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中國製造產業鏈供應鏈如何補短板強弱項?

發布時間:2021-03-11 17:10:50 中國食品報

“‘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ye) 增加值由23.5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1.3萬(wan) 億(yi) 元,連續11年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製造業(ye) 國家。製造業(ye) 的占比比重對世界製造業(ye) 貢獻的比重接近30%。”工信部部長肖亞(ya) 慶在近日舉(ju) 辦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如是說。2021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存在哪些挑戰,製造業(ye) 格局和走勢如何,如何化解困難鞏固向好態勢,備受關(guan) 注。

“強鏈”“補鏈”塑造製造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

肖亞(ya) 慶表示,“十四五”期間,要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you) 勢。自主、完整並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我國的產(chan) 業(ye) 類別是最完整的,配套齊全,並深度融入了世界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這不僅(jin) 保證了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也為(wei) 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wei) 此,要把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實施製造業(ye) 強鏈、補鏈行動和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加快補短板、斷長板,布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著力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維護我國經濟安全,塑造未來發展新優(you) 勢,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zheng) 中牢牢把握住主動權。

如何“強鏈”“補鏈”?“新冠肺炎疫情的衝(chong) 擊對我們(men)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一次實戰的壓力測試。從(cong) 過去的一年看,我們(men) 可以說經受住了這樣的考驗,也充分彰顯了我們(men) 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勢、強大的動員組織和產(chan) 業(ye) 轉換能力。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這個(ge) 過程中,暴露出來我們(men) 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還存在一些短板,還存在一些弱項。”肖亞(ya) 慶透露,目前已經開始對41個(ge) 大類的工業(ye) 及下麵的細類進行認真全麵的梳理和分析,繪製重點產(chan) 業(ye) 鏈圖譜,找出空白點和弱項短板。“當然,這裏麵還有很多是我們(men) 的優(you) 勢長板,分析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精準設計、精準施策、夯實基礎,這樣來對優(you) 勢集群做強,對突出短板補齊,對弱項進一步增強。”

所謂“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讓長板變得越來越長,增強發展主動權。比如著力培育發展新型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保持產(chan) 業(ye) 鏈的完整。“我們(men) 很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量大麵廣,生產(chan) 出的產(chan) 品全球總量第一,不僅(jin) 滿足了中國的需要,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做出貢獻,所以這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完整是非常重要的。”肖亞(ya) 慶表示,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鏈布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區域特點非常突出,要根據區域發展特點和布局,進一步發揮集群優(you) 勢,增強產(chan) 業(ye) 鏈的根植性和競爭(zheng) 力。

所謂“補鏈”,就是補齊短板和弱項,確保關(guan) 鍵時候不“掉鏈子”。主要是兩(liang) 方麵工作:一方麵,開展產(chan) 業(ye) 技術再造工程,就是針對弱項短板比較集中的領域,通過應用牽引、整體(ti) 帶動、揭榜掛帥等新機製組織攻關(guan) ;另一方麵,加快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已經布局了17個(ge) 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並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下一步,要圍繞產(chan) 業(ye) 創新,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發揮地方企業(ye) 積極性,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的原則,使得我國製造業(ye) 的創新體(ti) 係更加完備、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構建新發展格局,工業(ye) 信息化既是主戰場、主力軍(jun) ,又是排頭兵和第一方陣。”肖亞(ya) 慶稱,工信部將著力解決(jue) “卡脖子”的問題,加快構建以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為(wei) 核心節點的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網絡體(ti) 係。同時,緊扣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相互促進,進一步提升工業(ye) 信息化對外開放,全麵開放一般製造業(ye) ,吸引更多外資、高端製造業(ye) 項目落地。

改革創新驅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

工信部黨(dang) 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研判,2021年,我國工業(ye) 經濟的發展趨勢總體(ti) 向好。他同時提示,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也存在斷供、斷鏈風險,對工業(ye) 經濟帶來不確定影響的風險是存在的。

田玉龍介紹,2021年工信部將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促進融合發展,特別是實施工業(ye) 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路線,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加快數字產(chan) 業(ye) 化發展。

“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肖亞(ya) 慶表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發揮我國既有基礎和優(you) 勢,統籌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全麵部署5G、工業(ye) 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製造工程、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等,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充分融合、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最根本的是要推動實體(ti) 經濟的發展。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布285項智能製造國家標準,主導製定47項國際標準,涵蓋了企業(ye) 生產(chan) 製造的全流程,我國進入全球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建設先進行列。建成600多個(ge) 具備先進水平的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運營成本降低25.2%,產(chan) 品研製周期縮短35%,產(chan) 品不良品率降低35.5%。

做好中小企業(ye) 發展的“321”

中小企業(ye) 是我國數量最大、最活躍的市場主體(ti) 。數據顯示,現有市場主體(ti) 1.3億(yi) ,其中8000多萬(wan) 是個(ge) 體(ti) 工商戶,企業(ye) 數是4000多萬(wan) 。在4000多萬(wan) 家企業(ye) 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ye) ,所以中小企業(ye) 在保市場、保就業(ye) 當中是最大的主力軍(jun) 。肖亞(ya) 慶說,工信部將推動做好降低稅費、清理拖欠、降低融資成本等三道“減法”以及服務、數字化、融資規模等三道“加法”,幫助中小企業(ye) 提升創新能力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支持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重要發源地。

“從(cong) 工信部的角度,我們(men) 想主要做好中小企業(ye) 發展的‘321’。”肖亞(ya) 慶解釋說,所謂的“3”就是圍繞政策體(ti) 係、服務體(ti) 係、發展環境3個(ge) 重要領域進一步夯實基礎。加快“十四五”中小企業(ye) 的發展規劃的編製,進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的製度,完善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社會(hui) 化公益服務相結合的中小企業(ye) 服務體(ti) 係。同時引導服務機構提供規範化、精細化、個(ge) 性化的服務。

“2”是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這兩(liang) 個(ge) 重點,追求實效,把這兩(liang) 個(ge) 重點落實,加強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ye) 對接,深化產(chan) 融合作,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ye) 信貸投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1”是緊盯提升中小企業(ye) 創新能力和創新化水平這一目標,支持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的發源地。“實際上我們(men) 過去的創新,很大一部分來源於(yu) 中小企業(ye) ,所以我們(men) 要健全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梯度培育體(ti) 係,力爭(zheng)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在1800多戶的基礎上,在國家層麵通過3—5年時間培育一萬(wan) 多家這樣的企業(ye) ,帶動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10萬(wan) 家和百萬(wan) 家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肖亞(ya) 慶如是說。

肖亞(ya) 慶指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正在加快突破和加快發展,這些都深刻改變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的格局。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體(ti) 係化提升製造業(ye) 的自主創新能力,著重要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的供應體(ti) 係,特別是要加快健全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創新體(ti) 係,鼓勵企業(ye) 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鼓勵創新,不僅(jin) 僅(jin) 是要在具體(ti) 的技術和產(chan) 品上創造出更多的產(chan) 品和更多的單一技術,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升製造業(ye) 創新能力。與(yu) 此同時,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促進產(chan) 業(ye) 素質的整體(ti) 提升。要錨定“加快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狠下功夫,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製造業(ye) 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的適配性。深入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建設綠色製造體(ti) 係,推進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有序轉移,加強優(you) 質企業(ye) 的梯度培育,加快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