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流通體(ti) 係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作為(wei) 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交通運輸是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環節和重要依托。要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ti) 係,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優(you) 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內(nei) 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今日起,本版推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關(guan) 注現代綜合運輸體(ti) 係”係列報道,聚焦我國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ti) 係領域的進展和前景,敬請關(guan) 注。
——編 者
交通運輸連接生產(chan) 和消費兩(liang) 端,是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環節和重要依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上提出,要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ti) 係,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優(you) 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內(nei) 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現代綜合運輸體(ti) 係是什麽(me) 樣的?應當如何加快建設?記者進行了采訪。
夯實基礎——
優(you) 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
物流是流通的重要方麵,運輸是物流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一係列重大交通工程加快推進,有望使運輸骨架更強健:看公路,雲(yun) 南保山至瀘水高速、甘肅平涼至天水高速、四川沿江高速等項目加緊施工;看鐵路,去年新通車的“北煤南運”新通道——浩吉鐵路日均開車增至20列,川藏鐵路也在分段推進;看航空,成都、青島等地新機場工程建設正忙……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進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裏程雙雙位居全球第一,但對照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要求,還有不小提升空間。”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張曉東(dong) 說。
下一步,應當如何優(you) 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
要追求綜合效能。張曉東(dong) 分析,目前我國東(dong) 中部地區的公路、鐵路已經比較發達,未來應重點提升現有各種運輸設施的銜接水平,發揮現代化運輸的綜合效能。“相比而言,部分中西部地區交通網絡還不夠完善,要站在貫通東(dong) 中西、覆蓋海陸空、連接海內(nei) 外的高度來謀篇布局,助力形成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使更多人流物流聯入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像北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聯通亞(ya) 歐大陸的中歐班列就體(ti) 現了這一思路。”
要強化薄弱環節。“與(yu) 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場數量還偏少,特別在客貨運輸需求旺盛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機場規模還不足。”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認為(wei) ,有關(guan) 方麵應適當擴大空域和地麵資源供給,加強機場建設。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告訴記者,交通運輸部將部署加快建設綜合運輸通道、樞紐和網絡體(ti) 係,重點推動沿邊沿海跨江跨海公路體(ti) 係、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湘桂運河、贛粵運河等重大工程,推進“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提升主通道容量和韌性,增強交通密度和活力。
補足短板——
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
7月19日,隨著一架新的全貨機入列,順豐(feng) 航空的貨運機隊在“啟航”11年後,規模擴大至60架。
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客運航班大幅縮減,順豐(feng) 航空貨運卻依舊繁忙高效,為(wei) 各地運送了大量防疫及生活物資,更顯示出全貨機運輸速度快、穩定性高的優(you) 勢。
由於(yu) 起步較晚,我國航空貨運仍存短板。“按照2019年統計,我國航空貨運中,客機腹艙運輸依然是主要方式,貨運量比重約占70%,國內(nei) 航線比例更高,達到82%。”李曉津表示,提高航空貨運特別是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有利於(yu) 維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提升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短板如何補?“隨著消費升級加快、內(nei) 需潛力釋放,電子、時尚、醫藥等高貨值產(chan) 品的運輸需求會(hui) 逐步提升,帶動航空貨運發展。”李曉津建議,有關(guan) 地區和部門應乘勢而上、加強支持,如通過籌劃新建、盤活資源、“以客帶貨”等措施發展貨運機場,又如鼓勵航空貨運企業(ye) 擴大機隊規模、成為(wei) 綜合物流企業(ye) 等,“逐步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銜接順暢的航空貨運設施布局和通達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體(ti) 係。”
同航空領域一樣,鐵路運輸過去也部分存在“重客輕貨”傾(qing) 向。“近年來,經過運輸結構調整的持續推進,鐵路貨運實現了企穩回升。”張曉東(dong) 告訴記者,2018年,鐵路貨運量在全社會(hui) 貨運量中的占比有所提升,“雖有進步,但較理想水平還有不小差距,需要大力加強。”
在鐵路貨運中,高鐵貨運最為(wei) “年輕”。“近年來,國鐵集團做了大量探索,比如利用不拉旅客的高鐵來運貨、在空置的部分大件行李存放處隨車帶貨,或選擇一些上座率不高的時段和線路,騰出車廂做貨運。此外,專(zhuan) 用的高鐵貨運動車組也正在試點。”張曉東(dong) 認為(wei) ,高鐵貨運的潛力和空間都很大,“從(cong) 長遠看,我國利用全球最發達的高鐵網來發展高端貨運,有利於(yu) 為(wei)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高效、節能、穩定的運輸支撐。”
讓高鐵貨運“火起來”,關(guan) 鍵還要推進市場化改革。2018年,中鐵快運與(yu) 順豐(feng) 通過混改成立中鐵順豐(feng) ,使二者的鐵路運輸資源與(yu) 末端配送能力得到有機結合,推出的“高鐵極速達”產(chan) 品也實現了“門到門”全程服務。張曉東(dong) 表示,“過去,鐵路貨運偏重‘站到站’。而發展高鐵貨運,就需要鐵路企業(ye) 深化改革,有效提升運輸時效、班列穩定性和綜合物流一體(ti) 化水平。”
優(you) 化結構——
加快形成內(nei) 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10月8日12時25分,滿載2900多噸大豆和玉米的34114次列車從(cong) 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駛往昆明宜良北站,至此,西部陸海新通道(欽州港)集裝箱辦理量突破20萬(wan) 標箱。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不少西部省份貨物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近年來,得益於(yu) 鐵海聯運快速發展,各類貨物、集裝箱從(cong) 西部腹地“乘坐”火車到達港口後,很快便能出海遠航。多式聯運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整體(ti) 運輸效率。
進展明顯,差距猶存。吳春耕分析,當前,我國運輸方式的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特別在貨運領域,公路承擔了過多中長距離貨物及大宗貨物運輸,“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也需加強,轉換效率偏低、多式聯運發展滯後、末端循環不暢等問題有待解決(jue) 。”
總體(ti) 看,我國綜合運輸結構仍有待優(you) 化,而其中關(guan) 鍵,就在於(yu) 加快形成內(nei) 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銜接順暢的運輸網與(yu) 內(nei) 外聯通的物流網融合發展,才能高效支撐現代流通體(ti) 係。”張曉東(dong) 表示。
一方麵,要內(nei) 外聯通、確保安全。
“貨主需要的是‘門到門’的服務,但我國航空公司做國際貨運大多還隻能提供‘機場到機場’的服務,特別是在境外,尚缺乏必要的物流網絡布局。”李曉津說。吳春耕表示,“我們(men) 將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ti) 係建設,完善轉運體(ti) 係和地麵服務網絡,提高關(guan) 鍵通道、節點保障能力,做好重點戰略物資‘保進保出’工作。”
另一方麵,要暢通銜接、追求高效。
“在鄭州空港經濟區,機場貨運區與(yu) 富士康工廠通過鐵路連接,電子產(chan) 品剛出車間就能‘上火車、登飛機’,十分便利。”李曉津告訴記者,目前國內(nei) 200多座機場中,連通鐵路的不到20%,大多數軌道還是用來運送旅客,“空鐵聯運潛力很大。”
吳春耕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加強鐵路專(zhuan) 用線、水運基礎設施、多式聯運樞紐站場和集疏運體(ti) 係等建設,統籌研究高鐵、普鐵、城市軌道交通、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的比例關(guan) 係,全麵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