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扶貧產業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0-06-22 17:12:38 人民日報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難度,打贏脫貧攻堅戰麵臨(lin) 的困難挑戰更為(wei) 艱巨,決(jue) 不能鬆勁懈怠。如何鞏固和拓展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成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推動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機銜接?近期,不少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紛紛來信,暢談打贏脫貧攻堅戰信心,並針對薄弱環節積極建言獻策。本版推出“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編  者

車剛剛翻過山頭,一片坐落在山坳中連綿的大棚出現在眼前。這是雲(yun) 南曲靖市麒麟區瀟湘街道石灰窯村的扶貧車間——羊肚菌種植基地。這個(ge) 流轉土地47畝(mu) ,吸納5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的扶貧車間,投產(chan) 後的第一次豐(feng) 收,就遇上大考。“誰會(hui) 想到遇到疫情呢?”看著喜獲豐(feng) 收的羊肚菌賣不出去,石灰窯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陳瑉笑不起來。

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帶來了新的挑戰。產(chan) 業(ye) 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guan) 鍵措施,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發揮好產(chan) 業(ye) 扶貧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如何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將損失降到最小?如何脫虛向實,持續鞏固好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成果?近期,不少基層幹部群眾(zhong) 來信談看法、提建議。

疫情襲來,如何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問題

“要不是區裏想辦法牽線搭橋,我的香菇就全砸手裏了”

“疫情一來,幾乎所有餐館都關(guan) 停了。正盼著采摘羊肚菌,能給兩(liang) 個(ge) 孩子籌集學費,這可怎麽(me) 辦啊?”石灰窯村村民蔡稱囡獨自一人撫養(yang) 著正在讀大學的女兒(er) 和上高中的兒(er) 子,陳瑉入戶走訪聽到這樣的話,實在坐不住。回到村委會(hui) 和村組幹部商議過後,大家決(jue) 定:村幹部幫忙推銷。哪怕有人隻買(mai) 一公斤,我們(men) 也送貨上門!

很快,一條“本地羊肚菌新鮮上市,一公斤起購,電話預訂,送貨上門”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傳(chuan) 開了,陳瑉的電話瞬間成了熱線。村幹部、合作社股東(dong) 每天往返於(yu) 城區和村莊之間,當起了義(yi) 務送貨員。隨著全麵複工複產(chan) ,陳瑉又到城區跑了幾家大餐館和超市,達成了長期專(zhuan) 送協議。通過努力,鮮羊肚菌的銷量終於(yu) 上去了。

這樣的例子並非個(ge) 案。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說,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正常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秩序影響較大,時令性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物資運不進來,鄉(xiang) 村旅遊基本“停擺”,農(nong) 民工返崗就業(ye) 受阻,一些農(nong) 民家庭收入下降,不少涉農(nong) 企業(ye) 損失嚴(yan) 重。

麵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地方紛紛行動,采取應急性幫扶措施,解決(jue) 扶貧產(chan) 業(ye) 遇到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men) 渡過眼前的難關(guan) 。

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蘭(lan) 橋鎮巨龍村村民溫強是2019年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在幫扶下養(yang) 殖了3000隻土雞。巨龍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冉鑫說,如果這批雞賣不出去,溫強就要返貧。冉鑫和其他村幹部一邊收集群眾(zhong) 家裏過剩的蔬菜,擔保賒購玉米、紅薯等糧食,解決(jue) 土雞“吃飯問題”;一邊積極與(yu) 縣裏的物流園對接,解決(jue) 雞蛋銷售問題。

“要不是區裏想辦法牽線搭橋,我的香菇就全砸手裏了!”3月10日,在湖北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扶貧產(chan) 業(ye) 園八片區,村民王青華滯銷在家的1000多斤香菇終於(yu) 賣出去了。鄖陽區讀者陳新才介紹,今年受疫情影響,當地香菇一度滯銷。困境之下,鄖陽區相關(guan) 部門組織邀請浙江、河南、廣東(dong) 等地7家香菇收儲(chu) 企業(ye) 駐鄖開展營銷收購活動,緩解了農(nong) 民香菇滯銷的問題。

