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把偏遠的貧困地區鏈接進了廣闊的大市場。電商扶貧,不是簡單地把農(nong) 產(chan) 品搬到網上,更在深層次地倒逼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進而擴展到其他相關(guan) 領域,創建出中國式扶貧的新範本。領先的中國電商以強大的技術優(you) 勢,運用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科學技術,率先實現了新基建的運用場景,也顯示出中國電商經濟強大的輻射力。這個(ge) 新的大規模扶貧方式正在讓偏遠和貧困加速消失。
山東(dong) :電商成為(wei) “新農(nong) 具” 脫貧有了“加速器”
記者 陳國峰 濟南報道
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打通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出山路”,成為(wei) 貧困戶脫貧致富“新農(nong) 具”。山東(dong) 把電商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嚴(yan) 把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質量,塑造電商特色品牌,同時下力氣打通農(nong) 村電商發展堵點,讓連接貧困地區與(yu) 廣闊消費市場的電商“快車”一路暢行,打開助農(nong) 興(xing) 農(nong) 新通道。
線上耕耘贏市場
“我要6包白仁,5斤龍須麵,再來一瓶香油。”最近,家住山東(dong) 聊城市區的陳女士在一個(ge) 家鄉(xiang) 扶貧的微信群裏下單購物。當天下午,快遞直接將貨品送到了家門口。
陳女士的老家位於(yu) 聊城下轄的臨(lin) 清市劉垓子鎮。作為(wei) 山東(dong) 省信息化扶貧示範鎮,劉垓子鎮與(yu) 一家網絡公司合作,利用50萬(wan) 元扶貧資金,建立信息化扶貧電商平台,通過線上線下推廣的方式銷售扶貧農(nong) 副產(chan) 品。其中,他們(men) 組建了17個(ge) 社區團購微信群,覆蓋15個(ge) 社區8000餘(yu) 戶家庭,不定期舉(ju) 辦活動,推介鎮上優(you) 質的扶貧農(nong) 產(chan) 品。
劉垓子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於(yu) 紅麗(li) 介紹說,2019年,劉垓子鎮扶貧大棚通過電商渠道銷售果蔬15000餘(yu) 斤,銷售額近20萬(wan) 元,其中5萬(wan) 元扶貧收益惠及當地9個(ge) 扶貧重點村的貧困戶。“未來我們(men) 將加大線上線下推廣力度,預計今年收益將有大幅增長。”
從(cong) 運河沿岸到黃河灘區再到沂蒙山區,電商為(wei) “藏在深閨”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插上翅膀,成為(wei) 齊魯大地上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利器。一根網線、一部手機,把貧困地區鏈接進了廣闊市場。
“老鐵們(men) ,今天摘蜜桃,咬一口又甜又脆,喜歡的朋友們(men) 盡快下單啊!”近期,蒙陰縣北晏子村村民牛慶花多了個(ge) 新“農(nong) 活”——網絡直播帶貨。她的粉絲(si) 有近2萬(wan) 人,每次直播有1000多名網友實時觀看。
線上耕耘,牛慶花已經是個(ge) “老把式”。2015年底,村裏組織電商扶貧培訓,為(wei) 牛慶花打開了一扇致富的門。她創辦了淘寶網店,蜜桃銷售旺季月銷20餘(yu) 萬(wan) 斤。她與(yu) 村裏16家貧困戶簽訂扶貧協議,以高於(yu) 市場價(jia) 10%的價(jia) 格收購村裏貧困戶的農(nong) 產(chan) 品,村民還能去她的網店從(cong) 事收購、分揀、包裝等工作。目前,牛慶花已帶動上百戶村民致富,16戶貧困戶也已全部脫貧。
品質為(wei) 基重信譽
眼下正是大棚櫻桃上市的季節,在北方主產(chan) 地之一的臨(lin) 朐縣,大櫻桃“觸網”後搭上飛機被發往全國各地。今年是山旺鎮申明亭村村民鍾少偉(wei) 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大櫻桃的第四年,目前日銷售2000多公斤,到露天櫻桃上市時能達到6000公斤,統一以自主打造的“大當家”品牌對外銷售。
“一開始隻是為(wei) 了幫父母銷售自家的櫻桃,後來考慮到山旺鎮的櫻桃產(chan) 量大、品質佳、口感好,就有了打造品牌進行規模化銷售的想法。”鍾少偉(wei) 說,他陸續在多家電商平台開設網店,還與(yu) 不少農(nong) 戶簽訂合作協議,為(wei) 許多貧困戶打通了增收渠道。“做電商品牌最看重的是信譽,一定要保證櫻桃品質。”
