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深度影響道路貨運與(yu) 物流行業(ye) 轉型升級。新基建之“新”,是區別於(yu) 老基建而言的,其建設範疇從(cong) 過去的物理世界兼顧未來的數字世界。本質是借助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對基建項目進行賦能,將信息數字化以“新技術+”的方式融入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狹義(yi) 上說,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產(chan) 業(ye) 方向,即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特高壓、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涉獵範圍相對較窄,對內(nei) 需拉動和道路貨運與(yu) 物流的影響作用並不明顯。但是,這並不影響業(ye) 內(nei) 人士對大基建、大物流發展趨勢的理解、分析和研判。畢竟,任何產(chan) 業(ye) 集群都難以脫離物流係統而獨立封閉。道路貨運與(yu) 物流體(ti) 係作為(wei) 國民經濟和經濟社會(hui) 的基礎設施,是區域功能的重要支撐,也是區域運行安全和效率的保障,還是地方政府提供社會(hui) 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的平台。
涉道路貨運列入新基建行列實至名歸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涉道路貨運與(yu) 物流產(chan) 業(ye) 鏈的傳(chuan) 統基建項目加入新一代信息技術元素,包括車聯網、物流園及配送網絡、車輛動態監控等,以及汽車後產(chan) 業(ye) 鏈、綠色貨運產(chan) 業(ye) 鏈上具有此屬性的配套項目,符合國家政策方向,被列入新基建行列實至名歸。
他們(men) 表示,以上這些鄰域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加持,投資量、帶動力、期望值都非常可觀。而更多新技術的應用,比如5G、物聯網、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催生標準裝備、標準作業(ye) 和標準物流,減輕人力應用和成本負擔。還有傳(chuan) 統基建設施,多數的物流基礎設施目前還達不到智能化的要求,經過智能化改造後仍然可以煥發出新的生機與(yu) 活力,也成為(wei) 朝氣蓬勃的新基建。無論從(cong) 設施設備還是運行係統來看,道路貨運與(yu) 物流作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的組成部分,關(guan) 鍵項目、核心業(ye) 務是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chan) 物,入選新基建順理成章。在“十四五”時期,道路貨運與(yu) 物流篩選項目融合新基建,與(yu) 上下遊締結利益共同體(ti) ,納入國家和地方重大項目投資計劃。
道路貨運與(yu) 物流體(ti) 係持續轉型升級,幾乎每年都會(hui) 有新概念、新業(ye) 態、新服務出現。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hui) 成為(wei) 一個(ge) 新的發展平台,對商流產(chan) 生影響。從(cong) 目前來看,此平台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相對薄弱。自動分揀、無人倉(cang) 、貨物自動識別等技術的發展對物流基礎設施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建設互聯互通的物流物聯網迫在眉睫。而新基建帶來新一輪的數字經濟、數字革命,提升經濟社會(hui) 和實體(ti) 企業(ye) 的發展質量,會(hui) 引發道路貨運與(yu) 物流行業(ye) 變革。智慧型物流園區、物流物聯網絡、冷鏈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將進一步加大。專(zhuan) 業(ye) 企業(ye) 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yu) 手段,提高物流係統分析決(jue) 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物流係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滿足用戶需求。
核心技術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
在現在這個(ge) 時間結點,國家力推新基建,除了要強力對衝(chong) 眼前經濟下滑的風險,從(cong) 長遠看,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必要之舉(ju) 。新基建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孕育巨大發展空間,為(wei) 各行各業(ye) 培育新動能,釋放中國經濟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潛力。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我國物流行業(ye) 正處於(yu) 技術升級發展的關(guan) 鍵節點,行業(ye) 變革與(yu) 新基建關(guan) 聯密切。隨著新基建提速,我國物流服務和物流裝備製造企業(ye) 若能積極參與(yu) ,利用好新基建帶來的技術紅利,被其賦能,將推動行業(ye) 進入新一輪快速升級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這是我國官方第一次把物流納入到國家優(you) 先和需要加快發展的基礎設施範疇。在今年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就包括要加大加快應急物資保障領域的投入進度。這些都表明,盡管物流不是新基建的核心板塊,但是作為(wei) 新基建的一部分,還是能夠享受到非常大的政策紅利。
新基建的核心技術能夠賦能物流企業(ye) ,提升供應鏈和物流服務水平。如本輪新基建投資的核心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技術,現在已大量運用到物流運營服務領域,包括智能調度、視頻監控、物流配送等,幫助了眾(zhong) 多業(ye) 內(nei) 企業(ye) 重塑供應鏈和提升物流效率。技術升級帶來物流行業(ye) 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進步已經有所顯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大量醫療物資、民眾(zhong) 生活必需品運輸需求的爆發,對物流體(ti) 係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期間,諸如中國郵政、順豐(feng) 、京東(dong) 等企業(ye) 展現了強大的物流服務能力,為(wei) 物資的順暢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這些公司也都在新技術領域積極探索和布局。以京東(dong) 物流為(wei) 例,該公司已在全行業(ye) 率先建設了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依托5G網絡通信技術,通過AIoT、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物流技術和產(chan) 品融合應用,打造高智能、自決(jue) 策、一體(ti) 化的智能物流示範園區。隨著未來新基建的推進,由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的智能物流係統,其功能將更加強大,各類智能物流設施和設備必定伴隨著新基建的鋪設進入更多應用場景。
