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中國民航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從(cong) 航空貨運場景角度,應該根據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的決(jue) 策部署,圍繞構建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航空貨運發展短板,思考如何補齊這一短板,著力提升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疫情發生後,客運停飛,貨運運輸能力隨即受到極大削弱,這充分暴露出了缺乏專(zhuan) 業(ye) 化航空貨運的短板,而其背後則是缺乏自主的全球綜合航空物流服務網。
全球綜合航空物流服務網是一個(ge) 由內(nei) 外各類發展要素組成的係統和網絡集成,即對內(nei) 匯集基地貨航、大型物流集成商、硬件設施、軟件配置、信息係統、金融業(ye) 務等要素,打造集物流、標準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wei) 一體(ti) 的係統支持;對外緊跟商流,建設海外貨站,形成網絡支撐,實現海外航點的全球布局和境外的快速清關(guan) 和高效配送,實現物流服務能力的輸出和構建。最終推動全球綜合航空物流服務網成為(wei) 航空物流領域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在“十四五”期間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明晰其階段性特征。總體(ti) 上可分為(wei) 三個(ge) 遞進式發展階段。
(1)前期階段特征
完善全球綜合航空物流服務網內(nei) 部係統和外部網絡要素組合。內(nei) 部係統方麵,一是加快引育物流要素,齊聚“六要素”;二是圍繞硬件設施、操作流程、信息傳(chuan) 輸以及通關(guan) 安檢等要素的標準化建設,打造標準流;通過建設貨物追蹤、航線訂艙、多式聯運、跨境支付等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信息化服務平台,形成信息流和資金流,推動各要素相互之間的促進和融合,實現各要素間的良性互動、協同配合和深度融合,形成紮實的係統支持。外部網絡方麵,主要是緊跟商流變化節奏,實施 “抱團出海”,打造海外貨站。一是設“點”,在國內(nei) 選出一個(ge) 具備以全球航空為(wei) 核心的航空綜合交通樞紐機場,聯合歐洲一同樣特征機場加快推動海外貨站項目建設,建立海外樞紐航點,充分利用樞紐航點的區位和網絡優(you) 勢,大力發展中轉與(yu) 聯運業(ye) 務,不斷增強貨物運輸的可達性與(yu) 時效性。二是連“線”,在試點機場通道上,加大貨運運力引進力度,加強在航線上的運力投放,加密航班頻次,打造國際國內(nei) 、客機腹艙與(yu) 全貨機高效銜接,外籍航司與(yu) 本土貨航互為(wei) 支撐的空中快線網絡。三是鋪“網”,吸引大型物流集成商參與(yu) 構建物流網絡,深挖市場發展潛力,增強貨物集疏力度,會(hui) 同航司形成幹線與(yu) 支線銜接互轉、相互支撐的區域性輻射格局,航空樞紐規模效益和網絡效益持續放大。
(2)三年期階段特征
複製海外貨站項目,布局全球網絡貨站點。圍繞國家戰略布局,逐步在歐洲、美洲、亞(ya) 洲等區域多點布控選址建立海外貨站,強化與(yu) 全球主要貨運樞紐的銜接性和整體(ti) 型,構建多航點結合、聚集能力強、輻射範圍廣、通達至全球主要地區城市的洲際幹線的航空物流服務網絡。
(3)五年期階段特征
經過五年的努力,形成較為(wei) 完善和成型的發展模式並推廣至全國,建成通達全球的綜合航空物流服務網,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進一步增強。(作者:常曉濤,單位:河南省機場集團貨運公司,文章原刊發於(yu) 《中國民用航空》雜誌2020年11期刊首語)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