防控常態,如何監測預警扶貧項目風險

不少種植大戶金融意識偏弱,金融機構應主動作為(wei)

扶貧幹部當起了義(yi) 務送貨員,利用微信朋友圈賣貨,協調廠商“點對點”收購,動員貧困戶就近就業(ye) ……這些應急性辦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影響,讓不少扶貧產(chan) 業(ye) “喘了口氣”。不少讀者來信反映,眼前關(guan) 口過去了,還應盯緊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有針對性地出台更多更實的幫扶政策,進一步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鞏固好扶貧成果。

“受疫情影響,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在發展過程中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引起重視。”湖南益陽市讀者李保近日深入湖南安化縣煙溪鎮臥龍村走訪調研了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

近年來,安化縣一家茶業(ye) 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實施產(chan) 業(ye) 幫扶。通過發放生物菌肥、有機無機複混肥等生產(chan) 物資,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茶葉生產(chan) ,不僅(jin) 解決(jue) 了貧困戶的就業(ye) 問題,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增產(chan) 增收。2019年,這家公司向歐美國家出口了價(jia) 值數千萬(wan) 元的紅茶產(chan) 品。但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茶葉出口受到較大衝(chong) 擊,影響了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項目,難以有效持續帶動群眾(zhong) 受益。

對此,李保建議完善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加強疫情對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成果影響的風險監測,科學分析當前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項目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同時,加大對扶貧產(chan) 業(ye) 的金融支持力度,及時發放扶貧小額信貸,適當延長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貧困戶和幫扶企業(ye) 的還款期限,增強貧困地區扶貧產(chan) 業(ye) 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不少種植大戶金融意識相對偏弱,金融機構不能坐等他們(men) 上門求助,應該主動上門服務。”雲(yun) 南省農(nong) 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助理陳菲建議。

前不久,疫情造成運輸困難,雲(yun) 南陸良縣大莫古鎮挪岩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盧培華存欄的羊賣不出去。他不僅(jin) 一下子拿不出買(mai) 羊崽的錢,就連飼料錢也沒有著落。曲靖陸良農(nong) 商銀行篩查貧困戶經濟檔案時發現了這一情況,主動與(yu) 盧培華聯係並開通綠色通道,很快就向他發放了5萬(wan) 元扶貧小額貸款,極大緩解了農(nong) 戶的資金壓力。

目前,各地疫情防控已常態化,為(wei) 應對疫情對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項目帶來的影響,湖南汝城縣讀者朱詩慧建議利用扶貧車間等扶貧項目千方百計擴大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ye) 。同時,開發臨(lin) 時特崗,提高崗位補助標準,在農(nong) 產(chan) 品采摘、分揀、裝卸、運輸等環節優(you) 先使用本地貧困勞動力,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不失業(ye) 。

危中有機,如何探索產(chan) 品線上銷售

一些扶貧產(chan) 業(ye) ,產(chan) 銷兩(liang) 頭對接不順暢,種多少心裏沒數,賣給誰心裏沒底

又到櫻桃成熟季。與(yu) 往年不同的是,山東(dong) 招遠市讀者滕洪坤看到當地不少合作社嚐試網絡直播賣貨,把櫻桃、大棚黃瓜等農(nong) 產(chan) 品賣到全國各地。

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網絡渠道,由於(yu) 觀念、技術、設施所限,在許多地方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滕洪坤說,一些村裏扶貧產(chan) 業(ye) 雖然發展起來了,但或多或少存在單純依靠線下銷售的問題,產(chan) 銷兩(liang) 頭對接不順暢,種多少心裏沒數,賣給誰心裏沒底,豐(feng) 收不增收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線下經濟受到衝(chong) 擊,如何進一步打開銷路,成了扶貧產(chan) 業(ye) 急需解決(jue) 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線上銷售為(wei) 扶貧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離曲靖市城區較近的麒麟區珠街街道共享農(nong) 場有自己的‘扶貧助農(nong) 小菜籃’微店,蔬菜、水果、穀物、肉蛋禽應有盡有,並且可以實現‘當日線上下單,次日快遞送達’。”談起利用好線上平台,陳瑉說:“經過疫情,我們(men) 對今後的發展模式也有了新思考,借鑒珠街經驗,整合村內(nei) 其他農(nong) 副產(chan) 品,打造一個(ge) 固定的電商空間,讓山貨走出去,村民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的增收。”

