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新能源汽車邁入新發展階段 “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

發布時間:2021-01-18 14:14:46 中國經濟網

從(cong) 2001年實施重大專(zhuan) 項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取得了長足發展,累計產(chan) 銷量超過500萬(wan) 輛,已超額完成任務,並順利進入市場和政策雙輪驅動的新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zheng) 中打贏市場化攻堅戰,還需要注重動力電池、電驅係統、智能控製、輕量化技術、燃料電池等關(guan) 鍵技術鏈條的完善。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正呈現智能網聯技術快速發展、電子電氣架構持續演進等動向,這讓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技術鏈、價(jia) 值鏈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正變得愈發重要,“卡脖子”的問題亟待解決(jue) 。

昨日(1月17日),為(wei) 期三天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論壇”在京閉幕。論壇上,來自政府和相關(guan) 行業(ye) 機構、企業(ye) 的代表,對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在智能化、電動化以及投資、基礎建設等領域的發展進行了深度探討。與(yu) 會(hui) 嘉賓普遍認為(wei) ,新發展格局下,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掌握,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化轉型的關(guan) 鍵。

新能源汽車取得長足發展 邁入雙輪驅動新階段

最近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取得了長足發展。“新能源汽車從(cong) 本世紀初國家新能源汽車重大專(zhuan) 項起步,2001年到今天2020年,確實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主席萬(wan) 鋼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chan) 銷量超過500萬(wan) 輛,已經超額完成任務。”

科學技術部部長王誌剛也認為(wei) ,“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科技發展上具有前瞻性與(yu) 創造性,2001年實施重大專(zhuan) 項,搭建三縱三橫總體(ti) 研發布局;‘十一五’期間,實施十城千輛工程,解決(jue) 產(chan) 業(ye) 落地難題;‘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開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銷量大幅增長;‘十三五’期間,產(chan) 業(ye) 圍繞純電驅動戰略,解決(jue) 關(guan) 鍵路線問題,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技術大幅提升,智能網聯與(yu) 自動駕駛技術也有了長足發展。”

萬(wan) 鋼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已進入市場和政策雙輪驅動新階段。他建議,企業(ye) 要審慎判斷市場發展,堅定投入、堅持技術創新。當下,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正處在於(yu) 能源產(chan) 業(ye) 雙向融合,交通產(chan) 業(ye) 跨界融合的關(guan) 鍵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zheng) 中打贏市場化攻堅戰,還需要注重動力電池、電驅係統、智能控製、輕量化技術、燃料電池等關(guan) 鍵技術鏈條的完善。

在王誌剛看來,未來新一代汽車技術體(ti) 係正在形成,智能時代的汽車是新材料、智能網聯、可再生能源、新城市的融合,汽車在成為(wei) 智能終端之後,將會(hui) 與(yu) 交通網、信息網與(yu) 能源網進行融合。

這與(yu) 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部長王蒙徽的觀點不謀而合。王蒙徽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yu) 當下正在進行的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建設的新型城市存在結合點。他指出,“新城市建設在於(yu) 全麵推進城市信息平台的搭建,建設全覆蓋城市智能感知係統,推動市政、交通等領域的智能化。”應探索建設城市智能化道路,支持車聯網發展,完成城市道路設施與(yu) 車輛的連接,從(cong) 而達到實時監控交通流、有效治理城市擁堵的目的。

智能化、電氣化加速發展 “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jue)

談及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當下的動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苗圩表示,一是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二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持續演進。“這些動向已經給產(chan) 業(ye) 帶來了相應的變化,首先是汽車產(chan) 品形態發生改變,汽車逐漸向著大型智能終端與(yu) 數字空間轉變;其次是企業(ye) 商業(ye) 模式麵臨(lin) 調整,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鏈、技術鏈、價(jia) 值鏈發生改變,硬件收入降低,軟件與(yu) 服務的收入出現提升。車企的未來將從(cong) 賣產(chan) 品轉變為(wei) 賣服務,主機廠會(hui) 從(cong) OTA升級、按需付費等領域實現價(jia) 值變現。”

在立足當下的同時,我們(men) 更需展望未來,進行提前規劃。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林念修看來,國內(nei) 大循環將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內(nei) 需動力,隨著市場的繼續擴大,綠色消費、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將繼續擴大,這將為(wei) 未來十五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市場和技術基礎。

不過,林念修也提醒,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還需解決(jue) 供需不平衡、創新能源待提高等問題。對此,他建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應加速推動電動化,加強基礎三電技術、智能化攻克,為(wei) 新技術提供應用場景,提升產(chan) 業(ye) 的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品牌化,提升認知度和影響力,提升中國汽車產(chan) 品出口占比,打造世界一流的零部件供應商。

對此,苗圩認為(wei) ,核心技術對於(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在芯片、操作係統、安全問題等領域,仍麵臨(lin) 著“卡脖子”的問題。

工業(ye) 與(yu) 信息化部部長肖亞(ya) 慶則建議,未來十五年,一是要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優(you) 化供應鏈環境,推動供應鏈核心技術攻克,提升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二要加快核心技術攻關(guan) ,圍繞安全、全氣候使用等問題,研發動力電池、車用芯片、車載係統等關(guan) 鍵技術;三要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在公共交通、汽車下鄉(xiang) 等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四要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環境,製定汽車產(chan) 業(ye) 路線圖,有序開放代工生產(chan) ,用好市場規則,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避免盲目投資;五要深化高水平合作,加強與(yu) 有關(guan) 各國、各方開放合作,加快標準國際化,引導企業(ye) 加強國際競爭(zheng) ,形成開放式的產(chan) 業(ye) 新格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