發展新基建利好物流行業(ye) 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企業(ye) 的轉型升級往往都離不開物流技術的支撐,這無疑會(hui) 帶來更大的市場需求,為(wei) 物流技術裝備行業(ye) 發展帶來利好。從(cong) 生產(chan) 看,新基建需為(wei) 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環保發展,特別是搶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高點創造基礎條件。
隨著未來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21世紀則步入智能時代。智能社會(hui) 由三個(ge) 戰略核心組成:一是芯片/半導體(ti) ,即信息智能社會(hui) 的心髒,負責信息的計算處理;二是軟件/操作係統,即信息智能社會(hui) 的大腦,負責信息的規劃決(jue) 策、資源的調度;三是通信,即信息智能社會(hui) 的神經纖維和神經末梢,負責信息的傳(chuan) 輸與(yu) 接收。信息與(yu) 通信技術(ICT)產(chan) 業(ye) 是智能社會(hui) 的基石,對整體(t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明顯的輻射作用,也是當前及未來各國科技競賽的製高點。能否抓住智能時代變革的機遇,是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guan) 鍵。今後一個(ge) 時期,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傳(chuan) 統服務業(ye) 向智能服務升級,這些都必須依賴新基建作為(wei) 保障。
物流裝備製造企業(ye) 自身的製造能力和服務水平也將受益於(yu) 這種技術進步。隨著新基建加快推動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等技術的融合發展,將能夠推動物流裝備製造業(ye) 從(cong) 單點、局部的信息技術應用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變,從(cong) 而有力支撐我國物流裝備製造企業(ye) 的發展壯大。如今,部分物流裝備企業(ye) 已開始實施5G技術應用深入,並介入到裝配、檢測等生產(chan) 內(nei) 部關(guan) 鍵環節。5G和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技術還能連接企業(ye) 工廠、分支機構、上下遊協作單位、工業(ye) 雲(yun) 平台、智能產(chan) 品與(yu) 用戶等主體(ti) ,支撐網絡化協同、遠程調度控製等新業(ye) 務、新應用,從(cong) 而推動物流裝備製造與(yu) 服務在更廣範圍創新發展。
搭建供應鏈是傳(chuan) 統企業(ye) 轉型必由之路
交通運輸部積極貫徹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貨運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第一時間及時出台了一個(ge) 管理辦法和三個(ge) 技術指南,從(cong) 行業(ye) 的角度大力推進整個(ge) 貨運物流新業(ye) 態進入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實際上也是致力於(yu) 通過新的技術手段,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階段,用技術徹底的解決(jue) 物流行業(ye) “散亂(luan) 差”的問題。
讓物流運輸企業(ye) 轉型為(wei) 物流科技企業(ye) 。近年來,物流業(ye) 已經成為(wei) 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的最好孵化地,科技作為(wei) 催化劑的能量正在全麵展現。物流行業(ye) 的發展趨勢也從(cong) 人員密集型轉為(wei) 向科技要運力、向科技要時間、向科技要速度、向科技要高質量發展的新狀態。
發展網絡貨運平台形成商業(ye) 閉環,完善金融及車後市場。目前,全球經濟放緩,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風險過大,上下遊企業(ye) 賬期過長,賒欠嚴(yan) 重,是催生供應鏈金融的原始動力。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業(ye) 態的發展,為(wei)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而互聯網的興(xing) 起使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成為(wei) 了可能。因此,對於(yu) 已打通融資渠道、擁有物流平台且在細分行業(ye) 內(nei) 占據先發優(you) 勢的核心企業(ye) 以及公司主營業(ye) 務增速放緩、有強烈依靠供應鏈金融業(ye) 務轉型的企業(ye) 來講,其具有發展供應鏈金融尤其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巨大優(you) 勢。物流行業(ye) 在網絡貨運和新基建的政策引導下,已在進行轉型升級,物流市場也將進入整合和被整合的階段,提升品牌、搭建供應鏈成為(wei) 傳(chuan) 統物流企業(ye) 必須要走的、也是唯一的一條路。
隨著新基建的推進,相信未來我國物流行業(ye) 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會(hui) 進一步提升。新基建就是在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為(wei) 包括物流行業(ye) 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產(chan) 業(ye) 服務。未來的物流行業(ye) 將有龐大數據和信息需要高速傳(chuan) 遞提供高速傳(chuan) 輸處理,而人工智能技術如同雲(yun) 端大腦。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無人配送機器人等技術裝備的應用,有力支持了保障物流體(ti) 係的運作。隨著新基建帶來的信息技術更新和升級,物流資源與(yu) 能力將被更好地整合,如不同物流公司之間、不同智能物流裝備之間,將可通過雲(yun) 端後台實現數據庫共享、地圖共享以及彼此之間的聯絡交互,實現群感智能,從(cong) 而共同完成各項物流運作。在抗擊疫情以及隨後的複工複產(chan) 工作中,智能化的物流係統已經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人們(men) 在武漢、長沙等多個(ge) 城市看到的智能配送站和為(wei) 社區服務的配送機器人,不僅(jin) 能夠減少配送過程中的感染風險,而且在未來會(hui) 有更為(wei) 廣闊的用途和市場。由於(yu) 新基建具有很強的上下遊聯動效應,將推動各個(ge) 產(chan) 業(ye) 鏈之間供應鏈的優(you) 化與(yu) 重組。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為(wei) 載體(ti) ,是讓數字信息技術和實體(ti) 經濟充分融合,這不僅(jin) 成為(wei) 一種影響每個(ge) 人的生活方式,也成為(wei) 一種重塑供應鏈、物流效率的生產(chan) 方式。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