看中品牌、保證品質,已成為(wei) 貧困地區發展電商的共識。基層幹部認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前提是要有好的品質,這樣產(chan) 品才能賣得出去、賣得紅火、賣得長久。電商扶貧,不是簡單地把農(nong) 產(chan) 品搬到網上,更在於(yu) 深層次地倒逼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檔升級。
近年來,山東(dong) 下力氣提升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和質量安全水平。為(wei) 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chan) ,山東(dong) 將省級以上財政專(zhuan) 項扶貧資金向重點貧困地區傾(qing) 斜,每年安排資金比例不低於(yu) 60%,重點支持發展特色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
在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麵,山東(dong) 支持貧困地區創建省級以上食品安全縣或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縣,到2020年,20個(ge) 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市、區)基本達到創建標準。
“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內(nei) 貨不出,外貨不入”曾是沂蒙山區的真實寫(xie) 照。近年來,這裏充分挖掘“生態沂蒙山、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資源稟賦,以“互聯網+品牌”的思路做強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農(nong) 村脫貧致富步伐。蒙陰縣依托“蒙陰蜜桃”優(you) 質資源,培育了桃夫人、桃小蒙等10多家本土電商品牌,有效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致富。2019年,蒙陰縣蜜桃網上銷售量0.6億(yi) 公斤,銷售價(jia) 格提升30%以上。
補齊短板後勁足
“前些年,由於(yu) 天氣、銷路等原因,蜜桃滯銷時有發生。通過跟電商平台合作,將線上交易引進來,順豐(feng) 速遞也進山服務,采摘完就能直接裝箱發貨,效果非常好。”位於(yu) 臨(lin) 朐縣嵩山生態旅遊區的淹子嶺村是山東(dong) 海拔最高的村,天潤果蔬合作社理事長陳軍(jun) 見證了這個(ge) 省定貧困村通過電商賦能後的華麗(li) 蛻變。
臨(lin) 朐是個(ge) 地處魯中的山區縣,脫貧任務較重。目前,全縣電商業(ye) 從(cong) 業(ye) 戶數已發展到近8000戶,從(cong) 業(ye) 人員4萬(wan) 多人。針對農(nong) 村物流配送水平低,農(nong) 民不會(hui) 、不敢“觸網”等實際困難,臨(lin) 朐縣依據各地特色建立電商服務中心,整合各種資源,由鎮街聯係電商企業(ye) 和快遞公司直接到種植戶的果園“現場辦公”,讓一箱箱新鮮蜜桃、蘋果、山楂搭上電商快車,在最短時間內(nei) 銷往全國,實現電商落地、網購進村、物流入戶,破解了農(nong) 村電商“最後一公裏”難題。
長期以來,農(nong) 村地區電商基礎設施不完善,特別是物流配送體(ti) 係不健全,製約了電商扶貧效能的發揮。電商扶貧是一項係統性工程,要把電商作為(wei) 助農(nong) 興(xing) 農(nong) 的長久之策,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電商生態體(ti) 係。
為(wei) 完善流通服務網絡體(ti) 係,山東(dong) 實施貧困地區快遞下鄉(xiang) 工程,支持快遞企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供銷、電商、商貿企業(ye) 深化合作,整合農(nong) 村物流資源,健全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同時,引導供銷、郵政、物流、快遞和大型商貿流通企業(ye) 等到貧困地區經營布局。
電商扶貧,人才是關(guan) 鍵。在農(nong) 村搞電商,需要既懂電商技術,又懂農(nong) 業(ye) 知識、了解市場行情的複合型人才。山東(dong) 不少地方采取電商創業(ye) 就業(ye) 、英才精準培育、吸引年輕人回村等舉(ju) 措,為(wei) 電商扶貧提供人才支撐。
