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ju) 措,也是發展“一國兩(liang) 製”事業(ye) 的創新實踐。近年來,隨著中央頂層設計成型與(yu)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推出,大灣區建設快速展開,與(yu) 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形成“雙區驅動效應”,發揮了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與(yu) 此同時,為(wei) 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複工複產(chan) ,中央近期多次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4月7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上雲(yun) 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構建多層聯動的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的工作推進思路。
基於(yu) 消費互聯網的紮實基礎,我國產(chan) 業(ye) 互聯網正蓄勢待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產(chan) 業(ye) 互聯網需求大幅上漲,在網絡、算力、算法和安全等方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快“新基建”。產(chan) 業(ye) 互聯網戰略與(yu) “新基建”的契合,有利於(yu) 更好實現數字經濟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更緊密對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疫情也讓我們(men) 深刻意識到,連接是社會(hui) 經濟增長的基礎。而以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為(wei) 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wei) “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wei) “大連接”掃清障礙。騰訊自2018年宣布戰略升級以來,就開始積極投身“新基建”,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chan) 業(ye) 互聯網,逐漸成為(wei) 政務、金融、製造、交通、醫療、零售等各行各業(ye) 轉型升級的“數字化助手”。
在產(chan) 業(ye) 互聯網戰略與(yu) “新基建”的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也正在提速。最新數據顯示,廣東(dong) 省2020年一季度已有超過1300個(ge) 10億(yi) 元以上項目啟動建設,其中大批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項目已陸續開工。
作為(wei) 成長於(yu) 大灣區、受益於(yu) 大灣區的互聯網科技企業(ye) ,騰訊一直以來積極推動“數字灣區”建設,助力打造“一小時智慧生活圈”,通過舉(ju) 辦論壇、推出灣區青年交流計劃等,促進大灣區融合創新。
在數字經濟發展領域,大灣區無疑走在了全國前列。結合中央精神與(yu) 大灣區的發展實踐,對於(yu) 產(chan) 業(ye) 互聯網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加快“新基建”,更好發揮在全國區域發展與(yu) 創新驅動的引領作用,我有以下三點初步思考:
以助力數字政府建設為(wei) 牽引,提升現代服務業(ye) 效能
良好的政務服務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保障。建設以互聯網科技應用為(wei) 特色、與(yu) 科技產(chan) 業(ye) 創新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ye) ,需要進一步加快大灣區數字政府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廣東(dong) 省委省政府堅持“係統化著眼”,“數字廣東(dong) ”建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建設強度。騰訊將“數字廣東(dong) ”作為(wei) 公司的一號工程加以推動,與(yu) 政府部門合作打造了“粵省事”小程序、廣東(dong) 政務服務網、協同辦公平台三大應用。
截至目前,“粵省事”小程序上已有600多項政務服務實現“零跑腿”,還掛鉤了身份證、社保卡、駕駛證等幾十種電子證照。此次疫情期間,“粵省事”新上線粵康碼、入粵登記、疫情在線谘詢等52項便民功能,截至目前實名注冊(ce) 用戶已超過5000萬(wan) 。
除此之外,還有“穗康”“深i您”等一大批政務小程序在疫情期間集中上線,“防疫健康碼”也在深圳最先落地,之後又開啟省際互通互認。截至目前,騰訊“防疫健康碼”累計亮碼超過80億(yi) 次;微信政務類小程序用戶同比增長近60%。
總的來說,在疫情期間,從(cong) 政務小程序的精準用戶觸達,到“政務微信”的政務流程效率提升,再到“粵商通”的企業(ye) 訴求精準分發流轉與(yu) 處理,“數字廣東(dong) ”沉澱了重要的政務數字化基礎能力。
按照《廣東(dong) 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廣東(dong) 將進一步探索打造“灣區通”等綜合管理平台,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為(wei) 推動大灣區形成數字政府改革示範效應,助力“灣區通”建設,騰訊也會(hui) 升級自身政務數字化能力,進一步推動政府數據治理與(yu) 服務精細化。
