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成立十七載的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hui) (CBCSD)首次“觸雲(yun) ”,舉(ju) 辦了以“疫情大考下的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為(wei) 主題的《2020年中國企業(ye) 可持續發展十大趨勢》線上發布會(hui) ,CBCSD從(cong) 企業(ye) 視角歸納總結了“生存、安全、可控、合作、責任、突破”六大關(guan) 鍵詞,及企業(ye) 可持續發展十大趨勢,為(wei) 中國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持續提供能量。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各國深刻認識到,已經持續繁榮半個(ge) 世紀之久的全球貿易與(yu) 產(chan) 業(ye) 鏈全球化,呈現出斷崖式下跌,並將對全球政治經濟穩定與(yu) 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造成更深遠的影響。麵對如此複雜且百年不遇的嚴(yan) 峻環境,企業(ye) 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各種不確定性的疊加下,這必將促使企業(ye) 不斷夯實新產(chan) 品研發工作,持續強化經營能力,努力完善管理體(ti) 係,穩步提高產(chan) 品與(yu) 服務質量,實事求是地做到“向內(nei) 要強”,在危機中堅強地破浪前行。
切記安全:全球產(chan) 業(ye) 鏈加速重構,企業(ye) 供應鏈管理安全風險凸顯古典經濟學的核心論點就是資本積累進一步推動了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和勞動分工,新興(xing) 古典經濟學的發展又將企業(ye) 引導到分工與(yu) 專(zhuan) 業(ye) 化,從(cong) 而將分工理論融入到了企業(ye) 管理,隨著人們(men) 物質需求的不斷增加,科技新發明的不斷增多,社會(hui) 發展的不斷進步,就形成了專(zhuan) 業(ye) 公司做專(zhuan) 業(ye) 的事,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同一個(ge) 產(chan) 業(ye) 鏈條,相互依存,互為(wei) 供應商,保持著動態平衡。
供應鏈是一個(ge) 整體(ti) 係統,要求每個(ge) 環節都要流暢且及時(just-in-time),這就要求鏈條上每一個(ge) 供應商都要保證產(chan) 能,特別是上遊供應商的產(chan) 能能夠支撐有效生產(chan) ,同時要有有效的交通運輸,運輸受阻或運輸方式的改變將極大增加企業(ye) 的物流成本與(yu) 供應的不確定性。下遊消費端的平穩需求也是供應鏈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了降低成本與(yu) 提高效率,今天的企業(ye) 大都采取訂單式生產(chan) 模式(made-to-order),下遊的穩定是鏈條上遊企業(ye) 穩定的基石。
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供應鏈安全成為(wei) 全球企業(ye) 重新思考的重要問題,為(wei) 各國企業(ye) 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與(yu) 管理風格,產(chan) 業(ye) 鏈彈性與(yu) 管理安全必將成為(wei) 世界經濟與(yu) 企業(ye) 界的重點討論方向,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將成為(wei) 主流趨勢。隨著鏈條的縮短,全球供應鏈的收縮與(yu) 多元,供應鏈安全備份且有足夠的彈性,將成為(wei) 企業(ye)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主要衡量因素,並直接影響企業(ye) 戰略目標的實現。後疫情時代,安全可控的供應鏈管理,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高企業(ye) 應對突發風險的應急能力,更能提高企業(ye) 的生存幾率。
必須可控:黑天鵝事件頻發,企業(ye) 風險管控麵臨(lin) 重大考驗
新冠疫情充分揭示了各國經濟的高度依存與(yu) 相互製約關(guan) 係。企業(ye) 作為(wei) 經濟生活最敏感、最活躍的經濟單元,其經受的打擊與(yu) 損失首當其衝(chong) 。根據《中國企業(ye) 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 2018》的數據分析已經能夠清晰看出,雖然有95.2%的測算企業(ye) 建立了風險管理體(ti) 係等製度,但僅(jin) 有43.3%的企業(ye) 有風險識別與(yu) 防控措施,定期出具風險狀況評估報告的企業(ye) 占比更僅(jin) 有16.2%。特別是部分企業(ye) 對風險控製體(ti) 係建設仍然重視不夠,在知識產(chan) 權保護、質量控製、環境汙染防治、安全生產(chan) 、腐敗與(yu) 商業(ye) 賄賂、誠信經營、專(zhuan) 利保護、商業(ye) 秘密保護等方麵的負麵事件時有發生,給企業(ye) 、市場穩定與(yu) 國家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
近兩(liang) 年,企業(ye) 經營風險事件數量不斷增多,沒有精細的防範與(yu) 保護措施,企業(ye) 規模越大,複雜程度越高,風險後果就越嚴(yan) 重。麵對市場經濟的瞬息萬(wan) 變,與(yu) 各利益相關(guan) 方的廣泛關(guan) 注與(yu) 監督,我國企業(ye) 抵禦風暴的能力與(yu) 憂患意識尤顯柔弱與(yu) 不足,企業(ye) 的風險防控能力麵臨(lin) 著重大考驗。我國企業(ye) 多是後發優(you) 勢,有充足的企業(ye) 發展經驗與(yu) 案例值得借鑒與(yu) 思考,特別是昔日大型跨國企業(ye) 因不能及時順應變化,固步自封,管理落後而陷入債(zhai) 務危機的比比皆是。
以日本為(wei) 例。幾十年來,電子行業(ye) 和汽車行業(ye) 一直是日本的兩(liang) 大支柱產(chan) 業(ye) 。總體(ti) 來講,日本的汽車行業(ye) 至今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競爭(zheng) 力,但電子行業(ye) 滯後明顯。索尼(SONY)一直是家喻戶曉的日本巨型電子企業(ye) ,在眾(zhong) 多產(chan) 品中,其1979年推出的Walkman便攜磁帶機(隨身聽)開創了個(ge) 人音樂(le) 播放市場先河,1997年推出的Cybershot數碼相機更是風靡全球。但當蘋果市值超過1萬(wan) 億(yi) 美元的時候,索尼的市值僅(jin) 有約700億(yi) 美元。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用戶體(ti) 驗為(wei) 王的消費大趨勢,索尼錯過了不止“一個(ge) 時代”。索尼曾是消費電子領域的王者,是尖端技術、精密工藝和消費者滿意度的代名詞,依靠提供高質量、功能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收取高額溢價(jia) 。有批評人士指出,索尼當前的產(chan) 品線十分擁擠和混亂(luan) ,但為(wei) 客戶提供多種選擇,恰恰是索尼曾經輝煌的路徑。索尼仍沿著老思路追求工藝的精湛,設備的卓越,卻忽視了利益相關(guan) 者的關(guan) 注點已經不單是設備,而是互聯的體(ti) 驗!索尼因對世界變化的漠視,對創新的不敏感與(yu) 內(nei) 部管理方式的落後等諸多層麵問題,很快就陷入了長期低迷,因索尼的巨虧(kui) ,甚至導致了2003年日本高科技上市公司股價(jia) 跳水,戲稱“索尼震撼”(Sony shock)。可以說,曾經的索尼有多成功,今天的索尼在大浪中就有多掙紮。
