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訪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

發布時間:2020-09-27 10:18:34 人民網

今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多次部署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的有關(guan) 工作。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麽(me) 意義(yi) ?如何持續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wei) 。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是應對危機和長期發展的需要

記者:為(wei) 什麽(me) 把“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納入“六保”任務中,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麽(me) 意義(yi) ?

劉偉(wei)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抓實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工作的主要著力點。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是“六保”任務重要組成部分。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就是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從(cong) 縱向看,要保障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暢通;從(cong) 橫向看,要保障產(chan) 業(ye) 間、地區間、供給和需求間的暢通。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是應對危機挑戰必須樹立的底線思維。當今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強化底線思維。經濟運行的底線就是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斷鏈,國民經濟循環不停頓。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是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接近100萬(wan) 億(yi) 元,人均GDP突破1萬(wan) 美元。但同時也麵臨(lin) “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增速放緩、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等問題。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從(cong) 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高質量發展要求從(cong) 依靠要素投入量擴大為(wei) 主轉變為(wei) 依靠效率為(wei) 主,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正是提升生產(chan) 效率的必然要求。

因此,無論是應對危機還是長期發展,都必須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wei) 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正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是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它並不是一個(ge) 孤立的技術問題,而是重塑我國經濟發展優(you) 勢不可或缺的一環。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中國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ou) 勢

記者:目前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複工複產(chan) 情況良好。鞏固擴大這一成果我們(men) 有哪些優(you) 勢?

劉偉(wei) :全國抗疫鬥爭(zheng) 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複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這說明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有很強的韌性,中國經濟能更多立足國內(nei) 市場循環起來。我們(men)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能夠持續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信心來自“天時”——中國經濟仍處在發展的“青年期”,體(ti) 格壯,扛摔打。

一方麵我國正處於(yu) 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快速深入發展階段,去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突破60%,農(nong) 業(ye) 勞動力就業(ye) 比重從(cong) 改革開放初期的70%以上降至目前的30%以下,以現代信息技術支持的現代服務業(ye) 顯著增長。

另一方麵,我國仍然是一個(ge) 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我們(men) 定下目標,到21世紀中葉實現人均國民生產(chan) 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些都說明,中國經濟仍處在抗擊打能力較強的“青年期”。

信心來自“地利”——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空間大,易騰挪。

看內(nei) 需,2019年,國內(ne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額為(wei) 55萬(wan) 億(yi) 元,全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wan) 億(yi) 元。看潛力,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和城鄉(xiang) 發展情況差異較大,這是短板也是潛力所在。東(dong) 部發展速度緩下來,中西部發展速度趕上來,持續增長的後勁強、周期長。地域廣,騰挪空間也大。疫情防控期間,我國有1000多個(ge) 縣城沒有發生過疫情,這對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經濟秩序的恢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中國經濟是大國經濟,具備“兩(liang) 個(ge) 80%”特征:80%的勞動力、資金、原材料、能源等生產(chan) 要素由國內(nei) 供應;80%的產(chan) 出在國內(nei) 市場銷售。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ge) 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2008年以來,國內(nei) 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年超過100%,中國有能力實現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

信心來自“人和”——中國基本經濟製度具有很強的優(you) 越性,逆周期、抵禦危機能力強。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把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結合在一起。1998年亞(ya) 洲金融危機中,中國通過宏觀調控、立足擴大內(nei) 需,率先走出陰影,並對世界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莊嚴(yan) 承諾。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經濟仍保持9.6%的強勁增速,2010年增速更是突破了兩(liang) 位數。這都說明中國的基本經濟製度能夠有效統籌政府和市場“兩(liang) 隻手”,有很強的抵禦危機、逆周期調節能力。

依靠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中有進

記者: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上升,我國發展任務艱巨,今後要如何在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的同時提升其競爭(zheng) 力?

劉偉(wei) :在當前情況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不進則退”。穩鏈固鏈,同時還要強鏈延鏈,推動結構升級。而實現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穩中有進,必須依靠創新。

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突破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隻有在關(guan) 鍵領域不被“卡脖子”,才能建立不受製於(yu) 人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

依靠製度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要形成競爭(zheng) 有序、統一開放的市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同時不斷擴大開放、提高開放水平。

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已超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30%。疫情防控期間,我國對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們(men) 要通過創新,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的同時,向高端邁進,為(we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提供強勁支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