的地區表現得更為(wei) 明顯。在歐美地區,耐用品需求快速增長,電子設備和家電等製成品需求強勁增長,拉動全球製造業(ye) 率先進入複蘇通道。
此外,針對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各經濟體(ti) 相繼推出了經濟刺激計劃,美國推出新的1.9萬(wan) 億(yi) 美元經濟救助和刺激法案,歐洲也將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刺激了製造業(ye) 需求快速上升,市場流動性增加以及各類金融支持有望加速製造業(ye) 複蘇。
隱憂仍存
不確定因素不容忽視
影響製造業(ye) 景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需求、供給以及相應的價(jia) 格和政策變化。綜合來看,全球製造業(ye) 在今年繼續呈現複蘇態勢是大概率事件。不過,可能對複蘇進程造成不利影響的不確定性因素仍不容忽視,這些因素也將製約全球製造業(ye) 長期發展前景。
“從(cong) 製造業(ye) 複蘇的邏輯來看,需求、生產(chan) 以及由此帶來的采購和庫存變化都會(hui) 影響製造業(ye) 複蘇的可持續性。例如,全球物流與(yu) 運輸還未完全恢複,原材料采購等投入成本上升,供應鏈修複需要較長周期,這些因素都將製約製造業(ye) 企業(ye) 產(chan) 量增長。”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yu) 典範說。
數據顯示,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給企業(ye) 帶來了較大壓力。目前,全球供應鏈還遠未恢複到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影響較為(wei) 嚴(yan) 重的地區企業(ye) 生產(chan) 尚未恢複,部分經濟體(ti) 還出現了“用工荒”,拖累了企業(ye) 生產(chan) 進度,致使未交貨訂單增多。同時,供應短缺導致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嚴(yan) 重擠壓了企業(ye) 利潤空間,不利於(yu) 企業(ye) 加速複工複產(chan) 。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供應鏈已經形成了複雜的供給網絡,任何一個(ge) 節點出現問題,都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影響,從(cong) 而增加全球製造業(ye) 供應鏈成本,減緩製造業(ye) 複蘇速度。這意味著,任何一個(ge) 國家出現疫情反複,都可能對產(chan) 業(ye) 鏈上其他企業(ye) 造成不利影響。目前,全球汽車業(ye) 普遍出現的“芯荒”就是一個(ge) 典型案例。因此,世界各國疫情防控的同步性也是製造業(ye) 複蘇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
此外,受經濟刺激政策影響,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引發了市場對發達經濟體(ti) 通脹的擔憂。美國2月份ISM製造業(ye) 指數顯示,支付價(jia) 格指數已經出現“令人不安的上漲”,原材料成本創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漲幅。歐洲和日本、韓國等發達經濟體(ti) 也同樣麵臨(lin) 製造業(ye)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問題,不少工廠生產(chan) 的各種商品價(jia) 格都在上漲,並開始向消費端傳(chuan) 導。
如果市場需求繼續增長,各經濟體(ti) 出台的經濟刺激政策將會(hui) 導致原材料價(jia) 格持續升高,並傳(chuan) 導至製造業(ye) ,進而傷(shang) 害複蘇進程。同時,地方債(zhai) 務激增和補貼導致的“僵屍企業(ye) ”沉積等也將為(wei) 製造業(ye) 複蘇帶來風險。
加強合作
夯實製造業(ye) 複蘇基礎
對於(yu) 各經濟體(ti) 而言,製造業(ye) 是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礎,有著強大的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效應。在製造業(ye) 複蘇的帶動下,生產(chan) 和消費將會(hui) 更加活躍,有望加速世界經濟整體(ti) 複蘇進程。為(wei) 鞏固全球製造業(ye) 複蘇態勢,各經濟體(ti) 應加強合作,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提供更多支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加速全球供應鏈恢複方麵,蔣為(wei) 表示,各經濟體(ti) 應從(cong) 政策層麵加強協調,避免因供應鏈成本持續上升損害製造業(ye) 增長潛力,各主要經濟體(ti) 應當加強財政政策與(yu) 貨幣政策的協調,通過加深全球化支持製造業(ye) 複蘇。
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收學院國際經濟與(yu) 政策方向教授、博士生導師呂朝鳳表示,近年來受貿易保護主義(yi) 持續影響,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期,各國貿易政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發展和整合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國際壁壘的阻礙,為(wei) 製造業(ye) 複蘇和穩步發展帶來一定障礙。
不過,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的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等極大增強了製造業(ye) 的信心。這表明,在世界經濟遭受疫情重創的情況下,各國更應攜手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yi) ,進一步在多邊主義(yi) 框架下推動經濟全球化,降低製造業(ye) 成本,為(wei) 全球供應鏈恢複提供更多支持。
餘(yu) 典範建議企業(ye) ,一方麵可以通過與(yu) 供應商簽訂彈性合同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另一方麵需要積極調整供應鏈策略,建立多元化供應鏈網絡,提高供應鏈彈性,通過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提高企業(ye) 成本控製能力和效率。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