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兩會觀察:在常態化防控中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0-05-26 09:27:53 中國民航網

就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前,5月15日,民航單日飛行班次達10262班,恢複至疫情前約60%。這是自2月以來,民航單日飛行班次首次回升破萬(wan) 。

近段時間,國內(nei) 疫情形勢不斷向好,複工複產(chan) 複學穩步推進,國內(nei) 航空市場也進入了回暖期。湖南長沙機場單日計劃航班量恢複至400架次以上,上海浦東(dong) 機場口岸單日出入境貨機數量再創新高,河北石家莊機場日運送旅客量恢複至2萬(wan) 人次以上……機場重新喧鬧起來,人流量顯著增加,都充分證明疫情不會(hui) 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經過風浪的洗禮,中國民航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國內(nei) 航班逐步恢複是一個(ge) 積極的信號。中國不僅(jin) 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粗略估計,全國仍有約10億(yi) 人在過去一年沒有乘坐過飛機。這意味著國內(nei) 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前幾天,民航局出台了《民航優(you) 化營商環境細則》,幫助民航企業(ye) 有效應對疫情影響,精準穩妥推進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推動行業(ye) 回到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上來。民航業(ye) 本就是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直播帶貨、免稅店數字化營銷等業(ye) 務呈現良好勢頭,給旅客帶來了新奇的消費體(ti) 驗。航企應抓住產(chan) 業(ye) 模式更新迭代的契機,通過完善航線網絡、創新銷售模式、提升服務體(ti) 驗等,盡快讓被抑製的消費需求釋放出來,打造良性循環、更加健康的國內(nei) 市場生態。

世界各國是命運共同體(ti) ,也是利益共同體(ti) 。國際疫情仍在蔓延,對全球航空業(ye) 的重創史無前例,國際市場恢複情況不容樂(le) 觀。這意味著航空公司必須加強合作,客貨並舉(ju) ,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今年4月,民航局批複全貨機加班包機2225班,同比增加474.4%,並額外新增“客改貨”包機3619班,有效緩解了疫情對民航業(ye) 的衝(chong) 擊。雖然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但仍然存在成本較高、短期內(nei) 競爭(zheng) 力不足等問題。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航空公司應在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激發國內(nei) 市場潛力的同時,通過航線聯營、開展跨境電商業(ye) 務等舉(ju) 措,推動國際客貨市場穩步發展。CAPA(亞(ya) 太航空中心)4月發文稱,因美國運力持續下降,按座位數統計,中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場。中國民航曾為(wei) 維護疫情期間國際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未來,應繼續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拓展海外航空市場。

“誌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把握時機,多措並舉(ju) ,民航一定能澎湃動力,渡過難關(guan) ,進一步夯實民航強國基礎,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徐仲超)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