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穩投資新局:老基建“補短板” 新基建“擴乘數”

發布時間:2020-05-14 10:35:47 經濟參考報

經濟下行期疊加疫情影響,內(nei) 外需受到雙重擠壓,各地在為(wei) 老基建“補短板”時,不斷發力以5G網絡、人工智能等為(wei) 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分析認為(wei) ,3月以來在複工複產(chan) 以及穩增長政策推進下,基建投資跌幅收窄。在二季度專(zhuan) 項債(zhai) 大規模發行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將明顯增強,“新基建”有望在特別國債(zhai) 及其他政策支撐下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對衝(chong) 海外疫情對我國產(chan) 業(ye) 鏈的衝(chong) 擊。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廣東(dong) 、江蘇、山東(dong) 、安徽等多地調研了解到,擴大“新基建”投資仍需破解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不足、基建和產(chan) 業(ye) 脫節等問題。受訪人士建議,放寬市場準入引入多元投資主體(ti) ,從(cong) 培育相關(guan) 配套產(chan) 業(ye) 鏈等方麵著手,有效放大“新基建”對宏觀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

“新基建”開啟巨大發展空間

麵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新基建”正成為(wei) 投資重點,涉及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領域。在優(you) 化基建投資結構的同時,“新基建”與(yu) 傳(chuan) 統基建一起發力,在補短板、促創新上協調推進,形成合力。

目前,全國多個(ge) 省份公布了重大項目投資計劃,資金額度高達數十萬(wan) 億(yi) 元。浙江提出實施數字產(chan) 業(ye) “百千萬(wan) ”計劃,力爭(zheng) 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超2萬(wan) 億(yi) 元;山東(dong) 提出年內(nei) 新開通5G基站4萬(wan) 個(ge) 、支持建設50個(ge) 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加快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等“新基建”項目;安徽合肥將以5G作為(wei) 產(chan) 業(ye) 支撐,加大5G在工業(ye) 互聯網、車聯網、企業(ye) 上雲(yun) 、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的應用,擴大和延伸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擴大“新基建”投資正當其時。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新基建”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新基建’現在占比小,但成長快,未來空間巨大,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的內(nei) 在要求。”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wan) 億(yi) 元,未來五年工業(ye) 企業(ye) 開展網絡化改造投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yi) 元,5G網絡建設將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以及各行業(ye) 應用投資超過3.5萬(wan) 億(yi) 元。

“重慶正從(cong) ‘新基建’項目中嚐到新動能的甜頭。”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戴明表示,2019年重慶高技術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製造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12.6%和11.6%,集成電路、3D打印機設備、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液晶顯示屏、電子元件、平板電腦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均好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麵。下一步將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guan) 指導意見,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wei) 重點,修訂完善有利於(yu) 新興(xing) 行業(ye) 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並抓好項目建設。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信息基礎設施側(ce) 重數字基建,融合基礎設施關(guan) 鍵在於(yu) 培育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應注意安全保障設施的建設。有關(guan) 機構預計,“十四五”期間數字基建投資將達6.4萬(wan) 億(yi) 元,5G商用會(hui) 帶動移動數據、信息服務消費、終端消費等8萬(wan) 億(yi) 元。

京東(dong) 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wei) ,“新基建”的核心在於(yu) 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長遠來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新基建”涵蓋的範圍會(hui) 越來越廣,影響會(hui) 越來越大。

傳(chuan) 統基建仍是“穩投資”主力

記者采訪發現,各地推出的數十萬(wan) 億(yi) 投資計劃,一般是包含項目的總投資,大多在年度計劃之內(nei) ,在2020年一次性投資完成的並不多。從(cong) 投資內(nei) 容來看,仍以傳(chuan) 統基礎設施項目為(wei) 主,短期內(nei) “新基建”還不能扮演主要角色。

被視為(wei) 基建“晴雨表”的挖掘機,3月單月銷量創下了曆史新高。與(yu) 此同時,水泥出貨率連續環比回升、3月社會(hui) 融資增量超預期等信息均表明,逆周期調節下傳(chuan) 統基建開始發力。

