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建設製造強國 築牢實業根基

發布時間:2020-11-11 10:06:58 人民網

“實體(ti) 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ti) 經濟,抓實體(ti) 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ye) 。”“十三五”時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實體(ti) 經濟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過去5年,實體(ti) 經濟取得了哪些新進展?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們(men) 應當如何加快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經濟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如何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今天起,本版推出“著力發展實體(ti) 經濟”係列報道,回望來路、審視當下、展望前景。

——編  者  

一條製鞋生產(chan) 線,技改後效率可提三成多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升級步伐

鏡  頭

每塊皮料都有專(zhuan) 屬身份ID實現智能剪裁,車縫流水線通過智能運算自動按需分配工作量,智能機械臂精準進行鞋麵打磨、鞋底刷膠……在廣州市天創時尚智能工廠,不同樣式、尺碼的新款女鞋在同一條生產(chan) 線上“共舞”。

“用戶需求越發多元多變,倒逼我們(men) 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天創時尚總經理倪兼明說,2018年8月,經過柔性化改造後的首條鞋履自動化智能生產(chan) 線開始啟用,生產(chan) 效率提升35%以上,用工減少60%,生產(chan) 更高效,品質也更穩定了。

嚐到技術改造甜頭後,天創時尚打算再進一步。這幾天,他們(men) 在車間智能化生產(chan) 線上裝上了攝像頭,還搭起了電商直播間。“‘雙11’要來了,一批訂單通過柔性智能製造係統直接轉化成生產(chan) 指令,最快1天內(nei) 就能發貨。”倪兼明滿懷期待。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要以創新為(wei) 動力,以提高產(chan) 業(ye) 附加值為(wei) 目標。”國家工業(ye) 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ye) 所副所長馮(feng) 媛表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工業(ye) 重要組成部分,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的80%,紡織、輕工、鋼鐵、石化、機械等產(chan) 業(ye) 更是直接關(guan) 係國計民生,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是建設製造強國最為(wei) 重要的任務之一。

“十三五”期間,不少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加快了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步伐。2016—2019年,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ye) 投資的比重從(cong) 40.6%增長到47.1%。截至今年6月,全國製造企業(ye) 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率達48.7%、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1.5%、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1.1%。

馮(feng) 媛認為(wei) ,“十四五”時期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應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推動企業(ye) 進行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此外,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集中的行業(ye) ,不少企業(ye) 自身研發能力薄弱、實施技術改造較為(wei) 困難,需要集中資金、人才、設施等資源開展協同創新,研發具有準公共產(chan) 品特性的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馮(feng) 媛說。

一顆納米微球,製造業(ye) 中有大用場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開拓市場空間

鏡  頭

什麽(me) 是微球?微球是直徑在納米和微米尺度範圍的“小球”。1納米約等於(yu) 一根頭發絲(si) 橫切麵直徑的六萬(wan) 分之一。如此微小的材料,卻在製造業(ye) 中有著大用場。

“微球屬於(yu) 納米新材料,是電子信息、生物製藥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基礎之一。沒有微球就難以生產(chan) 出抗癌藥,也無法生產(chan) 液晶顯示屏。”蘇州納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舉(ju) 例說,每平方毫米手機屏幕要用上百個(ge) 微球,這些微球能形成一個(ge) “骨架”,撐起兩(liang) 塊玻璃麵板,液晶材料就灌注在微球撐起的麵板縫隙裏。

過去,我國不具備微球生產(chan) 能力,製約了液晶顯示、芯片製造等下遊產(chan) 業(ye) 發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多年不懈創新,目前納微科技生產(chan) 的納米液晶微球已經可以比肩國際先進產(chan) 品,既幫助液晶顯示等下遊企業(ye) 節省了成本,也撬動進口微球產(chan) 品作出價(jia) 格調整。

“近年來,我國在微球等新材料領域取得快速進展,得益於(yu) 發展環境的持續改善。”江必旺感慨,這些年我國新材料領域基礎研究進步很快,從(cong) 中央到地方也都出台了許多支持鼓勵政策,讓企業(ye) 得以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創新腳步。

“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一大批關(guan) 鍵技術和產(chan) 品取得重大進展,C919大飛機用材、平板顯示基板玻璃等新材料實現突破。進入“十四五”,如何讓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更上層樓?