企業(ye) 管理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做事,隻有用正確的方法才能為(wei) 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風險體(ti) 係建設是為(wei) 企業(ye) 能用正確方法做事的基礎,要以風險視角,動態審視並調整企業(ye) 管理要素,加強企業(ye) 風險主動防控意識。企業(ye) 要從(cong) 各利益相關(guan) 方角度識別風險管控要點,從(cong) 而梳理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控免疫係統,以保障與(yu) 提高生存幾率。今天的企業(ye) 麵臨(lin) 著更複雜的外部環境、更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更優(you) 質的消費群體(ti) 與(yu) 更嚴(yan) 厲的監管機製,不能再以單一的追求景氣經濟周期階段財務指標為(wei) 企業(ye) 經營的唯一目標,而應轉換思維,綜合考慮企業(ye) 經營與(yu) 管理各方麵,實現有效管理、主動管理、科學提質,這樣才能在經濟低迷周期時,依然能夠保持平穩的生產(chan) 與(yu) 服務,切實打造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努力突破:數字技術提升企業(ye) 經營效率,智慧企業(ye) 助力科學管理
數字化平台,是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一係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數字綜合體(ti) ”。有研究表明,互聯網數字化平台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jia) 值。“全空域”是指不受區域與(yu) 空間的障礙或限製,可以最廣泛連成一體(ti) ;“全流程”是指能夠24小時關(guan) 聯到人類所有生產(chan) 、生活中每個(ge) 點的信息;“全場景”是指沒有行業(ye) 界別,適用於(yu) 所有生活、工作行為(wei) 場景;“全解析”是指通過算法對數據進行定向與(yu) 有效收集、分析和判斷,將隱性思維顯性化,總結與(yu) 預測所有行為(wei) 信息,從(cong) 而產(chan) 生新認知、新行為(wei) 與(yu) 新價(jia) 值;“全價(jia) 值”是基於(yu) 前4個(ge) 特征基礎上的結果,整合與(yu) 創建出前所未有的疊加價(jia) 值鏈。互聯網數字化的特征就是讓數據像顯性傳(chuan) 統資源、能源一樣有價(jia) 值,後疫情時代,企業(ye) 會(hui) 加速進入數據價(jia) 值時代。
我國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增長。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首次超過30%,2018年數字經濟總量約31.3萬(wan) 億(yi) 元,占比達34.8%,占比同比提升1.9個(ge) 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9%,貢獻率同比提升12.9個(ge) 百分點;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進一步提升到35.8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36.2%。2020年1—6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51501億(yi) 元,同比增長7.3%,比1—5月提高2.8個(ge) 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3,481億(yi) 元,增長14.3%,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5.2%;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8.8%和17.3%,穿類商品下降2.9%。新冠疫情讓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衝(chong) 擊能力和發展韌性,與(yu) 互聯網相關(guan) 的新業(ye) 態、新模式繼續保持了逆勢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下降的同時,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14.5%,新興(xing) 服務的進一步推廣,加速釋放了新型消費潛力,網絡消費、平台消費、智能消費等需求得到了有效地持續釋放。
大數據正在成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並在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運營管理、供應鏈協同、售後服務等多個(ge) 環節不斷深化應用場景。我國數字經濟的空間巨大,特別是製造業(ye) 的“產(chan) 業(ye) 數字化”,通過數字技術探索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向工業(ye) 互聯網、熄燈工廠轉型,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突破現有壁壘,提升生產(chan) 效率與(yu) 產(chan) 品質量。大數據的收集、解讀與(yu) 管理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奠定了技術基礎,數字化企業(ye) 有利於(yu) 構建更科學的管理流程與(yu) 運營模式,數據供應鏈讓生產(chan) 製造更加可控、可視、可追溯,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讓供需匹配更精準,專(zhuan) 業(ye) 分工更精細。企業(ye) 的數字化又為(wei) 企業(ye) 的科學決(jue) 策提供相對完整的決(jue) 策支撐,最終形成智慧企業(ye) 。後疫情時代,數字化將進一步融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重塑企業(ye) 價(jia) 值鏈,成為(wei) 企業(ye) 危中尋機的共同努力方向。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hui) 特約專(zhuan) 家)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