曹縣大集鎮孫莊村的電商這幾年做得風生水起,並釋放出磁場效應。10多位大學生畢業(ye) 後回家創業(ye) ,10多家快遞公司在村裏設點,2600多人的村莊引來1300多外來人口就業(ye) 。孫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孫學平說:“發展電商吸引年輕人返鄉(xiang) ,年輕人又推動產(chan) 業(ye) 進一步發展,村裏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錢賺’的喜人局麵。”
江蘇:網上創業(ye) “新農(nong) 人” 直播“帶貨”暢銷路
另一路由主播冉冉思宜聯手無錫烘焙達人,教“吃貨”朋友們(men) 如何製作草莓蛋糕,分享“莓好”生活,增強了直播帶貨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小手機撬動大市場。短短一小時的直播,觀看人次達2.4萬(wan) ,幫助臧安康帶貨2000多斤,滯銷草莓變暢銷,解了燃“莓”之急。
“花田”有喜事
一頂漁夫帽、一件花領襯衫、一條百褶碎花裙、一雙白色帆布鞋,臉上略擦了些粉、口紅濃而不豔……一個(ge) “90後”女子這樣的打扮,你會(hui) 以為(wei) 她是要去逛街。但是,跟著她出城入村進大棚,你才知道,她是要下地去。
她叫韓曉文,26歲,是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博雅園藝工作坊的主管,為(wei) 多肉綠植“代言”的她直播喊麥時頗有“小李佳琦”風韻。大專(zhuan) 畢業(ye) 後,韓曉文曾做過平麵設計師。加入園藝種植團隊後,她最大的感受是“很有趣,很開心”。
打開直播軟件,麵對鏡頭,韓曉文沒有絲(si) 毫膽怯,直播帶貨對於(yu) 她來說已是老把式。“每天上播6小時,幾位主播接力一天走量能達到四五千盆,每天線上營業(ye) 額過萬(wan) 元,品牌打響後更帶動了線下銷售大火。”
“花田”有喜事,廣闊田野成為(wei) 新農(nong) 人的創業(ye) 熱土。“電商維納斯”李敏通過經營花木網店成為(wei) 網紅;“90後”薑諸子“擴”父業(ye) ,10多家花木網店平均一天的銷售額就超過5萬(wan) 元;小學教師薑愛花在淘寶、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賣花大火,不少徒子徒孫登門學藝……在宿遷市沭陽縣,越來越多的草根創客攀網結線,演繹花樣人生。
“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民不能邊緣化。”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發展“一村一品一店”“支部+電商”“服務商+低收入農(nong) 戶”等電商扶貧模式,幫助農(nong) 民開展網上創業(ye) 、參與(yu) 線下加工,實現增收致富,電商扶貧路越走越寬。
記者 趙久龍 陳聖煒 何磊靜 南京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直播帶貨逐漸從(cong) “小眾(zhong) 圍觀”走向“大眾(zhong) 狂歡”。江蘇多地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觸網”,變滯銷為(wei) 暢銷。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直播成為(wei) 一種“新農(nong) 活”。網紅“新趕海”,“花田”有喜事,還有不少地方政府官員化身主播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打call”,直播“帶貨”暢了銷路暖了民心……
網紅“新趕海”
“越來越多的網紅主播直接在海邊架鍋‘吃播’,直播帶貨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多不少,更多的年輕人回來了。”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海頭鎮海臍村最近又多了一名網絡主播,在四川打工的梁冠華,回村裏做起了海鮮銷售。
“隻要粉絲(si) 量上來,月入過萬(wan) 不稀奇。”梁冠華幹勁十足。
海臍村是個(ge) 專(zhuan) 業(ye) 漁村,如今網絡直播興(xing) 起,這個(ge) 小漁村誕生了大大小小兩(liang) 三百名帶貨主播,“直播村”的名號還登上了熱搜。如今,越來越多的新人主播還在陸續湧向海臍村碼頭……
