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chan) 業(ye) 升級。”重點部署“兩(liang) 新一重”建設。報告中還指出,要引導各方麵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並強調“保居民就業(ye) 、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ti) 、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加強新基建建設和“六穩”“六保”的提出不僅(jin) 為(wei) 產(chan) 業(ye) 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政策基礎,同時也為(wei) 物流供應鏈數字化指明了方向。
物流數字化與(yu) 新基建的關(guan) 係從(cong) 來都是不可分割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正與(yu)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技術日趨融合。在本次疫情期間,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信息技術在物流、應急物資調配、遠程可視化醫療等方麵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自2014年以來連續七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物流、快遞”,不難看出,盡管快遞隻是物流供應鏈的一個(ge) 環節,國家如此關(guan) 注快遞行業(ye) 的發展,實際上是希望從(cong) 整個(ge) 物流供應鏈的層麵考慮,應用新基建的成果加快物流行業(ye) 數字化的建設,推動物流數字化供應鏈的構建,從(cong) 而解決(jue) 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融資、貿易、服務等物流環節的效率、效益等難題,實現整個(ge) 物流行業(ye) 的降本增效。
現代供應鏈作為(wei) 國家頂層戰略,首要目標是打造數字化供應鏈,而物流數字化是實現數字化供應鏈的基礎。在新基建的引領下,數字經濟成為(wei) 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的熱點關(guan) 注,不少物流企業(ye) 也在做數字化嚐試,然而相當一部分企業(ye) 也在嚐試的過程中了走了不少彎路,效果不明顯,更多的企業(ye) 仍然在觀望中。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企業(ye) 數字化出發點。不可盲目跟風,須要從(cong) 企業(ye) 實際情況出發,從(cong) 企業(ye) 業(ye) 務方麵、決(jue) 策層麵來考慮數字化要求。
2.數字化路徑選擇。大多數企業(ye) 希望打造自己的數字化平台,並對外輸出數字化技術,但成功的是極少數。數字化選型很重要,並不是所有企業(ye) 適合輸出數字化技術,更多的企業(ye) 可以共享數字化的成果。
3.數字化技術選擇。企業(ye) 數字化,並不是技術的疊加就能實現,須要結合數字化路徑來選擇最有利的數字化技術,實現投入低,成效高。
4.數字化標準應用。5G在我國之所以能快速布局,就是由於(yu) 我國率先占據了5G標準的份額。
同理,物流數字化標準也須要同步加強,如倉(cang) 庫、運輸、交易、金融等各方麵的技術性、管理性、評估性標準都須要成體(ti) 係建設。
因此,隻有在標準化的指導下,企業(ye) 才能快速的打造合適的數字化。我們(men) 認為(wei) ,物流行業(ye) 要發展,就要按照物流供應鏈一體(ti) 化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實現數字化。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我們(men) 應該充分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技術,通過整合集中資源、智能分配上下遊協同,服務生產(chan) 資料和生活資料高效流通,打造協同、高效、低成本的一站式物流數字化供應鏈服務。
從(cong) 物流行業(ye) 的發展趨勢來看,物流數字化一定是趨向於(yu) 一體(ti) 化的發展。從(cong) 倉(cang) 庫方麵來看,倉(cang) 庫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單一出入庫管理作業(ye) ,也不僅(jin) 僅(jin) 是一套倉(cang) 儲(chu) 軟件和相應的管理辦法就能解決(jue) 當前倉(cang) 儲(chu) 麵臨(lin) 的揀貨難、找貨難、盤點難、周轉慢、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倉(cang) 儲(chu) 企業(ye) 更應該結合自身的產(chan) 業(ye) 特點、貨物特性,探索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麵在倉(cang) 庫管理中的應用,打造適合的數字化倉(cang) 庫,逐步解決(jue) 倉(cang) 庫運營的問題。同時倉(cang) 儲(chu) 企業(ye) 也須要在數據共享、擴展服務、上下遊協同方麵做數字化探索。
在運輸方麵,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力推運輸平台化,從(cong) 無車承運人到網絡貨運,國家推行了一係列的管理辦法和政策,目的就是實現運輸數字化。自2016年至今,我國網絡貨運平台企業(ye) 數量成幾何倍增長,但也良莠不齊。不少平台有的缺乏物流行業(ye) 經驗,有的缺乏技術力量,造成了仍然依靠傳(chuan) 統運輸方式做業(ye) 務,人工修改平台數據,真實性缺失;也有利用企業(ye) 自身優(you) 勢進行平台刷單,虛開發票,造成市場混亂(luan) 。網絡貨運企業(ye) 須要在應用數字化技術進一步打造平台,增強平台業(ye) 務的真實性、安全性、追溯性。同時,更應該在車、貨協同上下功夫提升服務水平,承擔應有的社會(hui) 責任。
在貿易方麵,B2B電商平台經過10多年的沉澱,起起伏伏,成功的是極少數。曾經風靡一時的“撮合式”B2B電商模式,現在看來,並沒有明顯的成效,已經拖累、拖垮了一大批企業(ye) ,這些企業(ye) 大多關(guan) 注於(yu) 交易數字,對於(yu) 業(ye) 務的真實性,貨物的真實性缺乏驗證,導致企業(ye) 運營艱難,甚至不少企業(ye) 轉做信息平台摒棄了原有的初衷。電商平台企業(ye) 須要從(cong) 貨物數字化的角度重新思考B2B電商模式,利用企業(ye) 的技術優(you) 勢發展與(yu) 倉(cang) 儲(chu) 企業(ye) 、網絡貨運企業(ye) 平台之間建立供應鏈協同,實現小範圍的數字化生態,並逐步向行業(ye) 延伸。
在供應鏈金融方麵,特別是大宗領域目前相關(guan) 業(ye) 務仍處於(yu) 謹慎的狀態。在新基建賦能之下,海量數據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合加持下變得具有價(jia) 值,數字化技術將會(hui) 進一步增強風控的準確性,物流領域的金融場景也會(hui) 被打通,中小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將逐步得到改善。
物流行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供應鏈體(ti) 係的打造,要實現整個(ge) 物流體(ti) 係運營高效率化、投入低成本化、物流活動綠色化,就需要從(cong) 一體(ti) 化的方式來打造數字化物流,需要從(cong) 供應鏈協同的角度來構架適合企業(ye) 的數字供應鏈,借著新基建的東(dong) 風,將生產(chan) 製造、倉(cang) 儲(chu) 、運輸、貿易、金融服務實現融合形成數字化的生態,推動現代供應鏈的發展。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