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三駕馬車”+“新引擎”,長三角經濟複蘇動力足

發布時間:2020-08-10 11:36:12 人民網

今年上半年,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三角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經濟增速實現了“V”型回升。更可喜的是,從(cong) 經濟增長動力看,不僅(jin) 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複蘇態勢明顯,以在線經濟等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更是生機勃勃。

1、穩投資:“兩(liang) 新一重”成發力點

作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穩投資”對於(yu) “穩經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今年上半年,長三角經濟能夠實現“V”型回升,投資端的發力無疑是關(guan) 鍵引擎。

為(wei)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一係列“穩投資”政策陸續出台,帶動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走出一條“V”型回升的曲線。以上海為(wei) 例,上半年,上海固定資產(chan) 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6.7%。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中芯南方集成電路等電子信息產(chan) 品製造、特斯拉超級工廠等汽車製造的大項目帶動下,上海市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20.1%;六個(ge) 重點工業(ye) 行業(ye) 投資增長34.5%。

“上海上半年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快於(yu) 全國,特別可喜的是,上海製造業(ye) 投資增速較快。”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來看,製造業(ye) 投資對經濟持續增長尤為(wei) 重要。”

與(yu) 上海類似,重點項目投資的落地,也推動浙江和安徽上半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實現正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69億(yi) 元,為(wei) 年度計劃的64.3%,超額完成半年度目標。在此背景下,浙江投資連續4個(ge) 月回升,上半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3.8%,增速較一季度提高9.0個(ge) 百分點。安徽方麵,上半年重點項目合計完成投資8003.7億(yi) 元,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帶動全省固定資產(chan) 投資由一季度同比下降11.1%轉為(wei) 增長1%,快於(yu) 全國4.1個(ge) 百分點。

江蘇方麵,盡管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下降7.2%,但與(yu) 一季度相比,降幅已收窄13個(ge) 百分點,且連續4個(ge) 月收窄。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衝(chong) 擊比較明顯,固定資產(chan) 投資大幅萎縮,但二季度固定資產(chan) 投資出現快速反彈。”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整體(ti) 投資需求逐漸改善,趨勢向好。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的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基本與(yu) 我國複工複產(chan) 後的經濟複蘇同步,反映了樂(le) 觀的經濟前景。”丁孟表示,“不過,長期來看,如何有效地推動製造業(ye) 投資複蘇更加關(guan) 鍵。”

“下半年主要強調提振內(nei) 需為(wei) 主,促進經濟‘內(nei) 循環’,‘兩(liang) 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將是投資端重點發力的領域。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基建投資時,要看相關(guan) 投資能否提升經濟增長效率。要避免重複投資和形成過剩產(chan) 能,應更多投向效率更高,有利於(yu) 國家科技、經濟,產(chan) 業(ye) 升級的領域。”丁孟強調。

劉學智也指出,“在‘兩(liang) 新一重’中,‘新基建’或增長較快,部分傳(chuan) 統基建也有加速增長的勢頭。不過,盡管‘新基建’是未來重要的投資方向之一,但‘新基建’對投資的拉動作用到底有多大,還需要觀察。”

2、穩外貿:多措並舉(ju) 助企業(ye) “乘風破浪”

長三角經濟圈是我國經濟的核心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貿易重地。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頂住壓力,在變局中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

三省一市中,安徽外貿複蘇態勢最明顯:上半年進出口總值為(wei) 2441.6億(yi) 元,增速達9%,排名全國第四。出口1390.6億(yi) 元,增長6.7%;進口1051億(yi) 元,增長12.2%。

浙江省也實現正增長。其中,出口10858億(yi) 元,增長3.3%;進口3866億(yi) 元,增長6.8%。分類來看,高新技術產(chan) 品和防疫物資出口增長較快。

外貿大省江蘇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雖然同比下降2.8%,但降幅較一季度已收窄6.6個(ge) 百分點。其中出口12170.9億(yi) 元,同比下降5.6%,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3個(ge) 百分點;進口7890.8億(yi) 元,同比增長1.9%。

“江浙地區是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大省,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也更容易由原來的紡織品企業(ye) 轉型生產(chan)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chuan) 統服裝加工類紡織企業(ye) 能加工要求更高的防疫物資,是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提高的一個(ge) 表現。”

