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個(ge) 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大連、哈爾濱、青島、廈門、鄭州、武漢、海口、昆明、西安和烏(wu) 魯木齊。
交通樞紐建設對經濟發展至關(guan) 重要。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要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ti) ”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係統。建設麵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加快建設20個(ge) 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80個(ge) 左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這20個(ge)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大連、哈爾濱、青島、廈門、鄭州、武漢、海口、昆明、西安和烏(wu) 魯木齊。
為(wei) 何是這20個(ge) 城市呢?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yu) 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經濟基礎是建設交通網絡的依據。交通是為(wei) 了連接人流、物流,所以人口越多,城市越大,GDP越高,對國際交通的需求也越大,核心交通樞紐作用會(hui) 更突顯。反過來,交通網絡的建設,往往對網絡節點城市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綱要》指出,我國將建設麵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具體(ti) 而言,就是形成以北京、天津為(wei) 中心聯動石家莊、雄安等城市的京津冀樞紐集群,以上海、杭州、南京為(wei) 中心聯動合肥、寧波等城市的長三角樞紐集群,以廣州、深圳、香港為(wei) 核心聯動珠海、澳門等城市的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集群,以成都、重慶為(wei) 中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集群。
這20個(ge) 城市中,位於(yu) 這四大經濟圈的城市就占了9個(ge) 之多,其中長三角作為(wei) 我國最大的城市群,數量最多,有3個(ge) 城市入圍。其他三個(ge) 經濟圈各有2個(ge) 城市。
不僅(jin) 如此,未來我國將加快構建6條主軸。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之間聯係,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ti) 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拓展4極輻射空間和交通資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國綜合立體(ti) 交通協同發展和國內(nei) 國際交通銜接轉換的關(guan) 鍵平台,充分發揮促進全國區域發展南北互動、東(dong) 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廣東(dong) 省體(ti) 改研究會(hui) 執行會(hui) 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國際交通樞紐需要考慮各個(ge) 大的經濟圈以及在全國的分布,不光是發達地區,也要考慮如何帶動欠發達地區。當然,相對來說,幾個(ge) 大的經濟圈會(hui) 多一些。我國戰略發展的幾個(ge) 增長極,就是布局的重點。
在四大經濟圈的相互聯係中,中部地區的武漢和鄭州處於(yu) 重要的節點。“九省通衢”武漢是華中地區的中心,也是中部第一大城市。鄭州是戶籍人口第一大省的省會(hui) ,也是我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此外,青島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dong) 的經濟領頭羊,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對日韓的經貿往來也比較多。
彭澎說,國際交通樞紐跟人口密度有關(guan) ,人多,經濟發展起來後,客源就多,出行量大,貨運運輸也多。
在經濟和人口因素外,區域之間的平衡發展和布局也十分重要。比如西安和沈陽都是傳(chuan) 統的大區中心城市,西安作為(wei) 大西北的龍頭,是整個(ge) 大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也是大西北地區第一個(ge) GDP突破萬(wan) 億(yi) 大關(guan) 的城市。沈陽是東(dong) 北大區的中心,對東(dong) 北振興(xing) 具有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彭澎說,很多交通樞紐是曆史形成的,原來的大區中心城市都是國際交通樞紐,這也是考慮區域協調發展和傳(chuan) 統的曆史積澱、地位。“這種積澱和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在這些城市之外,還有一些城市雖然經濟總量不是特別靠前,但這些城市處於(yu) 國際交流和經貿往來的重要節點,國際交通需求也比較大。以廈門為(wei) 例,雖然GDP總量僅(jin) 位列全國第33位,但交通樞紐地位十分突出。
廈門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廈門是我國的東(dong) 南航運中心。而且福建的海外華僑(qiao) 尤其是東(dong) 南亞(ya) 的僑(qiao) 胞很多,廈門也是東(dong) 南沿海地區與(yu) 東(dong) 南亞(ya) 經貿往來的中心。
大連和哈爾濱都處於(yu) 東(dong) 北地區,其中大連是我國建設的東(dong) 北亞(ya) 航運中心,與(yu) 日韓之間的交流也很多。哈爾濱是東(dong) 北亞(ya) 中心城市,哈爾濱新區目標是建設成為(wei) 中俄全麵合作重要承載區、東(dong) 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老工業(ye) 基地轉型發展示範區和特色國際文化旅遊聚集區。
另外幾個(ge) 城市中,海口所在的海南正在大力打造國際旅遊島和自貿港,對外交流和經貿往來很多。昆明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國際航空樞紐,也是我國與(yu) 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經貿往來的橋頭堡。烏(wu) 魯木齊是大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國麵向中亞(ya) 地區人員、經貿往來的橋頭堡。
多種交通連接網絡推進
當然,成為(wei) 國際交通樞紐一個(ge) 重要條件是本身的交通基礎,包括航空、高鐵、海港、河港、公路等。其中,航空樞紐是一個(ge) 重要的基礎。
根據《2019年民航機場生產(chan) 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航空旅客吞吐量最大的13個(ge) 城市,全部進入到此次20個(ge) 城市名單。此外,青島、海口、烏(wu) 魯木齊、天津、哈爾濱航空旅客也都位列前20。沈陽位列第21位,20個(ge) 城市中航空旅客吞吐量最小的大連,位居全國第23位。
航空的一大特點是速度快,這對於(yu) 人員的快速流動,以及對時間敏感度較高的臨(lin) 空產(chan) 業(ye) 發展十分關(guan) 鍵。民航資深專(zhuan) 家李曉津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像蘋果手機貶值速度是以天計算的,這時候離航空樞紐近就是一個(ge) 充分必要條件。
2011年10月,當時全國第13個(ge) 、內(nei) 陸首個(ge) 綜合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封關(guan) 運行,富士康代工生產(chan) 的蘋果手機開始源源不斷地從(cong) 中原腹地的農(nong) 業(ye) 大省飛向全球,帶動河南外向型經濟連年高速發展。
由於(yu) 航空在國際運輸中的獨特優(you) 勢,當前在各大中心城市機場擴建、新建過程中,高鐵、城市軌道等交通連接網絡也一並推進,以機場為(wei) 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正加快形成。例如,根據《廣州白雲(yun) 國際機場總體(ti) 規劃修編(2020年版)》,近期規劃新增西二、東(dong) 三跑道,新建T2航站樓主樓東(dong) 四、西四指廊和西衛星廳、T3航站樓,設置T3樓前GTC,引入穗莞深城際、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和地鐵22號線等軌道交通,分擔比例達到40%。
目前,部分國際航空樞紐正在成為(wei) 城市和區域發展的中心。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