“網紅漁民‘新趕海’,讓我們(men) 這個(ge) 小漁村變成賣向全國的海鮮村。”海臍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加仕說,近幾年電商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村,1100多戶村民中有300多戶搞起了電商,加入到了海鮮銷售這條產(chan) 業(ye) 鏈中,全村每年海鮮銷售收入近20億(yi) 元。
網絡直播時代,新農(nong) 人不僅(jin) 耕耘在田間,也忙碌在直播間。“最高峰時,直播帶貨賣空了周邊的海鮮,甚至將膠東(dong) 半島的海鮮吸引到了這裏來售賣,順豐(feng) 、京東(dong) 等企業(ye) 也來這裏興(xing) 建分撥中心。”李加仕說。
果農(nong) 渡難關(guan)
回想起年初草莓滯銷,果農(nong) 臧安康仍心有餘(yu) 悸。
來自安徽的臧安康在江蘇無錫承包了35畝(mu) 草莓棚,一家七口人忙碌了大半年,眼看著草莓個(ge) 頭漸大、顏色變紅,心情反倒愈加沉重起來。
往年春節正是草莓生意最紅火的時期,十七八元一斤的草莓,臧安康的農(nong) 場每天賣出1000斤不成問題。但今年客源銳減、物流受阻,春節期間草莓最低3元一斤賤賣,臧安康反倒虧(kui) 損了十多萬(wan) 元。“急得睡不著覺,淚珠子在眼眶裏打轉。”臧安康不由地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4月初,當地政府組織的草莓助農(nong) 小組來到臧安康位於(yu) 華士鎮陸豐(feng) 村的農(nong) 場開展助農(nong) 直播,並通過無錫廣電集團太湖明珠網、智慧無錫App、無錫博報、淘最無錫等媒體(ti) ,全方位宣傳(chuan) 造勢。
直播小組兵分兩(liang) 路,一路由主播青青帶隊,跟隨臧安康走進草莓棚,傾(qing) 聽他與(yu) 草莓的故事,了解草莓長勢,替廣大消費者品鑒試吃,直播喊話網友下單幫助果農(nong) 渡過難關(guan) 。
重慶:“村播達人”新模式 高效“安利”助扶貧
記者 韓振 劉博偉(wei) 重慶報道
魯應蔥還有另外一個(ge) 名字叫“蔥花”,這來源於(yu) 她的另一個(ge) 身份——淘寶主播。“蔥花”的直播主題隻有一個(ge) :為(wei) 當地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幫助貧困戶賣貨。如今,在重慶,不少農(nong) 民都做起了直播網紅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找銷路,領導幹部也紛紛走上直播間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重慶的農(nong) 產(chan) 品正加速從(cong) 線下走向線上。
全力“打call”找銷路
“蔥花”原是重慶市奉節縣深度貧困鄉(xiang) 平安鄉(xiang) 的一名基層幹部。她在工作中發現,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不暢是讓村民脫貧難的一大問題。去年11月,當地政府啟動了新一輪鄉(xiang) 村主播培訓計劃,魯應蔥第一時間報了名。後來,她通過直播帶貨,最高的一場3小時賣了10萬(wan) 元農(nong) 產(chan) 品。
嚐到直播甜頭的“蔥花”,如今幹脆辭了職,做起了全職主播,為(wei) 大山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跑銷路,義(yi) 務幫鄉(xiang) 裏的貧困戶賣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蔥花”和鎮上其他鄉(xiang) 村主播一起努力,在電商的愛心助農(nong) 活動中帶貨銷售臍橙,解了不少村民的燃眉之急。
“蔥花”隻是奉節縣130餘(yu) 位村播達人之一。奉節村播服務機構杭州村紅電商公司聯席CEO王輝介紹說,奉節是阿裏巴巴首批農(nong) 村淘寶示範縣和電商脫貧試點縣,去年該縣建立村播基地,培訓了近2000人學習(xi) 淘寶直播,選拔培養(yang) 了130餘(yu) 位農(nong) 民村播達人,淘寶村播這一全新模式,讓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直達城市餐桌,高效地助力脫貧攻堅。
在重慶,不但不少農(nong) 民成為(wei) 了直播網紅,領導幹部也紛紛走上直播間,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5月10日,重慶市江北、武隆、榮昌三區和雲(yun) 陽縣官員紛紛走進淘寶直播間,有的試駕為(wei) 本地汽車“打call”,有的為(wei) 非遺產(chan) 品叫賣,有的“安利”貧困山區農(nong) 產(chan) 品。