“我國基礎設施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說,一方麵是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短板補缺,一方麵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wei) 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的崛起。“新基建”從(cong) 今年開始可望呈現持續性的跳躍式增長,從(cong) 而在若幹年後逐步擴大到主導固定資產(chan) 投資。

4月3日,貴州省九個(ge) 市州583個(ge) 重大工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450.9億(yi) 元。“此次集中開工項目聚焦基建強基礎、產(chan) 業(ye) 增動能、民生補短板。”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介紹,583個(ge) 項目中有“六網會(hui) 戰”(路網、水網、電網、地下管網、油氣網、互聯網基礎設施)項目351個(ge) 、總投資637億(yi) 元,其中5G等“新基建”項目49個(ge) 、總投資104億(yi) 元。

廣州開發區發改局負責人表示,除軌道交通項目以外,“新基建”在財政投資占比較小,短期內(nei) 對全區投資拉動作用有限,可預見一段時期內(nei) 傳(chuan) 統基建仍然是投資的主要方式。

合肥市發改委投資處處長潘獻金表示,在基建投資模式方麵,需要統籌傳(chuan) 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一方麵做好傳(chuan) 統基建,為(wei) 基建投資打牢基礎,形成中堅力量托底;另一方麵以“新基建”為(wei) 主要推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形成“老基建托底、新基建加力”相互賦能、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wei) ,從(cong) 體(ti) 量上看,基建投資的主體(ti) 還是“老基建”。“但不論傳(chuan) 統基建還是‘新基建’,都應注重在都市圈的投資和應用。因為(wei) 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

三大風險掣肘“新基建”

“新基建”並非新鮮名詞,隻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備受資本市場關(guan) 注,相關(guan) 個(ge) 股也一度遭資金爆炒。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洪流奔湧在即,從(cong) 近兩(liang) 年地方實踐看,“新基建”還麵臨(lin) 一些風險問題。

一些受訪人士指出,“新基建”站上風口,仍需警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不足導致的財政風險。“新基建”領域所蘊含的極大市場機會(hui) 和所需要的巨額投入,決(jue) 定了僅(jin) 靠國家層麵財政投資遠遠不夠,引入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基礎設施建設與(yu) 運營可有效緩解資金不足狀況。然而,受製於(yu) 準入門檻較高、缺乏資金和政策扶持,民間資本投資存在障礙。另外,審評、監督、服務等軟環境也影響到社會(hui) 資本的投資信心。

“對於(yu) 企業(ye) 而言,這些巨大的投資支出並不能在短時間內(nei) 產(chan) 生效益,部分企業(ye) 承擔的壓力必然是巨大的。”華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佩民說,相關(guan) 政策需要形成合力,為(wei) 民間資本的熱情護航。

還有受訪人士指出,要防止過度建設帶來潛在資源浪費風險。目前,“新基建”受到新一輪投資追捧,有近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內(nei) 在需求,更應著眼長遠。不宜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當前熱點領域,而忽視其他基礎性、戰略性領域,更不能脫離國情、盲目建設,應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新帶舊的原則,將基礎設施投資逐步從(cong) 傳(chuan) 統領域轉向新興(xing) 領域,有序推進。

一些地方幹部和專(zhuan) 家坦言,有些“新基建”項目早已布局,如不少地方政府早就開始大力投資數據中心,但不少地方數據中心建好了,卻疏於(yu) 管理,不能對接市場需求,最後變成低效投資,甚至造成資源閑置或浪費。同時,一些地方將一些項目冠上“新基建”的帽子後,不考慮實際需求而過快過廣地推進投資建設。楊軼清說,“新基建”不能搞“全國卷”,而要根據不同地區經濟基礎分類實施,現階段“新基建”主要聚焦經濟基礎強的省市。

此外,還需警惕產(chan) 業(ye) 配套不完善造成基建和產(chan) 業(ye) 的脫節風險。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屬於(yu) “打基礎”,關(guan) 鍵是要發展上下遊產(chan) 業(ye) 和應用,這樣才能讓數據中心、5G網絡支撐起經濟發展。一些省市的地方幹部反映,“新基建”上下遊產(chan) 業(ye) 的應用和孵化目前還比較薄弱。

