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流通體(ti) 係既是國內(nei) 大循環的基礎骨架,也是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必須借助的市場接口
唯有以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加快打通流通體(ti) 係堵點,才能讓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加順暢,讓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每小時,超過10億(yi) 元商品在互聯網上成交;每天,超過2億(yi) 件快遞在各地穿梭。不斷跳動的數字背後,是現代流通體(ti) 係帶給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流通體(ti) 係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作為(wei) 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這為(wei) 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吹響了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的號角。
在社會(hui) 再生產(chan) 過程中,流通效率和生產(chan) 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國民經濟總體(ti) 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麵。物暢其流,貨通天下,是經濟發展繁榮的標誌。當前,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其需要高效的現代流通體(ti) 係作為(wei) 支撐。一方麵,14億(yi) 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yi) 中等收入群體(ti) 的強大購買(mai) 力,所帶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是巨大的。唯有建設高效的現代流通體(ti) 係,才能在更大範圍把生產(chan) 和消費聯係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chan) 效率,促進財富創造。另一方麵,使國內(nei) 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也要求建設更廣範圍、更深領域、更高效率的國際流通“大動脈”。可以說,現代流通體(ti) 係既是國內(nei) 大循環的基礎骨架,也是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必須借助的市場接口。
近年來,我國流通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國家骨幹流通網絡逐步健全,流通領域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商品和要素流通製度環境顯著改善。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裏程雙雙位居世界第一。但也要看到,我國流通體(ti) 係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一些堵點亟待打通。從(cong) 思想上的“重生產(chan) 輕流通、重製造輕服務”,到製度上的區域壁壘、政策障礙、準入門檻,再到運行中的成本高、效率低、環節多,隻有打通這些堵點、補齊相關(guan) 短板,才能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讓新發展格局血脈更暢通。
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需要夯實“硬基礎”。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物流費用占GDP比重不斷下降,但仍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據測算,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降低一個(ge) 百分點,就可節約7500億(yi) 元,可以有效拉動消費,促進國內(nei) 大循環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因此,在流通體(ti) 係硬件建設上,要加快形成內(nei) 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特別是在暢通“大動脈”的同時,也要下功夫疏通“毛細血管”,打通“最後一公裏”。當前,數字經濟在我國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既依靠線下的流通體(ti) 係,也可以為(wei) 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插上智能翅膀。實現流通體(ti) 係數字化,有利於(yu)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還要優(you) 化“軟環境”。實現大範圍的供需匹配,需要加快完善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chan) 銷並進的良性循環,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強化競爭(zheng) 政策作用。這就要進一步打破區域間產(chan) 品和要素流動的藩籬,保障各類市場主體(ti) 公平獲得要素資源、市場準入和產(chan) 權保護;還要通過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加快建設重要產(chan) 品追溯體(ti) 係,降低流通環節中的交易成本,給市場交易帶來穩定預期和信心,提高交易效率,促進經濟循環。
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離不開現代流通體(ti) 係的基礎性作用。唯有以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加快打通流通體(ti) 係堵點,才能讓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加順暢,讓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