讓產(chan) 業(ye) 基礎更牢固。“現在,越來越多高端產(chan) 品對材料和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加強這些領域的研發製造。”中國社科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戒驕認為(wei) ,我國很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終端產(chan) 品上有較強的競爭(zheng) 力,但在關(guan) 鍵材料等產(chan) 業(ye) 基礎環節上還比較薄弱,應加強基礎投入,補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短板。

讓創新動力更強勁。“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始終離不開創新的推動。我們(men) 要更加重視創新驅動,推出更多新應用、新產(chan) 品,助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江必旺說,近期,納微科技又開發出用於(yu) 芯片封裝的導電金球,再一次填補國內(nei) 空白。江必旺表示,我國微球市場有上千億(yi) 元規模,國內(nei) 企業(ye) 所占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條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帶動上下遊共同進步

產(chan) 業(ye) 鏈條匯聚製造合力

鏡  頭

追隨車道標誌線自動轉彎;自動識別路邊限速標誌勻速行駛;紅燈亮起,追隨前車自動減速、刹停;綠燈亮起,自動起步……11月5日,杭州,零跑汽車試驗場,一輛塗滿偽(wei) 裝的SUV正在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這款內(nei) 部代號C11的純電高端SUV,搭載了10個(ge) 攝像頭、5個(ge) 毫米波雷達和12個(ge) 超聲波雷達,硬件可支持L3級別自動駕駛能力。”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說,實現這一能力的關(guan) 鍵是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車規級智能駕駛芯片——淩芯01。“我們(men) 攜手其他企業(ye) 耗時3年開發成功,打破了我國智能駕駛芯片的技術瓶頸。”他說。

417萬(wan) 輛!截至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400萬(wan) 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5年居全球首位,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逐步建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汽車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數多、產(chan) 業(ye) 鏈條長、稅收貢獻大,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時期,在一係列支持政策帶動下,行業(ye) 企業(ye) 紛紛加大投入、加快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一道實現了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轉變。

“我國動力電池單體(ti) 能量密度已達300瓦時/公斤,國際領先;驅動電機的功率密度達到4.9千瓦/公斤,與(yu) 國際同步。”工信部裝備一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鈷、鋰等有色金屬開采加工,中遊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三電係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材料”,導電劑、銅箔等關(guan) 鍵敷料,以及下遊的整車製造、充電樁生產(chan) 運營等環節都培育出一批世界級企業(ye) 。

近期接連傳(chuan) 出的好消息也見證著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躍升——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全球占比23.7%,居世界第一;9月26日,株洲中車時代電氣公司下線我國首條8英寸車規級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ti) 管)芯片生產(chan) 線;10月27日,大眾(zhong) 汽車全球首個(ge) 專(zhuan) 為(wei) MEB純電平台車型生產(chan) 而新建的工廠在上汽大眾(zhong) 投產(chan) ……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占比達到車輛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行業(ye) 核心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要具備較強國際競爭(zheng) 力。未來,新能源汽車還會(hui) 帶來更多驚喜!

一艘艘世界級船舶,見證綜合製造水平提升

大國重器錘煉創新實力

鏡  頭

10月27日,上海長興(xing) 島,中國船舶江南造船公司,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達飛香榭麗(li) 舍”正式命名交付。這艘巨輪型寬61.3米、總長399.9米,比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還長60多米,可裝載2.3萬(wan) 個(ge) 標準集裝箱。

兩(liang) 周後,又有好消息傳(chuan) 來。11月10日,我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在中船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轉入塢內(nei) 總裝搭載階段。大型郵輪被譽為(wei) “造船業(ye) 皇冠上的明珠”,直接體(ti) 現了一個(ge) 國家的綜合科技水平和製造實力。如今,我們(men) 離造出郵輪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極地破冰科考船雪龍2號成功交付,“藍鯨1號”首次成功開采可燃冰,全球最大集裝箱船順利下水……過去5年,我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捷報頻傳(chuan) 。“‘十三五’期間,我國船舶行業(ye) 保持了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在技術創新上取得許多突破。”中國船舶信息中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升江舉(ju) 例說,過去幾年,我國LNG(液化天然氣)船實現了批量化生產(chan) ,還相繼研發生產(chan) 出漁業(ye) 捕撈船、風電安裝船等一批高附加值船型,船用柴油機、壓載水係統等配套設備製造能力也有所提升。

裝備製造業(ye) 是製造業(ye) 的脊梁。“十三五”期間,一艘艘巨輪之外,還有一件件大國重器相繼問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C919大型客機、複興(xing) 號高鐵、8萬(wan) 噸模鍛壓力機……

展望“十四五”,裝備製造業(ye) 有望再創佳績。“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船舶產(chan) 品譜係和總裝配套體(ti) 係、最大規模的船舶生產(chan) 建造能力,還擁有科研、人力等優(you) 勢。”在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李彥慶看來,我國船舶工業(ye) 集產(chan) 能、市場、技術等優(you) 勢於(yu) 一身,具備了進一步攀登高峰的能力。

“重大裝備製造是一項係統工程,對產(chan) 業(ye) 鏈條的要求很高、帶動性也很強。”劉戒驕建議,“十四五”期間我國大企業(ye) 在研發製造重大裝備時,要注重給國內(nei) 配套企業(ye) 更多應用、試錯、提升的機會(hui) ,以推動整個(ge) 製造業(ye) 的技術進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