搭上電商平台的快車道,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有潛力有前景。滕洪坤建議相關(guan) 職能部門可以加大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化的扶持力度,提高科學化、規範化水平,建立起農(nong) 產(chan) 品線上銷售的長效機製,更好地支撐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

此外,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chan) 業(ye) 基礎比較薄弱,短平快的種養(yang) 殖業(ye) 麵廣點散,形不成拳頭產(chan) 品;部分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藏在深山人未識,賣不上價(jia) 。朱啟臻認為(wei) ,還應該在延長產(chan) 業(ye) 鏈上下功夫,探索文旅農(nong) 融合,把農(nong) 戶、企業(ye) 、批發市場、電商平台等連接起來,挖掘潛力,放大特色,做到持續穩定脫貧。比如,有些鄉(xiang) 村生態園稻田既種稻又養(yang) 魚,魚反過來給稻田施肥;農(nong) 民土地流轉入股,外出務工賺錢;遊客既可以觀光,又可以購買(mai) 當地特產(chan) 。

一線思考,如何防止產(chan) 業(ye) 跟農(nong) 民增收關(guan) 聯度不高

突出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始終把保障農(nong) 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疫情發生後,如何拎穩“米袋子”、壓實“菜籃子”等民生保障問題,格外引人關(guan) 注。許多讀者來信認為(wei) ,我們(men) 不僅(jin) 要戰勝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更應該放眼長遠,思考應該建設什麽(me) 樣的鄉(xiang) 村和發展什麽(me) 樣的農(nong) 業(ye) 。

“如何讓扶貧產(chan) 業(ye) 行穩致遠?一定要突出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始終把保障農(nong) 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朱啟臻認為(wei) ,近年來,各地產(chan) 業(ye) 就業(ye) 扶貧成果不斷鞏固,成績有目共睹,但也有一些苗頭性、傾(qing) 向性的問題值得注意。比如,一味貪大求快,片麵追求規模經濟;跟風上,產(chan) 業(ye) 同質化嚴(yan) 重;產(chan) 業(ye) 發展跟農(nong) 民增收關(guan) 聯度不高,等等。

四川綿陽市讀者唐加加認為(wei) ,發展什麽(me) 產(chan) 業(ye) ,規劃多大規模,要以市場需求為(wei) 出發點,找準市場需求和群眾(zhong) 意願的平衡點,激發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真正讓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輸血”變“造血”。

“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一定要注意防範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風險。”雲(yun) 南臨(lin) 滄市臨(lin) 翔區馬台鄉(xiang) 南糯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龍明鋒說。“從(cong) 長遠看,產(chan) 業(ye) 扶貧不僅(jin) 要做好產(chan) 品,也要在技術、加工、營銷、品牌等方麵發力。”龍明鋒介紹,在做好茶葉產(chan) 業(ye) 幫扶同時,南糯村完善脫貧對象收入穩定增收長效機製,引入芭蕉芋、紅薯澱粉加工廠及大型茶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促進產(chan) 業(ye) 多元化。

產(chan) 業(ye) 扶貧還應力戒形式主義(yi) 。冉鑫說,少數幹部隻管項目落地,對於(yu) 是否能夠真正產(chan) 生效益考慮還不夠周全。比如,一些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申報和立項缺少前期論證和實地考察,難以落地;部分產(chan) 業(ye) 周期長、成本高、見效慢,百姓短期內(nei) 看不到實惠,缺乏積極性;為(wei) 了迎合檢查,虛報扶貧產(chan) 業(ye) 數量,等等。

冉鑫認為(wei) ,決(jue) 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更應該繃緊弦、加把勁,因地製宜,腳踏實地,立足長遠,努力讓扶貧產(chan) 業(ye) 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