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zhuan) 家: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
路透社報道稱,在強勁的外部需求助推下,中國製造業(ye) 迅速複蘇,勢頭超出預期。相關(guan) 工廠正急於(yu) 填補用工缺口以完成出口訂單。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出口激增,集裝箱供不應求。中國最新的出口集裝箱運輸指數創下曆史新高,這主要歸功於(yu) 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報道稱,今年第二季度,當大多數國家仍處於(yu) 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時,中國的工廠已經逐步複工複產(chan) ,城市也逐步恢複正常運作,中國經濟得以迅速恢複。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國內(nei) 複工複產(chan) 以後,中國的出口增長超出預期。這背後有多方麵原因。
在工業(ye) 生產(chan) 基礎方麵,中國的優(you) 勢之一是供應鏈完整,對外部零配件、原材料的依賴程度相對較小。相比旅遊業(ye) 等行業(ye) ,工業(ye) 生產(chan) 受人員流動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中國的工業(ye) 生產(chan) 恢複迅速。
在供給側(ce) 與(yu) 消費側(ce) 的關(guan) 係方麵,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最重要的特點是對供給側(ce) 的影響大於(yu) 消費側(ce) ,這在發達國家表現得尤為(wei) 顯著。疫情對人員流動的限製和運輸的管控,導致多國的生產(chan) 無法恢複。但由於(yu) 各國政府都積極推出消費刺激計劃,疫情對消費側(ce) 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出現了供給和消費的缺口。而中國由於(yu) 生產(chan) 迅速恢複,正在為(wei) 全世界提供物資,把世界工廠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同時,中國企業(ye) 適應市場能力強,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民營企業(ye) 表現得更加突出。民營企業(ye) 的生產(chan) 是自主式而非訂單式的。而加工外貿類的企業(ye) ,其生產(chan) 往往是訂單化的,進口商要求什麽(me) 就生產(chan) 什麽(me) ,也隻能生產(chan) 什麽(me) 。但中國的民營企業(ye) 擅長控製自己的生產(chan) 線和生產(chan) 方向,所以一旦外部市場出現變化,就能靈活調整。
中國的體(ti) 製優(you) 勢和政府的宏觀指導能力在疫情中也得到彰顯。麵對疫情,政府出台支持措施並配合有效引導,幫助民營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中國擁有工業(ye) 生產(chan) 優(you) 勢,但優(you) 勢的發揮也需要政府的引導。疫情初始,防疫物資短缺,政府立刻調動相關(guan) 企業(ye) 和科研院所進行技術攻關(guan) 。到今年4月,防護服日產(chan) 能達到150萬(wan) 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chan) 能超過340萬(wan) 隻;額溫槍的紅外線傳(chuan) 感器,由依賴進口轉為(wei) 自主生產(chan) 。抗疫物資在短時間內(nei) 由緊缺轉為(wei) 滿足國內(nei) 需求,並出口供應國際市場。這要完全依靠市場是不現實的,必須有強大的政府組織引導力才能實現。中國政府在危機情況下的反應能力和動員能力對推動出口增長尤為(wei) 關(guan) 鍵。
未來中國出口能否持續增長,既麵臨(lin) 挑戰,也有廣闊機遇。在外部需求上,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yan) 峻,對外部消費需求會(hui) 產(chan) 生抑製作用。因此外部市場還會(hui) 存在波動。但外部生產(chan) 能力同樣可能下降,對中國製造的需求依然存在。在企業(ye) 角度上,企業(ye) 要通過創新提高自身競爭(zheng) 力。企業(ye) 創新有多重含義(yi) 。一般意義(yi) 的創新指高端技術創新,但真正能做到的企業(ye) 屬於(yu) 少數。對大多數企業(ye) 來說,最實際的創新是結合市場的創新,有時簡單的產(chan) 品設計或功能創新,往往能夠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
以往中國民營企業(ye) 的出口多依靠代理和貼牌,企業(ye) 不掌握市場、不主動對接市場,這個(ge) 問題曾經嚴(yan) 重影響出口。現在中國企業(ye) 要打通並深入外部市場,就要了解這些市場的需求,設計、生產(chan) 適銷對路的產(chan) 品,這也是創新能力的一種體(ti) 現。
同時,企業(ye) 要把握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大方向,認識到國家正在為(wei) 企業(ye) 走出去“開路”。當前,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同其他國家商簽貿易協定、投資協定,不斷幫助企業(ye) 開拓新市場。例如剛剛簽署的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在生效後將進一步帶動貿易的增長。雖然國際社會(hui) 出現了逆全球化浪潮,但中國始終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支持企業(ye) 融入國際市場。隻要企業(ye) 把握住國家擴大開放與(yu) 全球化不可逆的大方向,中國出口就會(hui) 實現較為(wei) 穩定的增長。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