以智能製造為(wei) 先導,助推灣區“新基建”提速
縱覽全球灣區經濟發展曆程,大都會(hui) 在自身科創平台建設的基礎上實現產(chan) 業(ye) 集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進大灣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學科建設。這既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要求,也是“新基建”中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題中之義(yi) 。
回顧大灣區近年來的發展,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振奮人心。新型基礎設施與(yu) 傳(chuan) 統基建的關(guan) 係不是互斥對立,而是互補相融。傳(chuan) 統基建與(yu) “新基建”並重,有利於(yu) 更好促進產(chan) 業(ye) 鏈協同複工複產(chan) ,推動複工複產(chan) 提速擴麵。
在“新基建”中創新基礎設施搭建方麵,騰訊目前已經成立人工智能、量子、機器人等多個(ge) 實驗室團隊進行前沿探索,並在大灣區助力搭建“產(chan) 學研”創新生態。
與(yu) 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達、社會(hui) 數字化程度高,在此基礎上實施產(chan) 業(ye) 互聯網融合升級計劃,可以更好地壯大實體(ti) 經濟。我們(men) 助力大灣區智能製造的實踐,為(wei) “新基建”與(yu) 產(chan) 業(ye) 互聯網融合升級進行了初步探索:
富士康通過與(yu) 騰訊雲(yun) 的合作,旗下富士康工業(ye) 互聯網在極短建設周期內(nei) ,完成了IT基礎架構與(yu) 平台搭建;我們(men) 還與(yu) 深圳華星光電合作進行麵板AI智能檢測,現在已減少超過60%的質檢人員,不但時間減少為(wei) 原來的1%,準確率也提高到90%以上;騰訊雲(yun) 與(yu) 佛山鋼聚人倉(cang) 儲(chu) 公司合作,依靠騰訊雲(yun) 區塊鏈TBaaS平台,實現數據實時上鏈,解決(jue) 了大宗商品的貨物確權及倉(cang) 單登記問題。
此外,以節能為(wei) 重要特點的深圳光明數據中心、與(yu) 廣汽一起打造的AI車聯係統、與(yu) 廣東(dong) 交管部門合力打造的智慧交通解決(jue) 方案等,也是我們(men) 以應用需求推動技術演進的重要案例。以市場投入為(wei) 主、包括民間投資在內(nei) 的多元主體(ti) 參與(yu) ,能夠更好發揮政學企各方優(you) 勢,從(cong) 而加速“新基建”進程。
以金融科技為(wei) 支撐,推動互聯互通便利化
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點議題。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證監會(hui) 、外匯局發布《關(guan) 於(yu)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深化內(nei) 地與(yu) 港澳金融合作,進一步促進粵港澳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而加快移動支付等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既是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的重要支點,也是“新基建”中融合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騰訊立足大灣區,通過微信香港錢包、乘車碼等產(chan) 品的場景落地,將自身移動支付能力與(yu) 香港、澳門區域優(you) 勢融合,惠及大灣區的大部分用戶。未來我們(men) 將以金融科技為(wei) 支撐,進一步助力大灣區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與(yu) 此同時,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優(you) 勢,助力證件電子化與(yu) 人員往來便利化,在銀行證券開戶、交通出行等場景實現證件互通互認,也成為(wei) 我們(men) 的努力方向。
資金、信息等全方位的互聯互通,離不開背後的安全保障與(yu) 技術能力。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們(men) 與(yu) 深圳市金融辦合作部署了“靈鯤平台”,針對非法集資、涉眾(zhong) 金融風險等進行有效預警,推動了金融科技監管模式創新;我們(men) 還在深圳首先探索區塊鏈電子發票和“微稅務”平台建設,為(wei) 融合基礎設施打造便捷安全的底層數字工具。截至今年4月,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量已突破1800萬(wan) 張。
過去兩(liang) 年的探索和實踐,讓我們(men) 更深刻地感受到,新基建與(yu) 產(chan) 業(ye) 互聯網是不可分割的係統。如果我們(men) 把新基建、數據要素和產(chan) 業(ye) 互聯網的三者關(guan) 係比作“路—油—車”,那麽(me) 產(chan) 業(ye) 互聯網與(yu) 新基建的緊密結合,就如同未來智慧交通所必需的“車路協同”。
未來已來。置身大灣區,騰訊已經感受到產(chan) 業(ye) 互聯網熾熱的活力。騰訊將努力成為(wei) 大灣區各行各業(ye) 的數字化助手,以“新基建”為(wei) 契機,與(yu) 合作夥(huo) 伴共建產(chan) 業(ye) 互聯網新生態。相信在產(chan) 業(ye) 互聯網與(yu) “新基建”的雙輪驅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明天會(hui) 越來越美好。
(作者係騰訊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