而據上海海關(guan) 統計,上半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5813.91億(yi) 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3個(ge) 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6422.72億(yi) 元,增長0.7%;進口總額9391.19億(yi) 元,下降1.7%。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外貿形勢總體(ti) 比較嚴(yan) 峻,長三角能夠穩住外貿基本盤,非常不容易。”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浩興(xing) 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半年長三角外貿的觸底反彈,與(yu) 政策扶持密不可分。以上海為(wei) 例,為(wei) 做好“穩外資、穩外貿”工作,3月中旬,上海就出台了11條支持舉(ju) 措,從(cong) 稅收、金融、海關(guan) 等多路並進聯合發力紓困外貿企業(ye) 。江蘇省政府專(zhuan) 門出台10條硬核措施,提出積極拓展線上展會(hui) ,用在線直播等創新洽談形式,爭(zheng) 取訂單。浙江省商務廳印提出了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18條舉(ju) 措。安徽省商務廳出台多項措施穩定外貿,重點支持企業(ye) 加大線上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

在趙浩興(xing) 看來,長三角主要從(cong) 模式創新和市場拓展兩(liang) 方麵發力穩住外貿。模式創新方麵,浙江省大力推動跨境電商和線上對接會(hui) ,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場拓展方麵,除了防疫物資出口逆勢上揚,科技型產(chan) 品也凸顯優(you) 勢,部分“宅經濟”產(chan) 品在國外也賣得非常火爆。

雖然上半年外貿形勢總體(ti) 看好,但龐超然也指出,“企業(ye) 從(cong) 接到訂單到實際生產(chan) 存在滯後性,上半年訂單下滑的影響可能在下半年逐步顯現。從(cong) 政府層麵看,要推動出口轉內(nei) 銷政策盡快落地落實,尤其要解決(jue) 內(nei) 外銷產(chan) 品質量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外貿企業(ye) 轉型。”

趙浩興(xing) 認為(wei) ,外貿企業(ye) 要從(cong) 生產(chan) 製造、營銷等方麵入手,提升競爭(zheng) 力。同時,要在跨境電商、創新供應鏈等方麵提升市場開拓能力。

“最終,我們(men) 要從(cong) 傳(chuan) 統貿易走向綜合性對外貿易。一方麵,要打造品牌,提升對外投資能力。另一方麵,要提高服務貿易能力,從(cong) 傳(chuan) 統的產(chan) 品貿易向服務貿易轉型,不能隻追求量,也要在質上求競爭(zheng) 力,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增長。”趙浩興(xing) 表示。

3、促消費:“玩”出更多新花樣

隨著複工複產(chan) 順利推進,城市的“煙火氣”漸濃,消費券、“夜經濟”……長三角在促進消費複蘇方麵“玩”出了更多新花樣。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1省份上半年人均消費支出情況,今年上半年,上海以2.01萬(wan) 元的人均支出高居榜首,也是全國唯一一個(ge) 人均消費支出超過2萬(wan) 元的省市。

“收入是決(jue) 定消費支出規模最直接的因素。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排名全國第一,為(wei) 消費支出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複工複產(chan) 有序推進,上海經濟表現出較強韌性,加之線上消費表現出色,一定程度抵消了疫情的負麵影響。

除上海外,浙江省和江蘇省上半年的人均支出也進入了全國前十榜單,分別達1.5萬(wan) 元和1.2萬(wan) 元,分列第三和第六。

安徽以9013元的人均消費支出排名全國第13位,雖然未能進入全國前十,但上半年安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僅(jin) 同比下降3.5%,降幅全國最低,較一季度收窄8.4個(ge) 百分點、比全國低7.9個(ge) 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為(wei) 推動居民消費回升,各地也因地製宜地出台了不少政策。以“夜經濟”為(wei) 例,上海6月份舉(ju) 辦了首屆夜生活節;江蘇蘇州打造夜經濟品牌“姑蘇八點半”;浙江以“浙裏來消費·美好夜生活”為(wei) 主題,打造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近日啟動的第七屆安徽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亦突出“夜間經濟”,扶持夜間文旅市場,激發消費潛能。

“整體(ti) 看,消費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逐步向正常化邁進,且新模式、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民銀智庫宏觀區域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習(xi) 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消費增速有望繼續反彈。

