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行業(ye) 、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已超70個(ge) ,廣泛應用到30多個(ge) 國民經濟重點行業(ye) ,連接工業(ye) 設備數量達4000萬(wan) 台套……翻開近年來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成績單,網絡支撐能力顯著提升、融合應用加速縱深拓展、產(chan) 業(ye) 帶動效應不斷增強。
工業(ye) 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既為(wei) 經濟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wei) 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提供了新機遇。自《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印發以來,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起步期的行動計劃全部完成。
時值“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邁過起步期進入快速成長期後,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如何再上新台階?前不久,工信部印發《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基於(yu) 11項重點任務,對今後3年工業(ye) 互聯網的重點工作內(nei) 容做出部署。
《行動計劃》新在哪裏
覆蓋範圍更廣、關(guan) 注領域更深、行動目標更高
“未來3年將是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快速成長的關(guan) 鍵期。”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lan) 表示,此次《行動計劃》的發布,體(ti) 現了工業(ye) 化和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發展。
覆蓋範圍更廣,凸顯數據生產(chan) 要素。《行動計劃》增加了“數據匯聚賦能行動”“技術能力提升行動”“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行動”,不僅(jin) 基本覆蓋了各領域各行業(ye) ,更凸顯了數據等要素的重要意義(yi) 。
關(guan) 注領域更深,聚焦基礎創新能力。未來3年,網絡、標識、平台、安全等領域一批關(guan) 鍵技術將實現產(chan) 業(ye) 化突破;工業(ye) 芯片、工業(ye) 軟件、工業(ye) 控製係統等供給能力明顯增強。“這些基礎技術能力的突破,將在更深程度支撐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為(wei) 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提供肥沃土壤。”徐曉蘭(lan) 說。
行動目標更高,各行業(ye) 全方位提升。《行動計劃》目標從(cong) 原先的“初步建成工業(ye) 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chan) 業(ye) 體(ti) 係”轉變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並進,新模式、新業(ye) 態大範圍推廣,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從(cong) 行動內(nei) 容看,將推動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由產(chan) 業(ye) 本身到各行業(ye) 應用賦能的全方位提升,將麵向垂直細分行業(ye) ,形成100個(ge) 左右新模式應用試點示範。
“十四五”時期,將是工業(ye) 互聯網結合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推進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階段。
一方麵,新技術賦能,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從(cong) 需求側(ce) 看,隨著工業(ye) 5G芯片、智能傳(chuan) 感器等新型數字化元器件更加普及,將帶動設備和生產(chan) 線改造成本持續下降,從(cong) 而提升中小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的改造意願。”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張宇分析,從(cong) 供給側(ce) 看,隨著大數據中心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算力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工業(ye) 數據量質齊增,也將強化工業(ye) 互聯網係統供應商的方案輸出能力。
另一方麵,新業(ye) 態引領,應用領域向縱深推進。曆經3年起步期,從(cong) 覆蓋領域看,工業(ye) 互聯網持續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製造業(ye) 各門類全麵擴張,從(cong) 應用環節看,逐步從(cong) 製造業(ye) 企業(ye) 的銷售服務等終端向研發設計等前端延伸,從(cong) 單點改進向全局優(you) 化拓展,這些都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在更高水平拓展應用空間奠定了基礎。
新型模式如何培育
將產(chan) 業(ye) 末梢延伸到服務領域、將產(chan) 業(ye) 進步錨定在高精尖技術
“為(wei) 新階段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如何謀求新發展、開拓新機遇提供了行動指南,將有效提振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的創新熱情。”在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長顧維璽看來,《行動計劃》的最大亮點之一在於(yu) 培育新型模式。
《行動計劃》從(cong) 5方麵提出展望,包括發展智能化製造、加強網絡化協同、推廣個(ge) 性化定製、拓展服務化延伸、實施數字化管理等,並提出目標任務,到2023年,麵向垂直細分行業(ye) ,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和應用場景,實現在200家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複製推廣。
如何才能加速培育新型模式?
