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舊病難愈 新能源汽車如何“跑”進非限購地帶?

發布時間:2020-09-24 09:39:35 工人日報

近日,重慶市發布2020年度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激勵措施,行業(ye) 對政府推出的激勵措施表現出濃厚興(xing) 趣。在行業(ye) 發展步伐出現放緩的大背景下,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場景,成為(wei) 政策與(yu) 市場共同的選擇。

近日,重慶市發布2020年度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激勵措施。“免費停車”“不受限行約束”等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引發市場關(guan) 注。重慶市經信委工作人員王雅琴告訴記者,連日來,她每天接到數十個(ge) 電話,行業(ye) 對政府推出的激勵措施表現出濃厚的興(xing) 趣。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對政策的熱情背後,也傳(chuan) 遞出市場的焦慮。在行業(ye) 發展步伐出現放緩的大背景下,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場景,讓新能源汽車更多走進像重慶這樣的小客車非限購城市和地區,成為(wei) 政策與(yu) 市場共同的選擇。

政策扶持悄然轉向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繼去年新能源汽車迎來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之後,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不振,上半年產(chan) 銷分別完成49.6萬(wan) 輛和48.6萬(wan) 輛,同比分別下降31.7%和32.8%。

為(wei) 刺激消費,緩解下行壓力,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兩(liang) 年。但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此次延緩退坡政策意在激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信心。

另一些扶持政策傳(chuan) 遞出的信號受到了市場更多的關(guan) 注。今年7月,國家層麵的汽車下鄉(xiang) 活動正式啟動。與(yu) 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汽車下鄉(xiang) 僅(jin) 限於(yu) 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也較大,多為(wei) 2000元至5000元,最高為(wei) 8000元。

尋找新的市場空間,行業(ye) 自身也在思考下沉、下鄉(xiang) 等新問題。重慶漢聯—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總經理曹銀華告訴記者,早在今年4月,他們(men) 就已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活動。“農(nong) 村市場的開拓有利於(yu) 農(nong) 村地區向清潔能源使用轉化,家家戶戶有大院子也便於(yu) 充電設施的普及。但農(nong) 村與(yu) 城市在服務條件、區域發展、品牌認知等方麵存在差距,如何結合政策優(you) 勢創新商業(ye) 模式,因地適宜是關(guan) 鍵。”

除了鼓勵下鄉(xiang) ,從(cong) 各地新一輪的扶持政策來看,著力點也在變化。從(cong) 產(chan) 到銷、從(cong) 買(mai) 到用、從(cong) 車到各種配套設施,新的政策扶持重點落在了應用場景上。

在重慶,市內(nei) 銷售並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按照指導價(jia) 進行降價(jia) 優(you) 惠的,市財政及整車企業(ye) 所在區縣財政分別按優(you) 惠價(jia) 的25%給予整車企業(ye) 獎勵。王雅琴解釋道:“當前我們(men) 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主要是以獎代補,刺激市場活力,減少企業(ye) 壓力。另外一方麵是加強配套設施的完善和補貼。”

新能源汽車舊病難愈

“我是跑網約車的,一天需要充電兩(liang) 次,一次大約需要1個(ge) 小時。”9月12日,記者走進重慶市汽博中心充電站,正在充電的新能源汽車沿著充電口停放,一眼望不到頭。正在排隊等待充電的車主小王抱怨道:“續航還是太短,充電還是太慢,充電站還是不夠。”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10餘(yu) 年,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抱怨並未發生太大變化。9月17日,有市場機構發布的2020中國新能源汽車體(ti) 驗研究顯示,續航和充電等問題仍是新能源車主們(men) 集中反映的問題。

從(cong) 2015年的1069座到2019年的35849座,我國充電站的數量逐年增長,充電樁數量超過120萬(wan) 個(ge) ,但2019年車樁比仍高達3.5:1,距離1:1的建設目標仍有不少距離。同時,充電樁建設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充電樁數量不達標等問題。前瞻網數據顯示,74%的充電樁建設集中在10個(ge) 省市。

換電模式的推廣被認為(wei) 是解決(jue) 充電難、緩解裏程焦慮的新風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wei) “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與(yu) 政策並行,各大整車企業(ye) 也加大了對換電模式的嚐試。長安新能源成立重慶換電聯盟,提升換電模式服務。

在重慶一家換電站,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汽車電池的更換完全是由機械臂來智能化操作,全程隻需要幾分鍾。除速度外,電池成本也很有誘惑力。車主可以選擇買(mai) 車租電池,電池也可以在專(zhuan) 業(ye) 的保養(yang) 下優(you) 化使用效率。

“換電是否能取代充電站尚未可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充電與(yu) 換電並駕齊驅應該是新能源市場的常態。”重慶長江上遊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表示,除政策扶持外,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ye) 應打破合作壁壘,擴大換電站建設,平衡區域充換電需求,完善新能源汽車服務體(ti) 係化建設,這或許才是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

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任重道遠

“單靠補貼打造不了國際知名的民族汽車品牌,擁抱新的工業(ye) 和科技革命的浪潮隻能靠我們(men) 自己。”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表示,盡管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導向作用還很明顯,新的政策導向也將進一步推進新能源市場體(ti) 係更加完善,但新能源汽車想要形成與(yu) 燃油汽車同等的市場競爭(zheng) 力,就不能永遠憑借政策優(you) 勢。完善配套措施解決(jue) 後顧之憂,加快培育新型新能源汽車,增強品牌力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才是王道。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無論是整車廠家,還是經銷商運營商,大部分都是虧(kui) 錢!我更是親(qin) 眼目睹一批又一批的商家、廠家、共享平台倒下。”曹銀華認為(wei) ,這背後有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生產(chan) 經營成本過高等問題,但最關(guan) 鍵的問題在於(yu) 創新能力不足。

官方公布的7月份新能源產(chan) 銷數據顯示,特斯拉、比亞(ya) 迪、大眾(zhong) 、寶駿、榮威五大品牌占據總銷量的46.4%,而國內(nei) 一些傳(chuan) 統新能源產(chan) 商的表現不佳。如何打造個(ge) 性化的品牌力,增強科技感以及快速推陳出新,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商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2020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開幕大會(hui) 上,中國科協主席萬(wan) 鋼表示:“應推動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向‘市場+政策’雙輪驅動轉變。”他認為(wei) ,打造跨界融合的汽車產(chan) 業(ye) 新生態,要從(cong) 技術和產(chan) 品創新、高質量安全運行、產(chan) 業(ye) 生態模式、政策製度創新等方麵去努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