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崔衛東(dong) 說:“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本身對城市的經濟拉動作用並不大,創造就業(ye) 、稅收產(chan) 值也較少,不宜一擁而上,應將重點放在構建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浙商研究會(hui) 秘書(shu) 長徐王嬰說,必須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的角度來審視與(yu) 考量“新基建”投資,要有數字經濟與(yu) 配套產(chan) 業(ye) 的支撐。否則,再宏偉(wei) 的基建,再龐大的投資,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新基建”投資需要新思維

目前,多地多部門都把5G網絡、數據中心、城際軌道交通等“新基建”作為(wei) 2020年投資重點項目並加大投資力度,亟須科學規劃、統籌協調,切忌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應以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重走“地方財政加杠杆”的老路,建議提高投資的主體(ti) 開放性、區域針對性和產(chan) 業(ye) 前瞻性,更好發揮“新基建”對整個(ge) 經濟的帶動作用,早日形成實物工作量。

一是構建財政支出新模式引導參與(yu) 主體(ti) 多元化。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表示,近年來,財政在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經驗教訓需要總結反思。“新基建”所涉及的領域均與(yu) 高科技有關(guan) ,市場機會(hui) 大,但風險也相對較高,應該構建與(yu) “新基建”支出相匹配的財政新支出模式,市場主體(ti) 參與(yu) 意願強烈的領域要放寬市場準入,對參與(yu) 意願不強、收益欠佳的項目可通過財政資金引導,撬動民間資本。

沈建光認為(wei) ,僅(jin) 僅(jin) 依靠政府的力量難以全麵推動“新基建”,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yu) ,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ti) 係。而專(zhuan) 項債(zhai) 是重要資金來源,資金方麵也應向“新基建”項目傾(qing) 斜。

任澤平表示,“新基建”需要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基建的財政、金融、產(chan) 業(ye) 等配套製度支撐。財政政策方麵,研發支出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ye) 低稅率;金融政策方麵,在低息融資、專(zhuan) 項貸款、多層次資本市場、並購、IPO、發債(zhai) 等方麵給予支持;產(chan) 業(ye) 政策方麵,納入國家戰略和各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中。

二是因地製宜合理布局投資區域、領域。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建議,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時候,財政應該搞跨期平衡,從(cong) 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增強投資針對性,“新基建”要與(yu) 人口流動的方向一致,把非本地戶籍的常住人口需求納入投資規劃中,重點聚焦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特別是對疫情暴露的醫療、環保等民生短板不斷補齊,同時對傳(chuan) 統基建進行更新換代。對人口流出地區,要避免因大規模基建造成明顯浪費。

三是突出應用導向,新基建與(yu) 配套產(chan) 業(ye) 需同頻共振。抗疫短板,正是投資重點。此次防疫進程中的數字化應用,順應社會(hui) 需求而生,這也表明數字化“新基建”應當更多站在社會(hui) 需求的角度,主動投資在短板領域,從(cong) 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並舉(ju) 。廣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建榮表示,作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其更大的功效在於(yu) 帶動配套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建議增強前瞻性,注重上下遊配套產(chan) 業(ye) 鏈建設,推進成果轉化應用;支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同時用產(chan) 業(ye) 經濟反哺“新基建”,實現“新基建”與(yu) 產(chan) 業(ye) 經濟的良性互動,發揮“新基建”的“乘數效應”和“裂變”功能。

四是“新基建”要注重數據標準化和開放共享。百度公司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認為(wei) ,數據中心有傳(chuan) 統數據中心和新型數據中心之分,傳(chuan) 統數據中心是孤島式的,新型數據中心是雲(yun) 化、共享式的,應推進數據的開放共享。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新基建”要把數據標準化和開放共享作為(wei) 非常重要的目標,如果沒有數據標準化的采集,數據匯聚、標注、應用等就沒有質量。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