一方麵,要拉長視線、提升視角、開闊視野,將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末梢延伸到服務領域。
“工業(ye) 互聯網基於(yu) 數據驅動的全連接推動企業(ye) 搭起一張‘大網’,要想充分釋放這張網絡的經濟效益,需要以客戶為(wei) 中心,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xing) 山介紹,以拉鏈生產(chan) 商偉(wei) 星集團為(wei) 例,通過與(yu) 浪潮雲(yun) ERP(企業(ye) 資源計劃)合作,成功實現了產(chan) 品的個(ge) 性化定製。“客戶可以自由選配拉鏈顏色、材質和樣式,訂單下達後,係統根據訂單信息及各產(chan) 線運行狀況實時調度進行柔性生產(chan) ,不僅(jin) 實現了拉鏈行業(ye) 的‘私人定製’,設備利用率也由過去的60%提升到了80%。”
另一方麵,也要將產(chan) 業(ye) 進步的展望錨定在高精尖技術,推動智能化和服務化的大踏步發展。
新模式來自新技術。《行動計劃》強調,鼓勵大型企業(ye) 加大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應用力度,全麵提升研發設計、工藝仿真、生產(chan) 製造、設備管理等智能化水平,實現全流程動態優(you) 化和精準決(jue) 策。“支持領先企業(ye) 加快關(guan) 鍵技術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的融合應用,不僅(jin) 有利於(yu) 新模式湧現,也將帶動工業(ye) 短板提升。”顧維璽說,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構建更加優(you) 化靈活的軟件、控製係統,將有效填補我國工業(ye) 控製係統與(yu) 工業(ye) 軟件短板。
“盡管5種模式已有清晰界定,但對於(yu) 如何充分提升產(chan) 業(ye) 的主觀能動性、如何有效整合資源等方麵仍有待探索。”顧維璽建議,應進一步細化目標、統籌資源,從(cong) 而在發揮自身優(you) 勢的前提下加快新型模式培育。
大中小企業(ye) 怎樣融通發展
既要發揮大型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也要提升公共綜合服務能力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ye) 開展工業(ye) 互聯網改造的意願仍不足,發展潛力尚未充分激活。
“基礎薄弱、資金缺乏、人才貧瘠是製約中小企業(ye) 升級改造的主因。”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總體(ti) 規劃所副所長張皓翔說,不少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基礎薄弱,升級改造難度大、成本高,且普遍存在資金缺乏、持續經營能力偏弱等問題。
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是我國大力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優(you) 勢所在。《行動計劃》提出,要支持大型企業(ye) 引領推廣、中小企業(ye) 廣泛應用的融通發展模式,推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
實現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要發揮大型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張皓翔表示,通過推動大型集團企業(ye) 建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帶動周邊中小企業(ye) 提升數字化水平,形成共生共贏的行業(ye) 生態。一方麵,開放龍頭企業(ye) 各類資源,能使相關(guan) 中小企業(ye) 在設計研發、生產(chan) 製造、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另一方麵,通過龍頭企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中小企業(ye) ,也能更好促進中小企業(ye) 專(zhuan) 注細分領域,快速成長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經過多年探索,卡奧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將與(yu) 大企業(ye) 共建、與(yu) 小企業(ye) 共享作為(wei) 發展秘訣。”海爾卡奧斯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卡奧斯平台已跨行業(ye) 、跨領域孕育出化工、農(nong) 業(ye) 、應急物資等15個(ge) 行業(ye) 生態,助力數萬(wan) 家中小企業(ye) 實現數字化改造,不少企業(ye) 已成為(wei) 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
加速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也要提升公共綜合服務能力。《行動計劃》提出,建設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大數據中心基於(yu) 海量行業(ye) 采集、匯聚、分析工業(ye) 大數據形成的服務體(ti) 係,將提升中小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監測分析能力,從(cong) 而助力企業(ye) 降低改造成本,逐步從(cong) 被動使用轉變為(wei) 主動擁抱。”張皓翔說。
“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應推動多主體(ti) 協同貫通、打破壁壘。”徐曉蘭(lan) 說,隻有這樣,才能促進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如同毛細血管般深入社會(hui) 和企業(ye) 方方麵麵,成為(wei) 更多製造企業(ye) 轉型升級的一片沃土。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