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發展綠色交通,不僅(jin) 關(guan) 係著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還關(guan) 係著全國生態環境大局。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將綠色發展作為(wei) 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明確提出要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強化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治。
“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部發布了一係列指導性文件,努力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交通運輸發展的各方麵和全過程,全力構建節能環保、生態集約的綠色交通運輸體(ti) 係。在此基礎上,交通運輸部還印發各細分方案,將綠色交通目標分解成一項項任務,紮實穩步推進。
隨著交通運輸綠色發展頂層設計的日益完善,綠色交通發展基礎能力持續提升,綠色交通製度建設駛入“快車道”,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在神州大地鋪展。
宜公則公 宜鐵則鐵 宜水則水
以“宜公則公、宜鐵則鐵、宜水則水”為(wei) 目標,優(you) 化運輸結構,是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重頭戲”。
2019年9月28日,綿延千裏的浩吉鐵路開通運營。浩吉鐵路上運行的每列重載列車,可以替代320多輛載重30噸的貨車,這將有力推進“公轉鐵”,促進運輸結構調整、提升運輸效率。
“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部支持集疏港鐵路建設,進一步優(you) 化道路資源和交通運輸資源的分配,督促指導各地推動大宗貨物集疏港運輸向鐵路和水路轉移,港口、園區“公轉鐵”初見成效,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水平穩步提升。
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建成鐵路專(zhuan) 用線25條,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累計完成84.14億(yi) 噸,同口徑下較2017年累計增長約6.42億(yi) 噸;水路貨運量累計完成144.99億(yi) 噸,累計增長約7.9億(yi) 噸;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累計減少約2.4億(yi) 噸。
“公轉鐵”“散改集”的多式聯運體(ti) 係,具有產(chan) 業(ye) 鏈條長、資源利用率高、綜合效益好等特點,是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建設、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部推動發布《國內(nei) 集裝箱多式聯運運單》等標準,開啟我國多式聯運發展的新征程。目前,交通運輸部已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了3批共70個(ge) 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指導21個(ge) 省份製定了多式聯運實施方案,支持安徽、江蘇等地組織開展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2019年,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515.5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14.2%。春江水暖“船”先知。鐵水聯運與(yu) 江海聯運一起,進一步降低了長江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的大宗貨物物流成本。
車船清潔上崗 讓天更藍、雲(yun) 更白
今年4月,江蘇蘇州港太倉(cang) 港區完成高壓岸電連船供電;5月,南京港完成高壓岸電連船供電。江水碧綠、空氣清新,轟鳴聲降、油煙不起……隨著岸電應用普及,港口區域麵貌一新。
運輸裝備的清潔綠色水平,直接影響著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水平。“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部積極推動綠色運輸裝備的製造推廣,引導LNG船舶、電動船舶新建或改造,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支持高汙染高耗能運輸船舶提前淘汰。
與(yu) 此同時,交通運輸部深入實施《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區實施方案》,指導各地海事管理機構開展控製區監管工作;製定《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監督管理指南》,明確船舶燃油供給、使用,岸電及清潔能源使用的檢查要求。
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建成港口岸電設施5400多套,覆蓋泊位7000多個(ge) 。據測算,2019年船舶共減排硫氧化物約44萬(wan) 噸、顆粒物約6萬(wan) 噸,相比2018年分別減少76%和72%。
在車輛方麵,交通運輸部著力推動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加快公交車新能源化。2017年年底,全國公共汽電車中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占比超過50%,提前實現了原定2020年的目標。2019年年底,綠色能源車輛占城市公共汽電車的80.6%,運輸裝備持續提檔升級更環保。
在港口、在城區,“柴油味”逐漸遠去,安靜、幹淨的車船讓生產(chan) 生活更舒心,也讓天更藍、雲(yun) 更白。
基礎設施增綠 人與(yu) 自然共生
城市綠道慢跑、水上棧道觀魚、閑看潮起潮落,正在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之中。
“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部更加主動地考慮和實施生態修複措施,廣泛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大力推進綠色公路、綠色航道建設,努力讓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在青藏高原,綠色公路建設者創新提出草皮移植技術,實現了草皮巧搬家、施工無痕跡。在綠色公路建設與(yu) 運營中,建設者們(men) 廣泛應用裝配式建設、表土收集利用、廢舊材料再生循環利用、光導照明等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對原有生態環境的影響。
穿山而過,在邊坡鋪設拱形骨架,撒播草籽、種植草木,營造植被層群落;經過濕地,收集雨水、連通水係、修複濕地,設置野生動物通道;深入沙漠,路側(ce) 設置防風沙袋,種上紅柳等沙生植物。公路建設之時,建設者們(men) 也努力修複生態環境,踐行著“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
航道中鋪設沉D形聯鎖軟體(ti) 排結構,岸上工程采取生態化鋼絲(si) 網格、生態護坡磚等護岸結構,灘上工程則用生態固灘技術……生態航道建設技術,滿足航道整治要求,實現了為(wei) 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間、重建灘上植被。
航道建設做生態加法,岸線整治做減法。“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部大力整頓碼頭岸線,依法拆除、整頓、提升不符合要求的碼頭。“小、散、亂(luan) ”的碼頭格局成為(wei) 曆史,大型化的趨勢進一步顯現,碼頭作業(ye) 效率大幅提升。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廣泛而深刻地改變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貌。未來,交通運輸行業(ye) 將繼續秉承綠色理念,推進汙染治理與(yu) 生態保護,描繪美麗(li) 中國新畫卷。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