直播間裏,雲(yun) 陽縣縣長覃昌德坦誠而又賣力地推介本地土貨,號召“寶寶買(mai) 買(mai) 買(mai) !”一番推介下來,當日雲(yun) 陽縣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額超過千萬(wan) 元。對此,汗流浹背的覃昌德既感歎直播帶貨不容易,又感慨直播帶貨確實厲害。
線下加速轉線上
位於(yu) 重慶市九龍坡區的重慶本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農(nong) 村淘寶授權服務商。《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該公司的直播間看到,一些主播正在直播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公司董事長王善平介紹說,公司4年前與(yu) 重慶潼南區合作,利用農(nong) 村淘寶在當地的布點優(you) 勢,將當地分散的農(nong) 產(chan) 品集中起來,並連入雲(yun) 倉(cang) 庫,再由合作的電商平台幫助銷售,既解決(jue) 了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問題,又解決(jue) 了電商平台的供應鏈難題。
“據統計,潼南區每年通過我們(men) 平台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3000萬(wan) 元左右,其中包括當地的檸檬、花椒、蘿卜、紅薯、玉米、枇杷等農(nong) 產(chan) 品。在電商平台強大的帶貨效應下,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幾乎是供不應求。”王善平說,隨著消費習(xi) 慣和消費場景的改變,近年來該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工業(ye) 品數字化,從(cong) 線下走到線上。
記者采訪還了解到,農(nong) 產(chan) 品數字化,不但給農(nong) 產(chan) 品找到了銷路,還給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加工提供了指引。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烏(wu) 江榨菜的銷量卻不降反增,其背後,電商平台的反饋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平台大數據反饋顯示,有一款產(chan) 品的大包裝型號食用起來不方便,烏(wu) 江榨菜隨即就在線上主推了小包裝型號,推出後產(chan) 品銷量翻倍,甚至一度賣斷了貨,店鋪不得不開啟預售模式來應對消費需求。
降本增效盈利升
“過去,電商扶貧一直受製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分散、物流成本過高等瓶頸性因素。現在,一些服務機構利用資源共享優(you) 勢,專(zhuan) 門從(cong) 事供應鏈環節工作,從(cong) 而大大降低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物流成本,也為(wei) 電商扶貧盈利找到了新模式。”九龍坡區商委主任靖開媛說,近年來該區一直大力發展電商平台,並出台了《關(guan) 於(yu) 高質量發展直播電商的實施意見》,今年該區計劃幫助1000家市場主體(ti) 上線直播營銷,帶動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在內(nei) 的產(chan) 品銷售額超過100億(yi) 元。
重慶市政府網絡零售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家顧問沈紅兵表示,直播帶貨看似是全新的購物體(ti) 驗轉變,背後實際是移動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科學技術的組合,是數字化“新基建”的典型代表,它在推進精準扶貧方麵,所產(chan) 生的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明顯,有利於(yu) 增強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
“下一步,各地不僅(jin) 要推進直播電商帶貨,還應該大力營造直播電商生態,重點推進直播電商產(chan) 業(ye) 帶建設、引進直播電商平台及其區域總部或營運中心,大力引進培育MCN機構,大力推動傳(chuan) 統企業(ye) 投入並運營直播技術與(yu) 商業(ye) 模式,大力發展數據中心。”沈紅兵說。
(責任編輯:劉朋)
最新論文