“首先,盡管部分地區疫情有所反複,但全國總體(ti) 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功,線下各渠道門店基本實現正常營業(ye) ,客流量逐步回升。同時,政策持續發力,有利於(yu) 加快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應習(xi) 文表示,此外,疫情期間催生的新型消費有望快速崛起,引領消費增長。下階段,應著力克服疫情影響,推動線下接觸型、服務型消費複蘇,長期應著眼於(yu) 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保證居民消費升級。

“曾經受到限製的消費場景不斷放開,直播帶貨等各種新型消費業(ye) 態也健康穩步發展。可以預期,隨著下半年整體(ti) 經濟形勢繼續向好,消費市場前景可期。”付一夫指出。

“下半年應從(cong) 以下幾方麵發力促進消費。”付一夫表示,“首先,應特別重視後疫情時代新消費的重要地位,如直播帶貨等,著力布局並出台相關(guan) 的支持方案,以推動新消費的健康發展。其次,應注重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積極發展文旅、會(hui) 展等產(chan) 業(ye) ,繼續支持包括吃、行、遊、購、娛等在內(nei) 的夜間經濟發展。再次,有條件的地方應布局免稅消費的發展,聯合相關(guan) 企業(ye) 加快建設市內(nei) 免稅店,以促進消費回流。”

“最後,應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的生存和經營,穩住就業(ye) 。”付一夫強調,“隻有有了穩定的工作,才能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從(cong) 根本上打消消費時的後顧之憂。”

4、新經濟:經濟複蘇“新引擎”

今年上半年,在線經濟、宅經濟、非接觸經濟展現出廣闊發展前景,正在成為(wei) 長三角經濟複蘇的“新引擎”。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網上商店零售額1227.39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7.7%。江蘇實現網絡零售8764億(yi) 元,同比增長9.8%;省內(nei) 居民網絡消費4519億(yi) 元,同比增長6.3%。浙江和安徽在上半年均取得了限上批發零售企業(ye) 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幅逾30%的成績。可以說,以在線、智能、交互為(wei) 特征的在線新經濟,已成為(wei) 長三角經濟複蘇的新引擎。

“在線經濟的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有積極意義(yi) 。線上經濟的業(ye) 態創新和規模擴張,不僅(jin) 可以對衝(chong) 經濟下行趨勢,同時,通過更多維度的聯通和鏈接,可以激活各種原本休眠的‘微粒型’資源,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有力提升線上流量池的商業(ye) 轉化效能,進而推動線下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此外,線上和線下深度融合對於(yu) 打通經濟運行‘毛細血管’,促進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也有積極作用。”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不過,陳端也指出,線上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一定的泡沫化。匆忙跟風入局者,很可能在未來的競爭(zheng) 中被淘汰出局。該過程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hui) 資源的浪費,因此,從(cong) 未雨綢繆的角度出發,應該重點關(guan) 注以下三方麵。

“首先,線上經濟發展離不開對線上流量的匯集和積累,隨著線上流量資源越來越多元化,需要線上流量渠道與(yu) 線下資源池更科學的有機協同,在大數據技術加持下實現精準匹配。其次,數字技術正朝著複雜的生態化係統演進,在生態化競爭(zheng) 環境中,占據合適自身的生態位特別重要,需動態優(you) 化發展戰略路徑,超越自身核心資源和能力的勢能層級盲目冒進,則可能‘餡餅’變‘陷阱’。”陳端進一步表示,在關(guan) 注消費者“痛點”“癢點”“爽點”的同時,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也是平台公信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數據安全需要關(guan) 注。

新經濟的背後,蘊含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機遇。在新一輪數字化浪潮中,作為(wei) 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高地,長三角自然不會(hui) 缺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作為(wei) 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長三角一體(ti) 化在我國社會(hui) 經濟發展中應起到‘發動機’的作用,數字經濟也是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戰略發展的一個(ge) 新抓手。”浙江大學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建軍(jun) 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同時,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全球性。目前,國與(yu) 國之間的競爭(zheng) 已不是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主要是數字經濟的競爭(zheng) ,長三角的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全國甚至全球意義(yi) 。”陳建軍(jun) 進一步指出,“此外,長三角民營企業(ye) 活躍、投資效率高,民營資本展現了強勁活力,成為(wei) 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也順應了中國的市場改革的方向。”

陳建軍(jun) 認為(wei) ,長三角應以創新鏈帶動產(chan) 業(ye) 鏈發展,由龍頭企業(ye) 通過資本和人才帶動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中小企業(ye) 發展。以創新策源地為(wei) 引領,打造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鏈的雙鏈融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